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海林

作品数:23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膀胱
  • 8篇细胞
  • 4篇荧光
  • 4篇荧光原位杂交
  • 4篇原位
  • 4篇原位杂交
  • 4篇前列腺
  • 4篇前列腺癌
  • 4篇腺癌
  • 4篇基因
  • 4篇膀胱癌
  • 3篇预后
  • 3篇肿瘤
  • 3篇细胞癌
  • 3篇复发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多色
  • 2篇多色荧光原位...
  • 2篇心脏

机构

  • 22篇桂林医学院附...
  • 3篇桂林医学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23篇石海林
  • 12篇蒋雷鸣
  • 10篇高漓
  • 8篇曾宪华
  • 8篇唐荣金
  • 7篇覃展偶
  • 6篇孙文国
  • 4篇刘升学
  • 4篇张天禹
  • 3篇黄洁夫
  • 3篇肖宁
  • 2篇夏利
  • 2篇李勇平
  • 2篇伍运筹
  • 2篇曾铭强
  • 2篇全翔凤
  • 1篇潘其壮
  • 1篇周祥福
  • 1篇肖义达
  • 1篇葛波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通过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情况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 Cell Carcinoma,BTCC)临床分期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46例BTCC尿脱落细胞进行M-FISH检测,得出其敏感性,并分析染色体畸变与BT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①M-FISH的灵敏度为73.90%(34/46)。②M-FISH在肿瘤Ta^T1、T2~T4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和84.38%,其阳性率与BTC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③M-FISH在肿瘤G1、G2、G3的阳性率分别为42.86%、80.00%和100.00%,其阳性率与BTC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④M-FISH在复发性BTCC的敏感性为83.33%(10/12)。结论使用M-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在无创性辅助诊断BTCC,分析其浸润深度和恶性程度及对预后复发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蒋雷鸣曾铭强肖宁石海林高漓
关键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畸变复发
膀胱癌预后免疫相关风险模型的构建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构建免疫相关风险模型用于评估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预后,探讨免疫相关基因(immune-related genes,IRGs)在BC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基于TCGA、ImmPort、Cistrom等数据库分别下载BC转录组测序数据(RNA-seq)、IRGs和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数据,对差异表达的IRGs行COX回归分析,计算个体免疫-风险评分(RiskScore值)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表达的IRGs与TFs进行网络调控分析,结合RiskScore值分析22种免疫浸润细胞在BC的差异表达。结果:共有22个IRGs与BC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行KEGG分析显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是IRGs最常见作用途径;以MMP9、PAEP、ADIPOQ、AHNAK、OAS1、RAC3、IL34、PDGFD、SH3BP2为基础构建的免疫-风险模型,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低风险组生存预后明显好于高风险组(P<0.001);差异表达的16个TFs及7个IRGs纳入性网络调控分析,ENDRA、IGF1、RAC3作为调控网络的核心;基于IRGs的RiskScore值反映了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情况。结论:我们所构建的免疫-风险模型可用于预测BC患者生存预后,进一步研究发现BC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这可能有助于扩大免疫治疗的应用范围。
石海林何天基刘峰蔡孟会葛波
关键词:膀胱癌免疫相关基因生存预后
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肾上盏通道经皮肾取石术(PCNL)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应用PCNL治疗肾铸型结石的患者资料。采用B超引导下及X线双定位法进行肾上盏入路,建立经皮F20或F22肾通道,观察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结果56例均成功建立经肾上盏通道,其中经第11肋间51例,经12肋下5例。手术时间62-123min,平均92min,Ⅰ期结石清除率75%,无重要器官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肾上盏通道经PCNL治疗肾铸型结石安全、有效,适合肾铸型结石的治疗。
唐荣金蒋雷鸣高漓石海林
关键词:钬激光PCNL肾铸型结石
尿道口旁翼状带蒂皮瓣治疗多次手术失败阴茎体型尿道下裂
2013年
目的探讨尿道口旁翼状带蒂皮瓣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手术失败患者11例,年龄4.5~14.0(6.5±2.4)岁,行尿道成形术2~4次。采用自行设计的尿道口旁翼状带蒂皮瓣成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出现尿瘘,其中1例1个月后自行愈合,实际尿瘘发生率为9%(1/11),无切口裂开、尿道狭窄及憩室,阴茎外观满意。结论尿道口旁翼状带蒂皮瓣成管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多次手术失败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的可靠方法。
石海林覃展偶
关键词:尿道下裂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及顶层设计的初步经验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DCD肾移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73.91%);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7.39%);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8.69%),其中1例规律血透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透2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mol/L并出院。在DCD肾移植后的随访过程中,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孙文国蒋雷鸣夏利覃展偶曾宪华唐荣金石海林向雪宝
关键词:肾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闭合性阴茎折断伤的诊断和治疗:附13例报告
2013年
目的探讨并总结闭合性阴茎折断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闭合性阴茎折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行急诊阴茎折断修补术,4例行保守治疗,Bp局部血肿抽吸后加压包扎治疗。结果2例急诊手术治疗者失访,余11例随访4~22个月,阴茎无勃起不坚、勃起弯曲、勃起疼痛,无排尿困难,性交满意。结论闭合性阴茎折断伤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病史和临床表现,B超及MRI检查可诊断,急诊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石海林李勇平覃展偶曾宪华唐荣金刘升学高漓黄洁夫
关键词:阴茎
基于基因表达差异的腺性膀胱炎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应用
葛波高漓周理黄洁夫石海林周保同廖然李运千全翔凤尉毅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医药卫生领域。简要背景:膀胱癌是中国排名第一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每年全球新诊断的膀胱癌患者超过35万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非典型膀胱黏膜增生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及泌尿腔内...
关键词: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基因表达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TMPRSS2-ETS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发展中应用研究
蒋雷鸣覃展偶曾宪华石海林肖宁袁振孙文国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及背景:该项目属医药卫生领域。大量的研究都提示前列腺癌的发展可能与多种途径的激活相关,而融合基因改变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ERG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其激活C-MYC和破坏前列腺癌上皮细胞正常分化而促进癌变。...
关键词:
关键词:前列腺癌疾病检测
联合应用托特罗定与坦洛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托特罗定与坦洛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口服安慰剂,B组给予单独口服托特罗定,C组给予单独口服坦洛新,D组给予联合口服托特罗定和坦洛新,治疗前和服药后4周分别测定各组最大尿流率(Qmax),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记录各组储尿期分数、24 h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平均每天尿急次数、储尿期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尿量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A组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除尿流率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差异;C组除24 h排尿次数有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D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托特罗定联合坦洛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托特罗定、坦洛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覃展偶刘升学潘其壮肖义达石海林张天禹蒋雷鸣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托特罗定坦洛新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及顶层设计的初步经验
2014年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DCD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1例规律血液透析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液透析2个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ol/L并出院。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的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的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DCD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孙文国蒋雷鸣夏利覃展偶曾宪华唐荣金石海林向雪宝
关键词:肾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