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莫
- 作品数:48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脂肪瘤吸除术中质硬组织性质及在术后复发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的性质,及其残留体内在脂肪瘤吸除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肪瘤吸除术治疗多发性脂肪瘤患者,将获得的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以及干细胞标记抗体CD29、CD44免疫组化染色,以正常脂肪组织作为对照,行病理学分析;取平均阳性细胞密度和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病理: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质地中等硬度,中央颜色微黄,周边散在灰白色质地疏松、不规则、条梭状膜样组织;正常脂肪组织颜色微黄,质地柔软均匀,无质硬结节存在。HE染色见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有较多的间质成分,间质中富有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簇分布于脂肪细胞之间,胞浆较少;正常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且大小一致、形态均一、间质较少,脂肪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有大量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被干细胞标记抗体CD29、CD44标记。2组标本阳性细胞密度和阳性细胞面积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分别为:t′CD29(密度)=9.931,t′CD44(密度)=10.171,t′CD29(面积)=7.761,t′CD44(面积)=6.639,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脂肪瘤吸除术终末质硬肿瘤组织中,分布着大量被干细胞标记抗体标记的脂肪瘤间质干细胞;此终末质硬肿瘤组织残留,可能是引起脂肪瘤吸除术后复发的原因。
- 徐传军曹莫刘柳郭雷洋李三林刘永红于岩
- 关键词:脂肪瘤干细胞
- 激光、射频技术在外伤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 曹莫
- 肌皮瓣联合外1/3皮瓣法下睑袋成形术
- 2011年
- 目的在肌皮瓣法手术操作基础上,于下睑外1/3区域联合应用皮瓣法,进一步提高睑袋整复效果。手术方法对37例行下睑袋成形术者,采用下睑缘切口,并将切15外侧延长线藏于外眦皱褶线内,先行肌皮瓣法操作,同时行外眦固定术,于下睑外侧1/3运用皮瓣法。结果术后恢复快,下睑皮肤平展,外眦部皮肤去除充分,张力适度。术后6个月至1年观察,无睑退缩、下睑外翻,外侧切口瘢痕隐蔽,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运用肌皮瓣法联合外1/3皮瓣法下睑袋成形术效果良好,外眦角自然,术后效果满意,达到下睑年轻化矫治的目的。
- 刘柳杨磊曹莫
- 关键词:下睑袋成形术肌皮瓣法下睑皮肤下睑缘切口外眦部
- 黄褐斑激光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常呈对称分布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色素过度沉着性疾病,中年女性好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黄褐斑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改变、遗传因素等,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不是十分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尤以激光治疗效果明显,准确性及选择性较高,笔者着重对黄褐斑激光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余丽莎曹莫李辉正姜江程行健张玟平宇
- 关键词:黄褐斑影响因素激光治疗
- 肌皮瓣筋膜层外眦固定下睑袋整复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肌皮瓣在外眦切口下方眶隔筋膜深层行固定下睑袋整复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于外眦角隐沟内设计切口,在切151外延长线下方切断部分眼轮匝肌并折叠短缩,重新缝合复位两侧断端,悬吊于眶隔筋膜韧带深层。结果本组共137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早期睁眼受限,3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下睑皮肤均平展,切口瘢痕隐蔽,无睑缘退缩,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肌皮瓣筋膜层外眦固定睑袋整复术,能有效地加快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可避免外眦固定术的原有弊端,是治疗下睑松垂的较好方法。
- 刘柳张莹莹曹莫杨磊张川孙艳春包冰李三林
- 关键词:肌皮瓣眶隔睑袋眼轮匝肌
- 增生性瘢痕治疗靶点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瘢痕是创伤愈合留下的痕迹,是高等哺乳动物组织修复过程中特有的愈合形式,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是皮肤组织损伤后过度修复和异常增生的结果,主要继发于累及真皮层的损伤,如:烧伤、外伤、外科手术等,其实质是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过度分裂增殖并合成大量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以及细胞外基质(EMC)的过度沉积。临床表现为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但一般与正常组织有较明显的界限;局部增厚变硬,但与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推动。增生性瘢痕不但影响外观,还伴有痛、痒等自觉症状,
- 刘英琦曹莫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治疗靶点皮肤组织损伤创伤愈合细胞外基质动物组织
- 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1例
- 2004年
- 曹莫王莹杨磊王小梅刘柳
- 关键词:全身疾病腺体排泄功能
- 五瓣法整复颈蹼被引量:1
- 2007年
- 曹莫刘柳包冰杨磊吴斌
- 关键词:皮瓣整复五瓣法瘢痕挛缩手术方法整形外科
-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结合自体颅骨外板在眶颧骨折继发畸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Medpor)结合自体颅骨外板在眶颧骨折继发畸形修复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骨折错位愈合的眶颧骨截骨复位进行可靠的内固定后.采用Medpor填充缩孔扩大的眶腔容积,治疗复视,利用自体颅骨外板修复眶罐及眶周的骨质缺损区,恢复眶区外形。结果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眶颧骨折13例。扩大的眶容积得到缩小.眶下缘抬高至对侧水平.眼球内陷叫显改善.复视消失或减轻.面部畸形明显好转.自体颅骨外板及Medpor应用无并发症发乍。结论在复杂眶颧骨折中联合应用Medpor及自体颅骨外板可修复大部分眶颧骨折后继发畸形.尤其是合并骨质缺损患者.可有效解决眶内容物移位、复视.减少自体组织再损伤及排异反应。
- 刘柳杨磊曹莫张涛
- 关键词: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眶颧骨折
-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窄波中波紫外线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窄波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选择普通级健康豚鼠10只,对豚鼠棕黄色毛发皮肤区域脱毛后行NB-UVB照射,建立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每只豚鼠造模成功区域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治疗;B、C、D组均为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以不同能量参数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进行治疗,B组输出功率10 W,每个发射点治疗能量0.06 J;C组输出功率20 W,治疗能量0.12 J;D组输出功率30 W,治疗能量0.18 J。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取材进行黑色素细胞染色(表皮分离-多巴染色法),观察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染色(Masson-Fontana法)观察黑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it蛋白)观察黑色素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结束后2、4、6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的B、C、D组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黑色素细胞数目减少与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能量增加呈正相关。治疗结束后2、4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的B、C、D组色素沉着皮肤表皮黑素颗粒较A组低,治疗结束后6周,仅D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皮肤表皮黑素颗粒减少与微等离子体射频能量增加呈正相关。实验设置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能量未引起c-kit阳性细胞数目增加,治疗结束后2周各组间c-kit阳性细胞数目,A组较B、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等离子体射频照射后4、6周A、B、C、D组均未见c-kit阳性细胞。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可加速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消退,对改善NB-UVB照射后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动�
- 许岩李辉正程行健曹莫
- 关键词:紫外线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