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 作品数:17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 学校文化构建中的心理契约研究
- 本文对学校文化构建中的心理契约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1.从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和心理契约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的视角,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
- 李红霞
- 关键词:教育文化学学校文化心理契约
- 文献传递
- 两种范式下有意遗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本文以英语词汇为材料,采用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作为外显记忆测验,词干补笔测验作为内隐记忆测验,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单字范式与字表范式下的有意遗忘效应及其机制。结果发现:(1)单字范式下,三种测验中都存在有意遗忘效应;而字表范式下,只有词干补笔和自由回忆测验中存在有意遗忘效应;(2)三种测验中,单字范式下记忆项与遗忘项的差异显著高于字表范式下二者的差异。这表明,两种范式下有意遗忘效应产生的机制是不一致的,且相较于字表范式,单字范式下有意遗忘效应更显著。
- 白学军张丽华李红霞
- 关键词:有意遗忘
- 高自尊异质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9年
- 传统观点认为,高自尊者比低自尊者有更好的适应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把自尊从水平上划分为高低过于简单,因为每种水平内部,尤其是高自尊内部还存在质的差异,即高自尊的异质性。该文对此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目前,高自尊异质性研究仍存在争议,有待深入探讨。
- 张丽华李红霞
- 关键词:自尊心理健康
- 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被引量:12
- 2012年
- 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工具包括网名、个人信息、虚拟化身、图片等。虚拟自我有别于现实自我,但虚拟自我可视为现实自我的延伸。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差异对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的影响,并关注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的文化差异。
- 顾璇金盛华李红霞吴嵩
- 关键词:青少年虚拟自我
- 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趋向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 2002年
- 本文在了解建国以来中小学科学教育沿革的基础上 ,从科学价值观、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 ,探讨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向。
- 韩华球李红霞
-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育改革课程设置科学价值观
- 团体训练促进初二学生自尊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通过团体训练提高初二学生的自尊发展水平。方法:采用《中小学生自尊自我评定问卷》,在大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筛选出自尊发展水平低的被试27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4名,控制组13名。采用自尊团体训练方案对实验组被试实施促进自尊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以提高其自尊水平。结果:团体训练后,实验组自尊水平以及自尊各维度得分都显著高于控制组;追踪评估的结果也显示,实验组自尊水平得到了巩固和保持。结论: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
- 张丽华李红霞刘红敏
- 关键词:初二学生团体训练自尊
- 网络成瘾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双加工心理机制研究
- 网络成瘾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双加工心理机制研究
- 李红霞
- 初中生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探讨了初中生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效应。结果发现:高自尊初中生对积极词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效应,低自尊初中生对积极词和消极词均不存在注意偏向效应;当对比图片为高兴—生气或高兴—中性表情时,高自尊初中生对高兴表情均存在显著的注意偏向效应,当对比图片为高兴—生气时,低自尊初中生对生气表情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效应;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初中生分别对与自我有关的正向、负向形容词存在显著的记忆偏向效应。
- 张丽华李红霞张旭
- 关键词:初中生自尊
- 社会身份突显性:从自我参照效应到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13年
- 社会身份突显性是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启动的方法证明了人的多重身份能够促进或者阻碍人们的认知表现。关于自我的研究从自我参照效应扩展到了群体参照效应,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别对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的含义、实验范式、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照分析,特别是对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具有的特殊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范式、因变量指标、被试选取及解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内容上改进,以期丰富和发展这一研究主题。
- 李红霞张海钟
- 关键词:社会身份自我参照效应群体参照效应
- 宋代论诗诗研究
- 论诗诗在宋代格外繁荣,颇具规模,在数量上将近唐代的四倍,与其他文体的诗论交相生辉。本文即是以《全宋诗》中八百多首论诗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宋代论诗诗繁荣的原因:丰厚的诗歌遗产和印刷出版业的发达,以及宋人好议论的性格特征和酬...
- 李红霞
- 关键词:宋代论诗诗穷而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