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血管组织的方法。 方法 将体外培养、扩增的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材料上 ,形成细胞 材料复合物 ,将该复合物包绕于硅胶管使成管状结构后移植于裸鼠皮下 ,第 2及第 6周后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血管组织大体结构与天然血管相似 ,免疫组化显示组织工程化血管最内层有Ⅷ因子阳性细胞覆盖 ,管壁内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及散在的α 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存在。结论 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形成具有与正常血管组织学结构相似的血管。
- 刘阳张燕中陈瑾君殷德民曹颖许志成刘伟崔磊曹谊林
- 关键词:小口径血管生物相容性材料
- TGF-β_1、IGF-I和地塞米松诱导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8周龄猪股骨骨髓,应用贴壁法分选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获得BMSCs,收集第2代细胞,以5×107/cm3的密度接种到聚羟基乙酸(PGA)制成的圆柱形三维支架材料上,7 d后联合应用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进行诱导和体外培养,未诱导组作为平行对照。4周和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体外诱导培养4周后,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表面光滑,质地柔韧,保持原大小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为明显软骨陷窝,并分布有Ⅱ型胶原及聚合蛋白多糖(GAG);8周时外观灰白色,较坚硬,软骨陷窝更为明显,并连接成片,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有更多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特异性基质成分。对照组细胞材料复合物逐渐收缩,8周时直径仅约2 mm大小,组织学检测无软骨陷窝结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阴性。结论TGF-β1、IGF-Ⅰ及地塞米松可以体外诱导BMSCs在三维支架上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
- 刘天一周广东苗春雷陈付国魏娴殷德明曹颖崔磊刘伟曹谊林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
- 差速粘附方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及其评价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评价细胞外基质差速粘附法在分选表皮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人角质形成细胞接种在Ⅳ 型胶原涂被的培养皿上进行粘附试验。粘附细胞为实验组,未粘附细胞及未分选的细胞分别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细胞分别进行克隆形成率测定、细胞周期测定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细胞角蛋白K19、外皮蛋白(Involucrin)等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相比,实验组细胞较小,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较长而密。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β1整合素、K19、Involucrin在不同组别和不同代次的细胞间表达有显著差别。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实验组细胞86.9%处于G0/G1,8.8%在S期。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细胞处于G0/G1期分别为74%和79.5%,处于S期分别为19.2%和12.3%。结论 细胞外基质差速粘附法可用于分选表皮干细胞。但要达到较高纯度,还需辅以其它手段。
- 张杰刘伟丛笑倩徐展远殷德民曹颖崔磊曹谊林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克隆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