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桂萍

作品数:229 被引量:764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4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5篇麻醉
  • 34篇术后
  • 32篇缺血
  • 31篇再灌注
  • 28篇芬太尼
  • 25篇镇痛
  • 25篇手术
  • 24篇灌注
  • 23篇缺血再灌注
  • 22篇再灌注损伤
  • 22篇灌注损伤
  • 21篇老年
  • 20篇心肌
  • 18篇瑞芬太尼
  • 16篇七氟醚
  • 15篇心肌缺血
  • 14篇腹腔
  • 14篇腹腔镜
  • 12篇心肌缺血再灌
  • 12篇心肌缺血再灌...

机构

  • 225篇新疆维吾尔自...
  • 54篇新疆医科大学
  • 23篇石河子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南充市中心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225篇徐桂萍
  • 20篇王晓丽
  • 19篇唐冬梅
  • 18篇张宇轩
  • 13篇吴新华
  • 13篇杨毅
  • 12篇马雪萍
  • 11篇闫磊
  • 11篇苏涛
  • 10篇石文剑
  • 10篇钮峥嵘
  • 10篇伍湘伊
  • 10篇赵晓亮
  • 10篇瞿莉
  • 9篇王志红
  • 9篇陈刚
  • 8篇梅静
  • 8篇张雯
  • 8篇徐维娟
  • 7篇王天龙

