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大江

作品数:74 被引量:47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31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体质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10篇健身
  • 9篇老年
  • 7篇体育
  • 7篇老年人
  • 7篇健康
  • 7篇儿童
  • 6篇有氧运动
  • 6篇身体
  • 6篇糖尿病患者
  • 6篇病患
  • 5篇身体成分
  • 5篇体成分
  • 5篇体质健康
  • 4篇学龄
  • 4篇学龄前
  • 4篇学龄前儿童
  • 4篇血管

机构

  • 62篇上海体育学院
  • 3篇东海县疾病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上海体育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丽水学院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连云港市疾病...
  • 1篇上海市徐家汇...

作者

  • 68篇陆大江
  • 6篇陈佩杰
  • 5篇李效凯
  • 5篇张素珍
  • 4篇刘无逸
  • 4篇张玲莉
  • 4篇柯丹丹
  • 3篇戴剑松
  • 3篇平杰
  • 3篇王人卫
  • 3篇蔡广
  • 2篇胡书铭
  • 2篇赵璨
  • 2篇舒盛芳
  • 2篇李志锋
  • 2篇胡建利
  • 2篇葛军
  • 2篇代俊
  • 2篇王庆奎
  • 2篇沈勋章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体育与科学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2篇体育科研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2002年第...
  • 2篇2015全国...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健康管理中的云平台模式研究
目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康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运动健康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云平台的出现为健康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为此,研究探讨运动健康...
陆大江
关键词:健康管理
有氧运动对老年男子排尿机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观察了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排尿机能和肾功能影响。平均年龄65±5岁的男性老年人13 名,参与为期14周的有氧运动锻炼。运动处方如下: 运动强度:以75%最大心率进行运动,运动强度通过运动负荷实验获得
李效凯陆大江陈佩杰戴剑松唐捷张国莉李爱华
关键词:有氧运动老年男性老年男子肾功能
力量练习运动处方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研究目的:力量训练无论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在大众健身领域都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力量训练的好处包括延缓衰老、减少肥胖、损伤和疼痛、改善体态、消耗多余热量、提高代谢机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加骨密度、减缓骨...
陆大江曹蓓娟
关键词:力量练习显著性差异
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踏车运动干预的疗效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评价功率自行车有氧运动疗法对糖尿病防治的综合效果。方法符合运动疗法参与对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48名。实验前受试者均进行血糖血脂及形态指标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制定运动处方,实施14 w运动干预。测试实验后受试者血糖、血脂、形态等指标,对运动干预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运动干预14 w后,受试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且糖化血红蛋白值前后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干预14 w后,受试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均无显著性差异。(3)有氧踏车运动干预14 w后,受试者体脂率、BMI、腰围、臀围值均下降,基础代谢值升高,其中,体脂率和BMI值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低强度有氧功率自行车踏车运动能改善患者糖代谢及血糖控制水平。坚持长期中低强度、长时间有氧功率自行车运动能更好改善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徐划萍陆大江
关键词:2型糖尿病运动干预血糖血脂体质状况
女大学生生理周期不同阶段对运动减重的影响
2016年
目的:通过对14名受试者进行2个生理周期的运动干预,探讨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运动减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进而指导年轻女性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减重。方法:从高校选取14位女大学生,进行为期两个生理周期运动干预,每个阶段按照运动处方内容运动5 d,并在第1天和第6天早上空腹进行体重、体脂率测量。结果:运动干预时月经期体重下降率显著高于卵泡期、黄体前期及黄体后期的下降率(P<0.05);黄体前期及卵泡期体脂下降率均高于月经期,无显著性差异,黄体前期、卵泡期及月经期的体脂下降率均显著高于黄体后期(P<0.05);生理周期各阶段运动干预时体重下降率均显著高于不运动时(P<0.05);且运动时卵泡期和黄体前期运动时的体脂下降率显著高于不运动时(P<0.05)。结论:黄体前期和卵泡期运动减重效果优于月经期和黄体后期;生理周期不同阶段运动减重效果虽存在差异,但均能达到减重目的;黄体后期停止运动锻炼,体脂率增加比较明显,需引起重视。
柯丹丹张玲莉陆大江
关键词:生理周期女大学生
体育舞蹈对中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育舞蹈作为竞技比赛而广为人知,而作为休闲活动对人体健康体适能的功效性研究甚少.体育舞蹈作为当前一项热门的全民健身运动,有良好的健康促进效果.目前国内外研究多为体育舞蹈对青年男女的影响研究.所以本研究将探讨规律性的...
张军陆大江
关键词:体育舞蹈中老年人身体健康体适能
运动与骨代谢: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生化指标的评价被引量:19
2014年
背景:运动对于骨代谢的影响通过相关血尿生化指标的改变表现出来,以运动类型和强度影响为主。同时,这些生化指标也显示了如何标记不同个体的生理以及反映运动对骨骼的影响,可以将这些指标看成是骨生长代谢过程的一种监测。目的:从存在于血液和尿液中与骨生长代谢的相关生化指标入手,详细阐述运动对其影响,进一步讨论对机体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 Med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4年9月关于骨代谢的文章,检索主题词为"运动;骨代谢;生化指标";英文为"Exercise;Bone metabolism;Biochemical indicators"。初检文献236篇,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8篇进行分析、综述。结果与结论:低强度的运动对骨骼基本上起不到作用,而过度的运动对于骨骼是有害的,可以导致应力性骨折,更重要的是导致年轻女性雌激素缺乏,因而会使骨量减少。运动对骨代谢相关血尿生化指标的影响以运动类型和强度影响为主,只有把握适当的训练强度才会对骨形成和骨吸收产生积极影响,辅助骨密度、骨生物力学等指标作为制定运动处方和安排康复锻炼时的重要参考。对于运动引起骨转换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结合各种通路,到细胞层面进一步讨论。
付蕾柯丹丹张玲莉陆大江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肌酐羟脯氨酸
老年人群科学健身法
开展老年人健身活动,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是贯彻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工作目标的需要。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增添生活乐趣;健身祛病,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有利...
陆大江
关键词:老年人健身健身法老年人群
上海市部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低体重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5~6岁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低体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低体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和家长自填式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发生主要与家庭行为、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关。其中无人陪同吃早饭(OR=2.543,95%CI:1.251~5.169)、爱挑食(OR=1.096,95%CI:1.096~2.800)、边吃边玩(OR=1.257,95%CI:1.257~3.199)为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吃饭咀嚼充分(OR=0.183,95%CI:0.049~0.680)、园外活动类型动静结合(OR=0.800,95%CI:0.649~0.986)为低体重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5~6岁儿童低体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不良进食行为占主要因素,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行为有助于改善学龄前儿童低体重,改善体质,减少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刘慧然王晓飞陆大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低体重影响因素
上海市老年人体质调查研究与大阪市老年人体质比较
研究目的:调查上海市老年人的体质现状,研究老年人在衰老过程各体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与日本大阪老年人的相关数据比较,了解两城市老年人体质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依据。研究方法:上海市60岁以上无外伤和慢...
吴卫兵陈佩杰陆大江刘冬冬张晓韵
关键词:体质调查老年人坐位体前屈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