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健 作品数:41 被引量:4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性医学学科建设的实践 背景:当今,众多的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和性困惑的患者无法得到合理的诊疗.而在传统学科分布、卫生部诊疗项目规范、医疗收费项目、医学人才培养中均没有性医学学科的存在.国内成立性医学学科的单位也是凤毛麟角.这凸显了开设性医学... 张滨 陶欣 蔡柳洪 陈俊 张炎 臧志军 张二红 齐涛 王博 葛淑琦 夏婷婷 杨晓健 林慧 赖宇芬 陈锡慧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对阴囊疼痛不适及不育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对阴囊疼痛不适及不育情况的改善率。方法:2011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2~3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8例,其中左侧精索静脉曲张66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22例。49例(55.7%)主诉为患侧阴囊疼痛不适,39例(44.3%)主诉为不育。阴囊疼痛不适患者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手术效果,不育患者评估精液质量及配偶自然妊娠情况。结果:术后1年随访,33例患者(67.3%)疼痛完全缓解,18例患者(46.2%)配偶已自然妊娠。疼痛完全缓解率与配偶自然妊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所致阴囊疼痛不适及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其中阴囊疼痛不适患者手术效果较不育患者更佳。 陈石涛 张炎 杨晓健 吴晓 冯嘉荣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 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5例治疗体会 目的:评价联合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尿促性素(HMG)及雄激素治疗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IHH)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门诊收治的5例IHH患者的临... 张浩 张炎 司徒杰 贺晴晴 杨晓健 高新显微缝扎睾丸动脉旁分离困难之精索内静脉在精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资料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采用9-0显微单针缝合技术处理睾丸动脉周围分离困难的精索内静脉4例,报告如下:患者年龄20-41岁,3例为阴囊不适、1例为不育,左侧精索静脉曲张2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2例.均采用... 张炎 杨晓健 吴晓 张滨一种男性理疗器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男性理疗器具,作用于阴茎根部区域而用于治疗早泄,包括:环绕在阴茎根部区域的环状体;其中,环状体的内圈表面与阴茎表面接触并对阴茎产生作用力;使用时,环状体套设在患者的阴茎根部区域上并进行有选择的动作,刺... 张炎 马功朝 赖宇芬 邹子君 杨晓健 臧志军 胡腾飞 冯嘉荣 夏婷婷 罗少戈文献传递 先天性单侧输精管缺如合并无精子症CFTR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输精管缺如(CUAVD)合并无精子症患者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CFTR)基因全外显子检测的结果与意义。方法:抽取CUAVD合并无精子症6例患者外周血行CFTR全外显子突变及多态性检测,测序结果与UCSC Genome Browser on Human Dec.2013 Assembly进行在线比对及分析。结果:6例CUAVD合并无精子症患者中,1例第6号外显子中可检测到1个已知错义突变c.592G>C,2例患者第10号外显子前非编码区域发现c.1210-12T[5]剪切突变,且该2例患者合并第11号外显子上V470单倍体。结论:CUAVD合并无精子症患者CFTR全外显子基因突变有一定的检出率,有必要对这部分患者进行CFTR基因突变检测。 杨晓健 袁萍 吴晓 张浩 贺情情 张炎关键词:无精子症 DNA测序 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疼痛及不育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疼痛及不育的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随访本组88名2-3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66人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22人为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这些患者中49人(55.7%)主诉为阴... 张炎 杨晓健 吴晓 张滨人工尿道括约肌阴茎支撑体序贯植入术治疗男性尿失禁合并勃起功能障碍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男性重度尿失禁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如果保守疗法无效,较为通行的治疗方式是先手术植入人工尿道括约肌,半年后再植入阴茎支撑体.近年也有一些学者采用同期植入的方法,认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有增加.2011年12月28日,我们实... 张炎 张浩 司徒杰 贺情情 杨晓健 肖恒军 刘小彭 高新先天性单侧输精管缺如合并无精症CFTR基因全外显子检测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输精管缺如合并无精症患者CFTR基因全外显子检测的结果与意义.方法:单侧输精管缺如合并无精症6例患者抽取外周血行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基因(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 张炎 杨晓健 吴晓 张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逆行射精一例报告 2021年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梗阻疾病,发病率为1/5 000,男女比例为4∶1[1]。主要病因是在胚胎发育的5~12周,神经嵴细胞在迁移过程中受阻,导致结肠远端神经节细胞缺失,引起持续性痉挛,近端肠管扩张。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及排便障碍等[2]。本文报告一例HSCR术后逆行射精患者,病因主要考虑为HSCR手术的副损伤。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自觉有射精感觉,无精液排出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不育与性医学科就诊。既往史:HSCR病史,开腹HSCR根治术手术史(婴儿期)。查体:左下腹正中见手术瘢痕。 陈利军 杨晓健 张炎 陆敏华 张浩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逆行射精 婴幼儿 消化道梗阻 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