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的机理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乳腺癌后靶区肿瘤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和肿瘤细胞的凋亡 ,探讨HIFU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机理。方法 2 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病人 ,在HIFU治疗后 1~ 2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每例切除的乳腺癌部位取材 ,应用HE染色和TUNEL方法观察HIFU治疗靶区内肿瘤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和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2 3例病人HIFU治疗后靶区乳腺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肿瘤组织浆浓缩 ,出现核固缩 ,核碎裂溶解 ,但未检测到凋亡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结论 HIFU通过引起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杀灭肿瘤细胞 ,这与肿瘤热疗有本质上的区别。
- 朱学强伍烽周强王智彪李莉
- 关键词:乳腺癌高强度聚焦超声病理学凋亡
- AT与FAC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癌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比较多西紫杉醇 +阿霉素 (AT)与 5 -FU +阿霉素 +环磷酰胺 (FAC)治疗转移性乳癌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5 5例转移性乳癌患者 ,AT方案化疗组 2 6例 ,FAC方案化疗组 2 9例。两组均 3周重复 ,2周期后评价疗效 ,有效者化疗 4周期以上。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参照WHO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治疗转移性乳癌 ,AT组与FAC组有效率分别为 88.5 %和 4 4 .8% ,差异显著。毒副作用 ,AT组较FAC组骨髓抑制明显 ,白细胞下降显著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及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高。
- 鲁培朱学强周强
- 关键词:化疗多西紫杉醇5-FU环磷酰胺毒副反应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以物理方法变化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2002-09/2003-0215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1次HIFU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IFU治疗1周后外周血免疫抑制因子水平下降,其中VEGF,TGF-β1和TGF-β2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55~3.648,P<0.05)。结论:HIFU治疗恶性肿瘤后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因子VEGF,TGF-β1和TGF-β2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有助于治疗后宿主抗肿瘤免疫平衡的恢复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 周强伍烽朱学强张军李莉王智彪
- 关键词: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免疫抑制因子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乳腺癌后局部TIL的细胞毒效应分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乳腺癌原发灶后靶区局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细胞毒性效应分子Fas配体 (FasL)、颗粒酶B(GzB)、穿孔素 (Pf)等表达变化。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IFU组 2 3例和对照组 2 5例病人局部TIL的细胞毒效应分子表达变化。结果 HIFU组局部 ,Fasl、GzB、Pf阳性的TIL平均数目分别为 :(2 9 6± 12 3)、(32 2± 11 3)、(12 2± 8 2 )个 mm2 ;对照组局部 ,Fasl、GzB、Pf阳性的TIL平均数目分别为 :(2 1 2± 9 8)、(17 5± 6 3)、(6 8± 5 2 )个 mm2 。比较两组对应指标 ,HIFU组FasL、GzB、Pf阳性的TIL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HIFU治疗乳腺癌后局部TIL中的FasL、GzB、Pf表达增加 。
- 朱学强伍烽周强李莉王智彪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TIL细胞毒效应FAS配体颗粒酶B穿孔素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乳腺癌细胞表达IL-6及IL-10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治疗乳腺癌对原发癌组织及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癌细胞表达免疫抑制因子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HIFU组23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前1~2周接受HIFU治疗,对照组25例仅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乳腺癌组织及腋窝转移淋巴结(分别为11、12例)中IL6及IL10的表达。结果:原发癌组织中,对照组癌细胞IL6及IL10的阳性率和阳性癌细胞数分别为68%、84%,(399.1±95.8)/mm2、(327.2±140.8)/mm2,HIFU组分别为47.8%、60.9%,(303.1±99.4)/mm2、(238.1±79.8)/mm2,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腋窝转移淋巴结中,对照组分别为83.3%、75%,(300.5±60.2)/mm2、(328.7±60.0)/mm2,HIFU组分别为72.7%、63.6%(P>0.05),(217.9±57.7)/mm2、(212.0±49.5)/mm2(P<0.05)。结论:HIFU治疗可以减少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推测其有利于肿瘤宿主免疫平衡的恢复。
- 周强伍烽朱学强张军李莉王智彪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 乳腺癌HIFU后腋窝淋巴结內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乳腺癌原发灶后同侧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Fas配体(FasL)、颗粒酶B(GzB)、穿孔素(Pf)等细胞毒性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U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FasL、GzB和Pf的表达。结果:HIFU组腋窝癌转移阴性和阳性淋巴结内Fasl、GzB、P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U治疗乳腺癌原发灶后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内具有杀伤活性的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免疫增强。
- 朱学强伍峰伍悦蕾周强张军王智彪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引流淋巴结穿孔素
- JMJD3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的作用,并探究抑制JMJD3能否减轻小鼠肝脏IRI。方法建立小鼠IRI模型,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JMJD3的表达及定位;建立AML-12肝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检测JMJD3的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用ShRNA沉默AML-12肝细胞中的JMJD3,CCK-8检测沉默JMJD3对AML-12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活性进一步探究JNK-p53信号通路是否调控JMJD3;在小鼠IRI模型中验证GSK-J4预处理抑制JMJD3对肝脏IRI的作用。结果小鼠肝脏IRI能导致JMJD3的表达增加,且JMJD3主要表达于肝细胞中,缺氧复氧损伤也能导致AML-12蛋白水平增加。沉默JMJD3能减轻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AML-12的凋亡,且JMJD3受JNK-p53信号通路调控。在小鼠IRI模型中,GSK-J4预处理能明显减轻IRI 6、24 h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和TUNEL染色发现抑制JMJD3能缓解IRI 6 h病理改变和降低肝细胞凋亡。结论抑制JMJD3能减轻小鼠肝脏IRI,JMJD3受JNK-p53信号通路调控。
- 周强邓明华吴涯昆龚建平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J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