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珺
- 作品数:24 被引量:168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表皮细胞悬液结合海绵状胶原膜移植的实验研究
- 目的:(1)筛选合适浓度的透明质酸作为表皮细胞悬液移植的基质;(2)探讨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支架的可行性;(3)探讨表皮细胞悬液结合海绵状胶原膜进行移植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表面细胞悬液结合海绵状胶原膜...
- 杨珺
- 关键词:表皮细胞悬液胶原膜真皮支架创面修复
- 文献传递
- 成纤维细胞促进真皮替代物血管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促进真皮替代物移植后血管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表面培养 ,形成活性真皮替代物 ,采用 EL 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白介素 - 8(IL- 8)和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的含量 ,RT- 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 FGF、b FGF) m RNA的表达量。将含成纤维细胞的真皮替代物植入 BAL B/ C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转归。 结果 成纤维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表面生长良好 ,可形成单层细胞膜片 ,并分泌 IL - 8(192 .3± 15 .9) pg/ ml和TGF- β1 (1.10 5± 0 .0 5 1) pg/ ml,表达 a FGF、b FGF。植入创面后 3周 ,成纤维细胞仍成活并生长、增殖。 结论 成纤维细胞分泌多种与血管形成有关的活性肽 ,移植后继续生长、增殖 ,可能对真皮替代物的血管化具有重要作用。
- 肖仕初夏照帆杨珺王广庆王勇胜刘旺
- 关键词:真皮替代物成纤维细胞血管形成
- 以不同真皮支架为载体构建复合皮移植的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以海绵状胶原膜和微孔脱细胞真皮基质为载体构建复合皮的效果,并观察复合皮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将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种植于海绵状胶原膜和脱细胞真皮基质表
- 肖仕初夏照帆朱世辉郇京宁杨珺王广庆贲道锋
- 文献传递
- 烧伤创面覆盖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1年
- 创面覆盖物的开发和应用是烧伤创面修复研究中的重点。多年来 ,已开发应用了多种生物覆盖物和合成覆盖物用于烧伤创面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封密。本文综述了常用覆盖物的特点、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
- 杨珺肖仕初夏照帆
- 关键词:烧伤创面修复覆盖物
- 海绵状胶原膜制备真皮支架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制备海绵状胶原膜,探讨其作为真皮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酸溶法提取猪皮胶原,冻于成膜。将胶原膜包埋于SD大鼠皮下,定期活检以检测其组织相容性、血管化能力及降解速度。结果:制备的胶原膜具有密集的相互贯通的微孔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与韧性,适于手术操作。SD大鼠皮下埋藏试验表明组织相容性较好,无急性炎症反应,血管化能力较强,降解速度慢,真皮构架稳定性好。结论:海绵状胶原膜可作为真皮支架移植于创面。
- 杨珺肖仕初夏照帆
- 关键词:人工皮肤胶原真皮支架酸溶法生物活性
- 微孔异种无细胞真皮复合移植用于烧伤创面烧伤创面F功能评估(英)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观察微孔异种无细胞真皮(acellularxeno-drmalmatrix,ADM)与自体皮片复合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打孔的无细胞真皮与自体的大张刃厚皮、网状皮、邮票皮微粒皮等复合移植,用于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观察自体皮片存活率及创面愈合的色素沉着、弹性与柔韧性等,并与单纯自体皮片移植部位进行比较。结果:微孔无细胞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网状皮及邮票皮移植,存活率达100%,而与微粒皮移植存活率较低。与单纯自体皮片移植相比,复合移植后3个月,色素沉着浅,富有弹性与柔韧性,明显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结论:微孔无细胞真皮具有完整的基底膜结构,胶原排列规则有序,可重建高质量真皮层,提高柔韧性、耐磨与耐压性。
- 肖仕初夏照帆杨珺王广庆朱世辉贲道峰杨勇刘志国
- 关键词:ADM烧伤创面色素沉着
- 含表皮细胞的无细胞真皮复合皮的构建及生长活性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为探讨体外构建复合皮的可能性 ,制备来源于猪皮的无细胞真皮基质 ,在其表皮面种植表皮细胞于体外培养 ,定期消化分离无细胞真皮上的表皮细胞 ,采用细胞计数法和增殖试验观察表皮细胞增殖活力 ,并分别于 1周和 2周后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显示 ,表皮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 ,数量明显增多 ,且仍具有一定的增殖潜力。培养 1周、2周后分别形成单层细胞膜片及含 3~ 6层细胞的复层膜片。提示以异种无细胞真皮为载体 ,可于体外成功构建含表皮细胞层的活性复合皮。
- 肖仕初夏照帆杨珺刘旺王广庆刘志国
- 关键词:无细胞真皮表皮细胞复合皮
- 永久性皮肤替代物的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烧伤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损害均与皮肤屏障的丧失有关,尽早封闭、修复缺损皮肤,并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与外观,成为烧伤治疗的根本目标.
- 夏照帆肖仕初田建广程大胜刘志国杨珺
- 关键词:烧伤人工皮肤
- 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
-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是一种可用作创面修复的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采用机械的方法或CO<Sub>2</Sub>激光的方法对整张无细胞真皮行规则的密集的贯穿性打孔,这种微孔异体(种)无细胞真皮替代物与无孔的无细胞真...
- 唐洪泰肖仕初夏照帆杨珺王光毅
- 文献传递
- 含活性细胞的新型创面覆盖物的研制及初步应用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制备含活性细胞的高生物学活性的创面覆盖物,并观察其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提取鼠尾胶原,与硫酸软膏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胶原膜;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取健康成人(15~35岁)环切包皮分离成纤维细胞培养并传代。将异体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膜表面培养1周,采用ELISA法和RI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IL-8、TGF-β1及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的分泌;从需手术植皮的烧伤患者(18~45岁,烧伤面积5%~32%TBSA)大腿外侧切取厚约0.4mm的中厚皮片,将成纤维细胞-胶原膜覆盖物用于中厚皮片供皮区,观察愈合时间。结果: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膜表面生长良好,可长入膜内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覆盖物。培养1周,上清中测得IL-6为(502.2±21.9)pg/ml、IL-8为(340.5±23.2)pg/ml、TGF-β1为(1.431±0.063)pg/ml,层粘连蛋白为(92.1±13.5)ng/ml,透明质酸为(2 037.4±105.8)ng/ml。将覆盖物用于供皮区,其表皮化时间为(6.2±2.5)d,较单纯胶原膜的(9.8±2.3)d、凡士林纱布的(10.1±1.9)d明显缩短(P<0.01),上皮分化程度高。结论:合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膜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暂时性创面覆盖物。
- 肖仕初杨珺贲道锋俞为荣王广庆杨勇朱世辉夏照帆
- 关键词:创面覆盖物胶原膜成纤维细胞层粘连蛋白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