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凤麟
- 作品数:28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8F—FDGPET/CT显像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性,76岁,自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3月余。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提示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水平均为正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胰腺体后方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为3.2cm×5.0cm,与胰腺分界清晰,病灶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考虑淋巴结肿大可能。
- 倪明汪世存潘博展凤麟
-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氟脱氧葡萄糖F18
- ^(18)F-FDG PET/CT在皮革胃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皮革胃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的皮革胃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13例胃癌中,累及胃大弯及小弯3例,累及贲门、大弯及小弯7例,累及全胃2例,累及胃窦1例;其中合并腹水10例,大网膜累及8例,形成库肯勃瘤2例;病变最厚胃壁2.5 cm,病变最薄胃壁1.0 cm,SUVmax最大值7.5,最小值1.8。结论:PET/CT中的CT图像能较好的显示胃壁厚度、柔韧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皮革胃的诊断价值较肯定,而PET SUVmax在对印戒细胞癌或黏液性腺癌所致皮革胃的诊断价值有限,容易漏诊,对低分化腺癌引起的皮革胃有一定诊断价值。
- 潘博汪世存展凤麟倪明谢强谢吉奎李九林沈赛娟
- 关键词:胃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正电子药物生产及使用中的辐射防护被引量:6
- 2008年
- 谢吉奎汪世存谢强方雷潘博展凤麟
- 关键词:辐射防护正电子药物18F-FDG
- PET/CT在脑胶质瘤诊断和精确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确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钱立庭汪世存刘云琴傅先明程勋全王如展凤麟刘磊胡志刚
- 该研究项目中,建立了大鼠荷瘤模型,并通过浸润模式的研究,指导精确放疗靶区勾画。此外,通过多模态、多模式影像学结合,使得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更精确。该研究的主要效益是提高脑胶质瘤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为鉴别胶质瘤放射性脑...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胶质瘤影像学诊断
- 儿童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被引量:2
- 2017年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tory myofibroblastictumor!MT)是一种少见间叶组织来源梭型细胞肿瘤,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年,现报道一例儿童肺部18F-FDGPET/CT显像.
- 展凤麟潘博倪明刘昕谢吉奎谢强
- 关键词:儿童
- 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18氟一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F-FDGPET/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4例,共16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11个,基底节2个,右背侧丘脑1个,累及胼胝体并跨越中线1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瘤周1级水肿6例,2级水肿3例,3级水肿2例(3个病灶),1例无明显水肿。所有病灶均为高摄取,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为21.6,较对侧脑组织SUV明显增高,靶和非靶比值(T/NT)最大值3.7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PCNSL18F-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临床有提示性诊断,尤其全身PET/CT显像阴性而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异常高代谢灶并T/NT〉1.5时,诊断价值更大,同时也为肿瘤活性区脑立体定位穿刺提供了精确部位,提高了活栓的成功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 潘博汪世存方雷展凤麟谢强谢吉奎李九林沈赛娟杨吉刚
- 关键词:发射型计算机
- 18F-FDGPET/CT对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总结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特征,探讨18F—FDGPET/CT在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或长期随访证实的8例周围神经恶性病变患者18F-FDGPET/CT影像学资料,比较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与健侧周围神经PET/CT表现的异同,利用SPSS10.0软件对受累的周围神经及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患者共发现病灶12个,PET示病灶均沿神经束或椎间孔走行,且表现为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FDG代谢异常增高,SUVmax为6.86±3.87,同机CT病灶表现为沿神经束或神经根管走行之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均与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脂肪间隙分界不清;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在18F—FDGPET及同机CT上均未见明确显影,其SUVmax为1.10±0.46;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与健侧周围神经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1,P〈0.001)。结论18F—FDGPET/CT可以准确反映肿瘤对周围神经的侵犯及转移,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分布及肿瘤活性,对继发性周围神经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方雷汪世存潘博展凤麟谢强谢吉奎李九林沈赛娟
- 关键词:周围神经肿瘤脱氧葡萄糖
- 肝脏原发性副神经节瘤18F-FDGPET/CT显像一例
- 2017年
- 患者男,62岁,发现上腹部包块半年余,未予重视,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包块增大,CT检查提示肝脏尾状叶占位,遂入住本院。体格检查:血压125/72 mmHg(1 mmHg=0.133 kPa);腹部膨隆,剑突下触及一大小约10 cm×8 cm包块,质韧,活动度欠佳,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AFP 11.70(正常参考值范围:0~10) μg/L,余无特殊异常。B超检查:肝脏尾状叶部位探及大小约11 cm×6 cm的不均质性稍低回声,边界尚清尚规则,与下腔静脉紧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其内见条状血流信号,检查意见:肝脏尾状叶实性占位(癌可能)。18F-FDG PET/CT(德国Siemens Biograph Sensation 16型)全身显像(图1):PET示肝脏尾状叶区见团块状、结节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SUVmax为9.6,延迟显像SUVmax为9.1;同机CT示肝脏尾状叶区见一大小约7.8 cm×7.1 cm类圆形混杂密度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影,CT值约48.4 HU,部分边界稍欠清,邻近腔静脉受压推移;
- 刘飞汪世存潘博展凤麟倪明刘昕
- 关键词:PET/CT显像肝脏尾状叶18F-FDG副神经节瘤原发性上腹部包块
- PET-CT成像在吸入芳香剂对嗅觉脑功能影响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运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成像方法探讨吸入芳香剂对嗅觉脑功能的作用。方法 6名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和吸嗅芳香精油状态下分别进行18F-FDG PET扫描显像,比对前后图像,运用Matlab 6.5、SPM2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其成像特点。结果吸嗅芳香精油后,额叶、眶额叶皮质、内侧颞叶、边缘系统扣带回等区域出现显著激活。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激活较为明显。结论 PET-CT是研究人类嗅觉与脑功能联系的重要方法,本研究证实了气味物质能够经嗅觉通路引起情绪、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激活。
- 杭天依徐金勇汪世存展凤麟李光武
- 关键词:嗅觉脑功能
- ^(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
- 2014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13例腺样囊性癌术后18F-FDG PET/CT检查图像资料,分析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认识,所有病例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或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13例腺样囊腺癌中,其中位于右颌下腺3例,左颌下腺2例,而位于左上唇、左侧鼻腔、右侧鼻腔、右侧蝶窦及筛窦、右上颌窦、气管下段、口底、右侧硬颚各1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局部复发2例,未见局部复发11例,PET/CT诊断复发5例,未见局部复发8例,PET/CT对术区局部复发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8.6%;远处转移9例,PET诊断转移7例,转移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其中4例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双肺转移4例,肝脏及骨骼多发转移1例,双肺、骨骼转移1例,同时并双肺、肝脏、骨骼多发转移1例。肿瘤局部复发病例中,SUVmax最大值为15.3,SUVmax最小值为7.4;转移性病变中,其中SUVmax最大值为15.8,SUVmax最小值为0.8。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具有生长速度慢、手术治疗后易局部复发和长期随访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因此,18F-FDG PET/CT一次显影全身显像,不仅对腺样囊性癌术后局部有无复发有重要诊断价值,而且对远处转移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 潘博汪世存展凤麟倪明刘昕谢强谢吉奎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