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丽亭

作品数:38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30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1篇换热
  • 18篇数值模拟
  • 18篇值模拟
  • 12篇纵向涡
  • 8篇纵向涡发生器
  • 8篇涡发生器
  • 8篇传热
  • 7篇强化换热
  • 6篇场协同
  • 5篇对流换热
  • 5篇气膜
  • 5篇换热器
  • 5篇换热特性
  • 5篇壁面
  • 4篇气膜孔
  • 4篇气膜冷却
  • 4篇强化传热
  • 4篇开槽
  • 3篇液滴
  • 3篇圆管

机构

  • 24篇河北工业大学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动力...

作者

  • 38篇田丽亭
  • 13篇闵春华
  • 11篇雷勇刚
  • 11篇何雅玲
  • 8篇王进
  • 7篇楚攀
  • 5篇齐承英
  • 4篇陈占秀
  • 4篇崔沛
  • 3篇凌长明
  • 3篇刘联胜
  • 2篇刘占斌
  • 2篇关志强
  • 2篇杨历
  • 1篇刘春节
  • 1篇王秋旺
  • 1篇孔祥飞
  • 1篇李军
  • 1篇顾春伟
  • 1篇肖逸先

传媒

  • 8篇工程热物理学...
  • 6篇河北工业大学...
  • 4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动力工程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制冷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2007年传...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壁面下方圆管加热熔盐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熔融盐硝酸锂为工作介质,对壁面下方布置的水平圆管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圆管周围热羽流态的变化,以及上壁面和圆管间距(h/d)对圆管壁面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h/d=1时,随着Ra增大,上壁面和圆管间流动滞止区逐渐压缩,热羽逐渐从圆管左右上方移向正上方,圆管顶部换热主要方式从导热变为自然对流;圆管壁面自然对流换热性能随着上壁面远离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临界间距随着Ra增大而减小;对于Ra≥10 000的自然对流,当h/d≥3以后,上壁面对圆管换热几乎没有影响。
贾笃雨田丽亭闵春华王进
关键词:自然对流熔融盐
一种套管换热式旋风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管换热式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器包括除尘器烟气入口、除尘器筒体、套管、套管入口、除尘器锥体、除尘器排灰口、套管出口和除尘器净烟气出口;所述套管固接于除尘器筒体外部,上下密封,形成空腔结构;所述...
闵春华刘联胜刘建博袁永万姜永超陈占秀田丽亭
纵向涡强化换热特性及机理分析被引量:24
2008年
本文在Re=190~1125范围内对两种不同形状纵向涡发生器(矩形、三角形)以两种不同方式(渐缩式、渐扩式)布置于平行通道内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对其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涡使通道换热得到很大提高,通道平均Nu_m数最大可提高46%。比较了通道性能评价指标(Nu_m/Nu_(m0))/(f/f_0),综合性能三角翼优于矩形翼,对于三角翼布置方式不同对综合性能影响不大,对于矩形翼渐扩方式布置优于渐缩方式。纵向涡使速度与温度梯度的平均夹角减小,通道中流场和温度场协同程度得到改善。
田丽亭雷勇刚何雅玲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换热场协同
侧置三角小翼的管翅式换热器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侧置三角小翼纵向涡发生器的顺排和叉排管翅式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Re数范围内,采用侧置三角小翼措施后,无论对顺排还是叉排管翅式换热器,其换热增强的比例均大于阻力增大的比例;在低Re数时,采用该强化措施的结构比高Re数时具有更优的换热和阻力综合性能。侧置三角小翼强化换热的内在机理可以归结为改善了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协同性,即减小了速度和温度梯度间的夹角。
雷勇刚何雅玲楚攀田丽亭
关键词:纵向涡数值模拟场协同
叉排针肋楔型通道换热数值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应用湍流模型对涡轮叶片尾缘叉排针肋通道的换热与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为了研究冷却叶片尾缘处正压面与背压面之楔角对通道换热与流动的影响 ,在通道楔角θ为 0°~ 2 0°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为了研究 Reynolds数对通道换热与流动的影响 ,在 Re为 0 .5× 10 4~ 4 .0× 10 4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田丽亭关志强凌长明肖逸先
关键词:叶片尾缘航空发动机设计涡轮叶片
一种提高开槽气膜孔下游壁面气膜冷却效率的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开槽气膜孔下游壁面气膜冷却效率的结构,包括气膜孔、横向开槽和壁面,横向开槽开设在壁面上游区域,气膜孔位于横向开槽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的下游区域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以过气膜孔出口中心且垂直于壁面的直线为轴...
王进闵春华崔沛田丽亭陈占秀
文献传递
液滴偏移撞击曲面的传热特性
2024年
针对目前多液滴偏移撞击曲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情况,采用三维瞬态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单、双液滴垂直及偏移撞击的液滴动力学及传热特性,研究了双液滴不同排列方式对撞击曲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偏移撞击会导致液膜在偏移侧堆积,垂直撞击更有利于液膜在曲面两侧均匀铺展,单液滴垂直撞击比偏移撞击的峰值热流量提高了18.9%;双液滴轴向排列的铺展更加均匀,其无量纲铺展面积和热流量比周向排列最高相差0.7和11.7W;偏移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而液滴排列方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小。液滴无量纲铺展面积和热流量的峰值并不同步达到,增加液滴数量会导致液膜铺展速率降低,加剧铺展面积的峰值滞后性。
张子涵王帅田丽亭
关键词:数值模拟传热
一种提高开槽气膜孔下游壁面气膜冷却效率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开槽气膜孔下游壁面气膜冷却效率的结构,包括气膜孔、横向开槽和壁面,横向开槽开设在壁面上游区域,气膜孔位于横向开槽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的下游区域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以过气膜孔出口中心且垂直于壁面的直线...
王进闵春华崔沛田丽亭张凯
文献传递
不同集热策略下光伏/热一体化系统热电性能研究
2023年
为探究光伏/热一体化(PV/T)系统的热电性能受不同集热参数的影响,并解决流体反向加热光伏电池造成系统集热量损耗和发电量减少的问题,建立了PV/T系统三维瞬态数学模型,开发了一种新型集热控制系统,用于实时监控水箱水温和调控流程改变集水量,分析了集热管排数、排布方式、水箱容量、集热目标温度对PV/T系统温度、热电效率、集热量和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管排数增加,系统日集热量和日发电量均增加,但增幅减弱,管排数从8增加到10,发电量仅增加0.07%,集热量仅增加0.42%;集热管交错排布时,光伏电池温度均匀性最好;随着水箱容量增加,系统日发电量和日集热量显著增加,但水箱集热温度和集热品位均降低,与45 L水箱相比,65,85和105 L的日发电量分别提高1.48%,2.55%和3.35%,日集热量分别提高30.72%,53.30%和70.38%;与普通系统相比,新型集热控制系统的热效率和电效率分别提高13.14%和0.40%;新系统中集热目标温度设定越高,水箱集水量越少且系统电热性能越差。
胡紫林郭振田丽亭
关键词:PV/T系统数值模拟
开槽冷却孔结构的耦合传热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开槽气膜孔的冷却特性和流场分布,通过考虑固体材料的导热影响,耦合分析壁面的热流量,通过对平板结构气膜孔下游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研究,最终提出最佳的流速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流速比0.5的工况可以提供较为均匀和稳定的冷却效果和最佳的壁面绝热冷却效率,同时,相比于壁面的气膜冷却效果,材料导热性能对壁面冷却效果起着主导作用。
王进崔沛田丽亭顾春伟王秋旺
关键词:气膜冷却开槽耦合传热平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