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斌文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稠油
  • 3篇油田
  • 3篇深层稠油
  • 3篇注水
  • 3篇注水开发
  • 3篇鲁克沁
  • 2篇水驱特征
  • 2篇流度
  • 2篇流度比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压力
  • 1篇油藏
  • 1篇山岩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天然气吞吐
  • 1篇泡沫油
  • 1篇气水
  • 1篇气水交替
  • 1篇注采
  • 1篇注采井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篇王斌文
  • 5篇白国娟
  • 4篇张娜
  • 4篇路磊
  • 4篇孙欣华
  • 1篇徐赢
  • 1篇潘慧芳
  • 1篇荆文波
  • 1篇陈昶旭
  • 1篇赵健
  • 1篇陈小英

传媒

  • 4篇吐哈油气
  • 1篇第十六届五省...
  • 1篇首届中国石油...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YD油田超深稠油天然气/水交替驱参数优化
2012年
文章利用Petrel软件建立机理模型,采用CMG软件对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制定了YD超深层稠油天然气/水交替驱试验区优选原则,完成了先导试验区选择。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试验区单井注气参数优化,为同类油田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借鉴。
孙欣华王斌文白国娟路磊徐赢
关键词:稠油气水交替
牛东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
2010年
通过对牛东卡拉岗组压力等值图的分析发现,卡拉岗组轴部区平均地层压力偏低,翼部区较高,油井附近偏低,水井附近压力较高。从前期五个注水井组取得的初步效果,认为注水开发技术对于牛东火山岩油藏是可行的,注水方向与裂缝方向的关系制约着油井见效见水程度。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下步技术对策,为牛东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指明了方向。
孙欣华白国娟陈昶旭陈小英王斌文
关键词:火山岩地层压力注水裂缝
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温水开发可行性研究
2012年
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Y401井区作为注温水先导试验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注采井距70m,井口注入100℃温水,可以实现有效驱替。采用反五点井网,直井注水可以满足注采平衡需要,同时可以验证不同方向温水驱效果;直井日注水20m3时,井底流体温度略高于油层温度,不会造成冷伤害。
孙欣华张娜白国娟路磊王斌文
关键词:超稠油数值模拟注采井距温水
鲁克沁油田深层稠油天然气吞吐开发技术
鲁克沁油田开展了稠油/天然气非平衡状态性质及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对天然气吞吐开发深层稠油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其主要增产机理是人工激励形成泡沫油。在此基础上对天然气吞吐进行优化研究,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对相关参数...
赵健王斌文路磊白国娟张娜
关键词:深层稠油天然气吞吐泡沫油
鲁克沁超深层稠油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鲁克沁中区超深层稠油常规注水开发后由于油水黏度比大,平面、剖面注水矛盾严重,注入水单向突进现象严重.采用分层系开发、分层系注水、精细注水、化学调剖等开发技术对策,平面和剖面矛盾不断改善,水驱动用程度不断提高,从2008年...
荆文波张娜王斌文
关键词:注水开发流度比水驱特征
文献传递
鲁克沁超深层稠油注水开发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鲁克沁中区超深层稠油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后油水粘度比大,平面、剖面注采矛盾严重,注入水单向突进现象十分严重。采用分层系开发、分层系注水、精细注水、化学调剖等开发技术对策,平面和剖面矛盾不断改善,水驱动用程度不断提高,地层压力逐年恢复,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
孙欣华潘慧芳张娜白国娟王斌文路磊
关键词:稠油注水开发流度比水驱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