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荣
-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髋骨、骶骨和股骨对女子体操运动员空翻和转体难度影响的研究
- 2003年
- 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与运动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体操动作技术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空翻的周数和转体的度数,空翻围绕额状轴旋转,转体围绕垂直轴旋转。髋骨、骶骨和股骨的结构与其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X光射线测量,运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对髋骨、骶骨和股骨的结构进行分析,对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 针对高难度动作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 金丽颖文治方孙静金鑫崔红洪光杨晓景杨春荣
- 关键词:女子体操运动员髋骨骶骨股骨人体解剖结构
- 山东省体育学校参加选拔的体育后备人才身体素质动态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体育学校1999 ̄2002年4285名参加选拔的体育后备人才的素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年来中专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专学生除男生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成绩有显著性提高外,其余变化不大;男生大专学生成绩总体优于中专,女生立定跳远和原地推铅球成绩优于中专,而100m、800m成绩比中专差。
- 刘霞杨春荣郭勇力
- 关键词:体育后备人才身体素质
- 董宝华跳远运动学的立体跟踪摄相测量分析
- <正>通过定量分析我省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董宝华的跳远技术的运动学指标,与当今世界和国内的优秀选手进行对比,对运动技术做出科学的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得到掌握技术动作程度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改进技术训...
- 金丽颖王虎杨春荣
-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中控制损伤对策分析
- 2014年
- 通过对山东省37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科研医务人员计273人(教练员223人、科研医务人员50人)进行调查咨询,了解训练中伤病发生与恢复治疗的情况。研究表明:教练员的素养、训练对象的认知能力、准备活动与恢复训练、动作技术熟练程度、运动量与强度、医务监督等诸多因素影响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训练中损伤的发生;有92.8%的教练员认为手机等电子产品已影响了运动训练;有82.0%的科研医务人员认为医务监督、理疗恢复对控制伤病发生和身体恢复是有效果的。
- 杨春荣王庆华李杨
- 关键词: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量医务监督
- 山东省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5
- 2004年
- 通过对山东省优秀运动队 2 0余年办学过程的总结与回顾 ,认为优秀运动队院校化办学成果显著 ,指出体育部门办学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将其并入高等院校有利于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开展。
- 王庆华杨春荣
- 关键词:运动员文化教育
- 太极拳运动单脚支撑姿势持续时间与地面反作用力特征的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运用摄影测量法和Novel Pedar-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了16名太极拳练习者在太极拳运动和正常步行中足底压力和运动影像信息,并对两种运动方式的单脚支撑姿势持续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正常步行相比,在太极拳运动中单脚支撑姿势总的持续时间所占比例(标准化值)较少(P<0.05);单次单脚支撑姿势平均持续时间较长(P<0.01);认为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单脚平衡能力。另外还发现太极拳运动和正常步行中地面反作用力都在不断变化;太极拳运动中地面反作用力小于其正常步行值。
- 杨春荣
- 关键词:持续时间太极拳
- 太极拳运动中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被引量:23
- 2007年
- 该研究对16名优秀太极拳练习者的5个典型太极动作的脚底9个区域的压力分布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太极拳运动中,脚底第1跖骨头和第1脚趾的压力载荷显著大于其它部位(p<0.05);在太极拳的向前、向后和左右脚步动作中,足底压力中心的内外侧方向上的位移显著大于正常步行(p<0.05);在太极拳的向前脚步移动中,足底压力中心的前后侧方向上的位移显著大于正常步行(p<0.05)。该研究认为太极拳运动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可能是造成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平衡和控制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杨春荣
- 关键词:太极拳肌肉
- 山东高校体育科技统计资料分析
- 2005年
- 科技统计能直接反映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部门的科技实力以及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基本情况。本文通过对山东高校近两年体育科技情况的统计分析,为决策部门宏观地了解山东高校体育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及制定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 于爱丽杨春荣巴连良
- 关键词:山东高校体育科技统计分析
-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学特征的立体跟踪摄相测量分析
- 2001年
- 通过对王燕军三级跳远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发现他在三级跳远技术上尚有可挖掘的潜力,在运动形式上表现为在三跳起跳时间的分配和水平助跑速度方面尚不够合理,如能改正完善这些技术环节,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将会创造更好的成绩。
- 金丽颖王存忠毛德伟孙志坚杨春荣聂树德金鑫高艳于均刚胡金平孙智华
- 关键词: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单足跳跨步跳
- 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影响的跟踪研究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探索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对老年人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效果,为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60名老年女性被随机分成太极组、快走组和对照组。太极组和快走组分别接受16周的太极拳锻炼和快走锻炼,每周5次,每次1小时,随后停止练习跟踪8周。受试者每4周测试一次骨密度和骨代谢,共测试7次(锻炼前、锻炼后的第4、8、12、16周,停止锻炼后的第4、8周)。结果锻炼阶段,快走组的骨质指数(bone quality index,BQI)、宽带超声衰减(bro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BUA)、超声速度(speed of sound,SOS)、血清钙(Ca)、血清磷(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指标在第12周出现显著性改善;太极组指标在第16周出现显著性改善或者趋势。停练阶段,快走组和太极组各指标未出现显著性衰退,但第20周BUA和SOS指标两组组间差异出现显著性。结论锻炼阶段,太极拳和快走运动均能改善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和骨代谢;在停练阶段,快走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维持效果要好于太极拳锻炼。因此,相比于太极拳锻炼,老年人可以考虑将快走运动作为首选的改善骨密度的锻炼方式,以预防骨质疏松。
- 孙威王疆娜杨春荣高丽毛德伟
- 关键词:太极拳快走老年女性骨密度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