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雅文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附3例报告)
- 1989年
- 本文报告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格林-巴利综合征伴有呼吸肌麻痹的危重病人,置换后,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降至正常,病情好转,(?)救了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再治疗的时间。
- 郑雅文郝宵明金永华朱雨岚孟德润郭亚杰李璐璐
- 关键词:血浆置换疗法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脑梗死 (ACI)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和梗死灶大小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 3 2例ACI患者的第 1、7和 14d血清VEGF水平 ,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1 ACI发生后血清VEGF即开始升高 ,在第 7d时达高峰 ,第 14d仍维持较高水平。 2 ACI中血清VEGF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及病情轻重有关 ;梗死灶越大 ,病情越重 ,血清VEGF水平越高。 结论 血清VEGF在ACI发生后呈动态变化 ;血清VEGF与ACI的严重程度有关 ,提示动态检测血清VEGF水平对临床判断ACI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黄仕雄廖小平郑雅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梗死灶病情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用发病2周之内的急性脑梗塞、中医辨证属中经络瘀血阻络证的患者,共计464例,随机分组。疏血通治疗组313例,三七皂苷对照组151例,观察中风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35例,显效134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54例。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9%,86.75%,2组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中风病(脑梗塞)中经络瘀血阻络证急性期的治疗,其主要机理为活血化瘀通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 陈志刚邹忆怀刘岑郑雅文东贵荣王顺戴铁成李秀琴邓振明隆呈祥韩晓军范吉平王俊显
- 关键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疏血通注射液中风
- 血清ApoE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1996年
- 本文观察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44例,对其血清 ApoE 和 HDL-C、LDL-C、TC、TG、ApoAI、ApoB_(100)含量进行测定,并将 ApoE 与 HDL-C、LDL-C、TC、TG、ApoAI、ApoB_(100)逐一进行相关比较,结果发现:脑动脉硬化症病人血清 ApoE、LDL-C、TC、TG、ApoB_(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poAI 无明显变化(P>0.05)、且 ApoE 与 HDL-C 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1);与 LDL-C(r=0.84,P<0.01)、TC(r=0.86 P<0.01)、TG(r=0.46,P<0.01)和 ApoB_(100)(r=0.7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 ApoAI 无直线相关关系。提示 ApoE 可作为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重要指标。
- 赵晓和陈立杰郑雅文朱雨岚娜仁高娃芮德源
- 关键词:载脂蛋白E脑动脉硬化血清
- 己酮可可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夏光明郑雅文李应锐郝悦
- 关键词:脑梗死己酮可可碱纤维蛋白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20表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B淋巴细胞CD19和CD2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用单克隆抗体定量测定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同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19、CD20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CD19和CD20在淋巴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B淋巴细胞CD19、CD20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急性脑梗死后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 夏光明郑雅文李钢吕衍文肖展翅刘秋梅
- 关键词:脑梗死B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 溶栓合剂超早期颈内动脉溶栓的病理学实验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溶栓合剂的超早期颈内动脉溶栓疗效。方法 采用改进的微栓子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 ,缺血后 3h颈内动脉逆向插管溶栓治疗。将模型鼠随机分为A、B、C 3组 (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尿激酶治疗组、C组为溶栓合剂治疗组 ) ,分别在缺血后 2h、溶栓后 2 5h和 2 3 5h评定神经功能 ,溶栓后 2 4h取脑制备HE染色光镜标本及透射电镜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1)A、B、C 3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两两相比 ,给药前无显著差异 ,给药后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与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 )A、B、C 3组的光镜病理学分级评分结果分别为 (3 0 6± 0 93)、(2 6 4± 1 2 2 )、(2 11± 1 0 8) ,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与A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透射电镜观察 ,A组病变最重 ,B组其次 ,C组最轻。结论 溶栓合剂能够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 ,减轻病理改变 ;尿激酶对神经功能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 芮德源陈立杰金永华朱雨岚梁庆成刘芳赵晓和李国毅郑雅文
- 关键词:脑缺血溶栓疗法病理学
- 急性脑梗死与淋巴细胞研究进展
- 2004年
- 中枢神经系统曾被认为是“免疫赦免区”,血脑屏障阻止外周血细胞进入脑组织,但在脑血管病、感染和外伤时,血脑脊液屏障和脑脊液脑屏障破坏,外周血细胞进入脑组织产生自身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临床证据表明白细胞计数增高是人类卒中的危险因素,梗塞体积和白细胞计数呈正性线性相关。随着对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
- 夏光明郑雅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淋巴细胞血脑屏障外周血炎症
- 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性期血浆皮质醇变化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 1991年
- 本文对60例脑出血及25例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浆皮质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31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脑出血组则明显高于脑梗塞组。脑出血病人病情越重含量越高,脑出血极重型血浆皮质醇含量高于1380nmol/L。11例含量在1987nmol/L以上者全部死亡。脑出血1周后随病情好转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下降者均存活;含量持续增高者预后不良。可见血浆皮质醇测定有助于判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
- 钟庆风胡维铭朱雨岚郑雅文何树庄葛兰波朱秀英
- 关键词:脑出血脑栓塞
- 溶栓合剂超早期颈内动脉溶栓疗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芮德源金永华陈立杰梁庆成朱雨岚赵晓和郑雅文李国毅
- 关键词:溶栓合剂颈内动脉溶栓疗法局灶脑缺血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