传媒

  • 30篇国际麻醉学与...
  • 27篇中华麻醉学杂...
  • 18篇新疆医学
  • 10篇中国基层医药
  • 10篇临床麻醉学杂...
  • 9篇中国医药
  • 9篇中华胃食管反...
  • 7篇山东医药
  • 5篇医学综述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华危重症医...
  • 3篇麻醉安全与质...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3篇2024
  • 29篇2023
  • 16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18篇2019
  • 25篇2018
  • 10篇2017
  • 16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18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视频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探讨微视频应用到临床麻醉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组织培训的50名学员作为探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平均分组法分为常规教学组和微视频教学组,每组各25名学员。两组学员分别进行常规的教学法和微视频教学法,在两组学员完成麻醉培训后,对两组学员的理论考核和临床能力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并以自拟问卷调研的形式让学员进行自我评价。结果 经过比较微视频教学组学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成绩均高于常规教学组学员(p<0.05);微视频教学组学员的自我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学员(p<0.05);微视频教学组学员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学员(p<0.05)。结论 采取微视频教学法对于培训麻醉专业的学员和实习医生,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技能,同时提高学员在临床中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钮峥嵘喜燕徐桂萍
关键词:教学模式临床麻醉教学效果
髋关节手术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的效果分析
2014年
背景:自体血回输可有效提供相容性血细胞,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异体输血的并发症,对机体的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有关髋关节手术应用该技术的临床研究甚少。目的:观察髋关节手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IOC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实验组)20例和输注异体血组(对照组)20例。观察不同时段血常规、凝血时间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共节约库存用血约8000 ml。A组患者自体血回输即刻与术前相比血红蛋白(Hb)降低,但很快恢复正常,4 d后红细胞计数(RBC)、Hb、红细胞压积(Hct)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OC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节约用血方法,适合在骨科髋关节手术中推广。
张玫马中原石文剑徐桂萍
关键词:髋关节手术自体血回输技术
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在维吾尔族妇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用于维吾尔族妇科患者经腹手术的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40例在全麻下行择期妇科经腹手术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年龄25岁~5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地佐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组(B组),手术结束前30rain分别给予地佐辛0.1mg/kg(A组)、帕瑞昔布钠40mg(B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的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o采用双盲法进行术后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芬太尼的追加剂量以及副作用。结果A组VAS评分在拔管后(2.4±2.2)及术后12h(3.2±2.4)明显低于B组[(3.9±2.0)、(4.3±2.1)](P〈0.05),BCS评分A组(2.0±0.4)高于B组(1.4±0.9)(P〈0.05),A组苏醒期芬太尼追加量[(21±42)μg]明显低于B组[(47±40)μg](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0.1mg/kg静脉注射的镇痛效果在维吾尔族妇科手术中优于帕瑞昔布钠40mg,适用于创伤较大的中、大型手术。
魏媛徐桂萍
关键词:地佐辛维吾尔族术后镇痛
瑞芬太尼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mRNA表达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组(R1组~R3组)。采用阻断左肺门45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R1组~R3组于阻断左肺门前15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负荷剂量1μg/kg,继而分别以0.2、0.6和1.2μg·kg^-1·min的速率静脉输注至再灌注120min。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120rain时放血处死,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比),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ACE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I/R组、R,组和R:组肺损伤评分升高,W/D比和ACEmR—NA表达上调,R3组肺损伤评分升高(P〈0.05),W/D比和ACE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R组比较,R1组和心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ACEmRNA表达下调,R1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P〈0.05),ACE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R1组比较,R3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ACEmRNA表达下调(P〈0.05),R2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P〈0.05),ACE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组比较,K1组肺损伤评分、W/D比降低,ACEmRNA表达下调(P〈0.05)。R1组~R3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瑞芬太尼可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CEmRNA的表达有关。
徐桂萍许晓东程文杰林峰
关键词:哌啶类再灌注损伤肽基二肽酶A
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乌司他丁组、联合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时,联合组静脉注射氨甲环酸20 mg/kg和乌司他丁10 000 U/kg,氨甲环酸组静脉注射氨甲环酸20 mg/kg,乌司他丁组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 000 U/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4组术中总失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6 h引流量、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2 d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数值。结果氨甲环酸组、乌司他丁组、联合组术中总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6 h引流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均明显少于/短于对照组[(156±25)、(159±29)、(103±24) ml比(210±17) ml,(3. 9±0.7)、(3. 7±1.0)、(3.1±0.4)U比(4.7±1.3)U,(166±100)、(198±100)、(131±87)ml比(310±99)ml,(14.5±3. 8)、(14. 9±3. 6)、(10. 6±2. 1)h比(17. 3±5. 2)h];联合组各指标均少于/短于氨甲环酸组和乌司他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4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甲环酸组、乌司他丁组、联合组PT、APTT、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1±2.2)、(17.2±2.0)、(12.2±1.9)s比(25.2±3.1)s,(65±18)、(69±12)、(54±17)s比(81±16)s,(2.01±0.21),(2. 23±0.34),(1.52±0. 17) mg/L比(3.40±0.2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1.43±0.02),(1. 35±0. 13),(1. 71±0. 24) g/L比(1. 02±0. 11) g/L];联合组PT、APTT、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氨甲环酸组和乌司他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
