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艳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端粒酶逆转录...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酶
  • 2篇启动子
  • 2篇人端粒酶
  • 2篇人端粒酶逆转...
  • 2篇转录
  • 2篇转录酶
  • 2篇腺癌
  • 2篇放疗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毒性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张红艳
  • 4篇周云峰
  • 3篇周福祥
  • 2篇廖正凯
  • 2篇孙文洁
  • 2篇钟亚华
  • 2篇黄成虎
  • 1篇王骁踊
  • 1篇王伟锋
  • 1篇熊杰
  • 1篇谢丛华
  • 1篇刘晖
  • 1篇王林伟
  • 1篇杨慧
  • 1篇赵洪利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以靶区勾画教学为中心的放射肿瘤学教学实践被引量:10
2019年
靶区勾画是放射肿瘤学教学的重难点.本研究以靶区勾画教学为中心,结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探讨放射肿瘤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即采取自主学习加讲授引导相结合,通过强化肿瘤影像学教学、夯实肿瘤放射治疗基础理论,达到掌握靶区勾画的精髓和细节,构建个体化精准放疗靶区勾画,最终建立学员自主学习和教学者传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并以乳腺癌放射治疗为例,简述该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
王林伟张红艳李立钟亚华
关键词:靶区勾画放射肿瘤学教学方式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在裸鼠中增强人喉癌对基因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索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hTERTp)介导自杀基因辣根过氧化酶(HRP)-吲哚乙酸(IAA)系统联合射线,对相同来源而放射敏感性不同的人喉癌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建奇相同来源而放射敏感性不同的人喉癌(Hep-2和Hep-2R细胞)移植瘤模型,并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和AR组)、基因治疗组(B组和BR组)、单纯放射组(C组和CR组)和对照组(D组和DR组)。瘤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phTERTp—HRP,腹腔内注射IAA并联合放疗30Gy,观察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AP法检测瘤内HRP蛋白的表达。结果裸鼠移植瘤生长以联合治疗组最慢,以对照组最快。A组的肿瘤抑制率为54.8%,B组为10.0%,C组为31.9%,AR组为52.7%,BR组为24.8%,CR组为17.0%。A组和AR组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凋亡指数分别为16.6%±1.3%和17.6%±1.3%,高于其他组(P〈0.05)。B组的HRP蛋白表达率(21.9%±5.7%)低于BR组和(33.3%±8.9%),辐射诱导后,A组和AR组的HRP蛋白表达率分别增加2.1和1.6倍(P〈0.05)。结论在不同放射敏感性的喉癌移植瘤模型中,hTERTp能被射线诱导,并根据瘤内端粒酶活性增强HRP基因的表达。hTERTp—HRP—IAA系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坏死,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与射线协同作用,起到放射增敏作用。
黄成虎廖正凯周福祥王伟锋谢丛华张红艳孙文洁周云峰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喉肿瘤裸鼠
放射线对肝癌细胞中端粒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放射线对不同的肝癌细胞株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报告质粒phTERTp-Luc经脂质体METAFECTENE介导瞬时转染4种不同的肝癌细胞株后,给予2 Gyγ射线照射,观察照射组与非照射组中荧光素酶的表达。结果:瞬时转染4种不同的肝癌细胞株后,检测到照射可经hTERT启动子而诱导荧光素酶的表达增强,即hTERT启动子在2 Gy照射组中比在非照射组中具有更高的活性。结论:2Gyγ射线可以诱导肝癌细胞中hTERT启动子活性增强,有望用于增强肝癌细胞中hTERT启动子介导的靶向基因治疗,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孙文洁廖正凯周福祥张红艳黄成虎熊杰周云峰
关键词:启动子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肝癌细胞放射线
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一体化射野设计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比较一种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方式与常规射野设计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41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进行胸壁、部分腋窝、锁骨上、内乳等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对每一套CT图像分别制作一体化射野设计的调强计划和常规调强计划。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分布。结果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调强计划相比于常规计划:患侧肺V5降低9.7%(t=2.407,P<0.05)、V10降低11.2%(t=2.160,P<0.05)、V20降低17.3%(t=2.465,P<0.05)、V30降低13.4%(t=2.119,P<0.05)、Dmean降低13.8%(t=2.258,P<0.05);心脏V30下降28.4%(t=2.589,P<0.05)、Dmean下降23.2%(t=2.409,P<0.05);其他OAR剂量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技术显著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受照体积与受照剂量,有望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新型设计方案选取了较多的样本,包含不同分期的左乳癌根治术患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临床应用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赵洪利陈颖王骁踊张红艳钟亚华刘晖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危及器官
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其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GFB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取13例慢性宫颈炎、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67例宫颈癌组织,构建成四块组织芯片;采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结(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四块组织芯片中TGFB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成功对11例慢性宫颈炎、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64例宫颈癌组织中TGFBR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TGFB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5/11)、20.6%(20/97)、3.0%(5/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BR2的表达与肿瘤的FIGO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即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伴随淋巴结转移者,TGFBR2蛋白表达水平越低(P<0.05)。随访的164例宫颈癌患者中,TGFBR2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和6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GFBR2表达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GFBR2表达下降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张红艳杨慧周福祥周云峰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放射治疗相关皮肤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放射性皮炎是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和进行性作用的特点。临床表现包括红斑、脱屑、溃疡、纤维化和坏死,这些皮肤反应不仅影响美观度,而且降低生活质量,导致治疗中断,严重影响整体疗效。本文就乳腺癌放射治疗相关皮肤毒性的研究进展,从分类及机制、分级、影响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刘娣郑喆文张淑园朱春梅张红艳周云峰
关键词:乳腺癌皮肤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