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1篇单腔
  • 1篇低负压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直肠癌根治
  • 1篇直肠癌根治术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人结直肠癌
  • 1篇生物钟基因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胃
  • 1篇术后胃肠功能
  • 1篇评分系统
  • 1篇胃肠
  • 1篇胃肠功能

机构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3篇陈伯赞
  • 1篇曾永明
  • 1篇李威
  • 1篇蔡长茂
  • 1篇连叔薏
  • 1篇陈惜遂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施行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145例。根据引流管的选择分为传统单腔引流管组(对照组,n=73)和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组(实验组,n=72),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量、引流管堵管发生率、盆腔积液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腹腔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引流管通畅度优于对照组[(205±32)ml vs(163±41)ml],盆腔积液发生率(4.2%vs17.8%)、吻合口瘘发生率(2.8%vs5.5%)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低负压双套引流管是一种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制作简单的新型引流管,我们提倡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广泛应用。
蔡长茂李威曾永明陈伯赞
关键词:直肠癌
I-FEED评分系统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评估的关系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与I-FEED评分系统的关系,探讨其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在汕头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参与临床研究的109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报告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评估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按照I-FEED评分将患者分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组55例、术后胃肠不耐受(POGI)组37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GD)组17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3组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生活质量与I-FEED等级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均以正常组患者的时间最短,其次是POGI组,而POGD组患者时间最长。3组患者术后1周生存质量5个维度均有所改善,并且正常组患者改善程度>POGI组>POGD组,其中行动能力、自理能力、疼痛或不适和焦虑或抑郁4个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EED评分系统作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状态的评价指标具有分层的敏感性和临床适用性。
陈丽婵连叔薏郑娉婷陈伯赞陈惜遂
关键词:结直肠癌胃肠功能
生物钟基因hClock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生物钟基因是设定并调控机体出现昼夜节律周期的系统,是一种以近似24小时为周期的振荡器。Clock基因处于生物钟基因家族的核心地位。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
陈伯赞
关键词:结直肠癌生物钟基因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