徐桂萍李婷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氨甲环酸乌司他丁凝血功能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50~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左肺门,但不阻断;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左肺门45min后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SP组)吸入2.1%七氟醚30min,停止吸入后10min时后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30、60和120min时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比),采用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采用RT-PCR法测定ACE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比、MPO活性和ACE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P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比、MPO活性和ACE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SP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ACE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徐桂萍林峰许晓东
关键词:麻醉药肽基二肽酶A缺血预处理
利多卡因对脂多糖诱导的HK-2细胞炎症反应及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和LPS+利多卡因组。细胞增殖与毒性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HK-2细胞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HK-2细胞关键蛋白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20μg/mL的利多卡因能使LPS诱导24 h后的HK-2细胞生存率提高73%,LPS诱导HK-2细胞24 h后,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HMGB1、IL-6、TNF-a水平也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与LPS组比较,20μg/mL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TLR4、NF-κB p65的蛋白表达,也能明显降低HMGB1、IL-6、TNF-a水平。结论20μg/mL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HK-2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还可显著下调炎症通路蛋白TLR4、NF-κB的表达,从而发挥对LPS诱导的SA-AKI模型HK-2细胞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李青青郝建东曹婉莹徐桂萍
关键词:肾损伤利多卡因炎症
异丙酚在肥胖症患者无痛胃镜中的应用:三种用药方式的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比较异丙酚三种用药方式在肥胖症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探讨异丙酚最佳用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年龄18~50岁,体重质量指数(BMI)>35 kg/m^2,ASA分级Ⅰ~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0),三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A组2 min后给予异丙酚2 mg/kg;B组在给于舒芬太尼的同时给于异丙酚1 mg/kg,2 min后追加1 mg/kg;C组给予舒芬太尼同时使用靶控输注(T_CI)泵维持异丙酚血浆靶浓度(Cpt)2.5μg/mL;三组均待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鼻咽通气道,由麻醉医师托起患者下颌待呼吸平稳后开始手术;若手术开始时或后续操作中有明显体动则追加异丙酚0.5 mg/kg。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睁眼时(T_2)的心率(HR)。呛咳的例数、明显呼吸抑制的例数、停止操作的例数、Ramsay镇静评分,开始时间(麻醉开始到胃镜操作开始的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认知力恢复时间和异丙酚用量(mg/kg)。结果 A组和C组T_1时点相较于T_0的HR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HR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较于A、C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A组相较于B、C两组术中呛咳和停止操作的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A组相较于B、C两组术中Ramsay镇静评分明显较低(P<0.05); B组相较于A组和C组的开始时间(min)、睁眼时间(min)、定向力恢复时间(min)、认知恢复时间(min)明显较短(P<0.05);B组相较于A组和C组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肥胖症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中最佳的麻醉用药方式为分次给药。
王效德潘阳阳乔南南徐桂萍唐冬梅
关键词:异丙酚无痛胃镜用药方式
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S组)、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组、CLP前3h输注利多卡因组(L1组)、CLP即刻输注利多卡因组(L2组)以及CLP后3h输注利多卡因组(L3组)。 S组打开腹腔后缝合,其他各组采用CLP制备脓毒症模型,L1组、L2组和L3组分别在CLP前3h、CLP即刻以及CLP完成3h后予以持续输注利多卡因3h,S组和CLP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于CLP后24h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以及HMGB1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量。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ALT、AST、Cr。另取50只大鼠分组同上观察72h生存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CLP组、L1组、L2组、L3组均发生脓毒症,且血清IL-6、TNF-α、HMGB1浓度和肺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量均增高(P<0.05)。 L1组、L2组、L3组血清中HMGB1、IL-6、TNF-α以及肺组织中HMGB1 mRNA较CLP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CLP组、L1组L2组和L3组ALT、AST、Cr均有升高(P<0.05),与CLP组比较,L1、L2、L3组ALT、AST、Cr均有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L1、L2、L3组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脓毒症可以使大鼠促炎因子表达增强,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IL-6、TNF-α,HMGB1的表达,抑制肺组织中HMGB1基因表达量,减轻脓毒症对肺的损伤,有效提高动物存活率。
徐桂萍李青青张宇轩吴丽
关键词:利多卡因脓毒症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大鼠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肺保护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300—35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S)组、肺缺血一再灌注(IR)组和瑞芬太尼持续输注(R)组,R组再分为3个亚组(R1、R2、R3):阻断左肺门前,先予以每组1μg/kg负荷剂量的瑞芬太尼,随即对R1、112、R3各亚组在肺门阻断前15min分别以0.2、0.6、1.2μg/(kg·min)的速率输注瑞芬太尼至再灌注结束。s组和IR组输入与R组等容量的0.9%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重(W/D),ELISA测定血清和肺组织VEGF浓度。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4组肺组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IR组肺W/D和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增高(P〈0.001或0.05);与IR组相比,R1、R2和R3组肺组织损伤相对减轻,肺W/D、肺组织和血清VEGF浓度均降低,除R1组肺组织VEGF浓度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1、R2和R3组随着输注速率的提高,肺W/D、肺组织和血清VEGF浓度逐渐降低。结论瑞芬太尼对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与剂量有关,对VEGF的抑制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许晓东徐桂萍程文杰林峰
关键词:瑞芬太尼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