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萍
- 作品数:49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清真阐义》析
- 《清真阐义》一书由定邑穆汝奎所作,成书于道光丁酉年(1837年)。全书共四册六卷,第一册《清真原始阐义》,包括序言、目录和第一卷。第二册《清真性理阐义》,包括卷二"天命篇"和卷三"圣言篇"上。第三册《清真典礼阐义》,为卷...
- 杨桂萍
- 关键词:伊斯兰教穆斯林
- 文献传递
- 今日大厂回族经济发展与伊斯兰教的良性互动关系被引量:5
- 2001年
- 回族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法与礼仪规范,深深影响着广大回族穆斯林的观念和行为。回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赋予了伊斯兰教新的时代特色。本文试就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回族经济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 杨桂萍
- 关键词:经济发展伊斯兰教良性互动
- 伊斯兰教的新兴宗教运动——赛莱菲耶被引量:3
- 2012年
- "赛莱菲耶"源于阿拉伯文al—Salafiyyah一词,意为"纯洁的先辈",劝诫穆斯林回到伊斯兰教的原典中,严守先知穆罕默德时代、再传弟子时代及三传弟子时代的伊斯兰教。近年来,西方和穆斯林世界的学者,一起合作对赛莱菲耶及其全球发展进行客观研究并出版研究论著《全球赛莱菲耶——伊斯兰教的新兴宗教运动》A。本文是对该书导言前半部分的编译,主要阐述赛莱菲耶的思想、特点,它在实践中的延展性和歧义性,以及赛莱菲耶的认同建构能力。
- 杨桂萍
- 关键词:伊斯兰教赋权
-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促进“伊儒会通”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求是》2023年第17期。)中华文明包容差异、尊重多元,促进诸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鼓励不同文化互学互鉴互通,故能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 杨桂萍
- 关键词: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包容性
- 幽明与会归——回族学者马德新论伊斯兰教的后世与复生思想
- 2007年
- 马德新(1794—1874年),字复初,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伊斯兰学者。他在清朝后期云南回汉民族矛盾严重激化、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受挫的困境中,曾经领导云南东南部回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活动,留给后人大量的阿拉伯文、波斯文以及汉文伊斯兰教著作。马德新的幽明与会归思想,重点阐述伊斯兰教的后世与复生信条。作者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阐述伊斯兰教生死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宗教文化意义。马德新的幽明说和会归说有其思想根源和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超越死亡、追求永恒。
- 杨桂萍
- 关键词:幽明宗教意义道德意义
- 马德新思想要义
- 2006年
- 马德新坚持务实的民族观、理性的宗教观和宽容的文化观,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试图通过政治活动与学术活动,为中国伊斯兰教和云南回族寻求一条理性的发展道路,为云南回汉冲突寻找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我们以为马德新务实的民族观、理性的宗教观和宽容的文化观今天依然有可取之处。
- 杨桂萍
- 关键词:民族观文化观宗教信仰民族关系
- 文明互鉴 伊儒会通被引量:2
- 2019年
-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从中华文明对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贡献等多维视角,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人类文明观、亚洲文明观和中华文明观,向世界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理论基础,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 杨桂萍
- 关键词:文明对话会通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文明交流文明观
- 互相尊重 和谐共处——宁夏吴忠市伊斯兰教教派、门宦关系调查研究
- 引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宗教的发展进程中,不同学派、教派的形成、发展、分化与重新整合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就伊斯兰教而言,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不同教派、学派的此起彼伏、推陈出新也是一直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教派...
- 杨桂萍
- 文献传递
- 土耳其印象
- 2012年
- 从伊斯坦布尔到伊兹梅尔,从康尼亚到凯撒利,很多土耳其兄弟姐妹给予笔者无私的帮助。他们说:“我款待你,不仅因为你是我朋友的客人,而且因为你是安拉的客人!”
- 杨桂萍
- 关键词:兄弟姐妹客人无私
- 对甘肃、宁夏、青海宗教现状的几点思考
- 2005年
- 杨桂萍
- 关键词:宗教大开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