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龙
-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评价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G组),每组40例,G组进行单纯全身麻醉,TG组进行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啶、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_(0))、手术开始后30 min时(T_1)、手术结束后1、6 h(T_(2)、T_(3))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术后2 d舒芬太尼用量、患者PCIA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G组术后2 d内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次数和曲马多镇痛补救率均低于G组(P<0.05);TG组T_(1~3)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低于G组(P<0.05);TG组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术后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P<0.05);TG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G组(P<0.05);各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围术期应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激水平,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和烦躁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从而加速患者康复。
- 李喜龙吕帅国李佳缪长虹卢锡华
- 关键词:神经阻滞胸椎胰十二指肠切除
- 一种神经阻滞专用穿刺套装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阻滞专用穿刺套装,包括动力腔,动力腔上设有动力结构;所述动力腔上还连接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上可拆卸连接有注射器,动力结构上连接有带动注射器推药及回抽的推药结构;所述注射器上可拆...
- 李喜龙卢锡华
- 无肠道准备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无肠道准备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2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常规组(61例)和试验组(61例)。常规组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48~72(60.32±5.25)岁;试验组中男41例,女20例,年龄50~70(61.42±5.31)岁。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常规组术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试验组不采取术前肠道准备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胃肠功能、炎症指标变化情况,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手术安全性。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为(170.44±20.35)min、略长于常规组(167.35±20.4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25±5.14)h、(23.36±5.42)h、(8.76±2.47)d,均短于常规组[(23.77±5.18)h、(26.62±5.41)h、(10.36±3.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术后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LT)分别为(70.22±10.37)ng/L、(78.45±10.27)ng/L,均低于常规组[(75.45±10.26)ng/L、(86.33±10.2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为(15.45±4.49)mg/L、(12.33±3.47)ng/L,均低于常规组[(18.77±4.18)mg/L、(15.66±4.1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5/61),低于常规组21.31%(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84%(6/61),略高于常规组8.20%(5/61),差异无统计学意
- 于一鸣李喜龙
- 关键词:术前肠道准备手术风险
- 艾司氯胺酮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研究对象为开封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8例肺癌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将采用艾司氯胺酮辅助麻醉诱导及0.5μ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的64例患者列为常规组,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49.12±5.33)岁;将采用艾司氯胺酮辅助麻醉诱导及0.3μ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的64例患者列为低剂量组,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48.77±5.25)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征指标变化情况、术后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麻醉10 min后,低剂量组的心率(HR)[(73.33±10.45)次/min比(72.16±10.23)次/min]、平均动脉压(MAP)[(102.44±20.27)mmHg(1 mmHg=0.133 kPa)比(102.33±20.46)mmHg]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毕,低剂量组的HR[(76.22±5.35)次/min比(74.22±10.35)次/min]、MAP[(104.77±8.24)mmHg比(103.25±8.31)mmHg]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低剂量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常规组[(3.36±1.25)分比(2.77±1.0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睁眼时间[(10.27±2.11)min比(12.77±2.36)min]、拔管时间[(11.75±2.58)min比(13.49±2.49)min]均短于常规组,苏醒后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常规组[(4.42±1.45)分比(5.25±1.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的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25.64±5.28)比(22.33±5.46)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5.79±5.18)分比(22.69±5.33)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低剂量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4.69%(3/64)比15.63%(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6,P=0.010)。结论艾司氯胺酮辅助麻醉诱导及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可产生理想�
- 李荔丽冯趁霞冯桂真孟双楠李喜龙
- 关键词:肺癌镇痛效果
-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
- 2022年
- 目的:探析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应是用显微手术的适应证、时机、入路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5月就诊的23例BS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行手术治疗的BSC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结局评分评分(GOS)作为预后质量评估指标,良好组(5分)、不佳组(1~4分)。分析BSCM患者手术治疗结局以及手术入路。对比不同指证对BSCM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手术时机对BSCM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23例BSCM患者中19例完整全切除病灶,4例大部分切除病灶;有18例预后良好,5例预后不佳,其中2例术后出现意识障碍,1例出现发热症状,2例出现轻微脑水肿。BSCM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影响因素与病变矢状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05),与病变直径、有侵犯中线、合并DVA、病灶所处深度、术前出血次数存在密切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12.747、7.886、7.699、4.480,P<0.05)。手术治疗效果与手术时机存在密切关联性,亚急性期(3~8周)患者预后良好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结论:BSCM手术适应证评估包括病灶所处深度、术前出血次数、直径,选择BSCM出血后亚急性期内(末次出血后3~8周)进行治疗效果更好,根据病灶组织生长特征及手术者习惯确定最佳手术入路,注意手术操作技巧,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 赵鸽李喜龙
-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手术技巧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行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患者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_(0)、T_(1)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有助于稳定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尚佳。
- 郑小虎李喜龙李娟占翔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全身麻醉安全性
- 气囊防挂破易定位型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防挂破易定位型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双腔导管,双腔导管的下端套设有主套囊,主套囊的长度为25毫米~30毫米,主套囊的两端端部分别向主套囊中间囊体内翻折,主套囊两端粘结段的长度为5毫米,双腔导管下段...
- 李喜龙卢锡华邓巧荣张震崔亚萍
- 文献传递
- 一种丘脑出血生物实验用立体定位固定框
- 一种丘脑出血生物实验用立体定位固定框,有效的解决了对小鼠注射药物后小鼠对药物吸收缓慢的问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底板,底板的上侧有旋转壳,旋转壳的内部有操作板,底板的上侧有动力杆,动力杆的下侧有旋转架,...
- 张震张书玮张馨丹李喜龙卢锡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麻醉科手术患者用可调节式多功能手术体位架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科手术患者用可调节式多功能手术体位架,包括主体装置,主体装置上可拆卸连接有手臂支撑结构、腿部支撑结构、腰部固定结构;所述主体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固接有中支撑腔,中支撑腔上对称设...
- 李喜龙卢锡华
- 文献传递
- 不同剂量地佐辛在术后静脉镇痛中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在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剂量。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地佐辛1组(D1组)、地佐辛2组(D2组)、地佐辛3组(D3组)和芬太尼组(C组),每组30例。D1组给地佐辛0.5mg/kg,D2组给地佐辛0.7mg/kg,D3组给地佐辛0.9mg/kg,C组给芬太尼15μg/kg。镇痛泵药物配方:D1组:地佐辛0.5mg/kg加托烷司琼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D2组:地佐辛0.7mg/kg加托烷司琼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D3组:地佐辛0.9mg/kg加托烷司琼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芬太尼组:芬太尼15μg/kg加托烷司琼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首次剂量: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加托烷司琼5m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lμg/kg加托烷司琼5mg。观察并记录术后1 h(T1)、2 h(T2)、4 h(T3)、12 h(T4)、24 h(T5)、48 h(T6)患者的生命体征(BP、HR、Sp02)及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舒适度评分(BCS)和不良反应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平稳,D1组T2和T3时点HR略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Ramsay、BCS评分在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D2组、D3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组在T1、T2时点高于其它3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和C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1组和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且其最佳剂量为0.7mg/kg。
- 冯惠民李喜龙李廷坤
- 关键词:地佐辛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