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茵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级分区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护理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抢救成功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CI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与观察组(分级分区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用时、抢救成功率、神经功能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救治用时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分区护理可缩短ACI患者救治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刘茵韩雪迎梅丽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抢救成功率神经功能
- 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急救中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人工除颤,观察组予体外自动除颤,比较两组除颤成功率、存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除颤成功、除颤总成功及院内存活率(86.67%、93.33%、6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70.00%、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实施体外自动除颤仪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除颤成功率及院内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张凤英童晶韩雪迎刘茵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急救
- 急诊创伤骨科临床护理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争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疾病掌握程度、精神状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刘茵
- 关键词:急诊创伤骨科临床护理干预
- 快速反应团队联合赋能心理干预对AIS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快速反应团队联合赋能心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2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12月入院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将2021年1-11月入院的患者归为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联合赋能心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快速反应团队联合赋能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时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FMA、NIHSS、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NIHSS、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反应团队联合赋能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AIS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茵梅丽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疗效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观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治疗的AM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的急诊-病房-导管室治疗模式,观察组则给予急诊-导管室治疗模式。观察两组门-球时间(Door to balloon,D2B)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2B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有助于保障AMI患者入院后快速行PCI术治疗,缩短D2B时间,提升AMI救治效果,改善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 韩雪迎刘茵张凤英童晶
-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在前者基础上研究组接受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时间、住院时间、救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AMI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出诊时间、评估时间、采血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胸疼缓解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54%)低于对照组(26.92%)(P<0.05);随访6个月发现,研究组AMI复发率(11.76%)低于对照组(30.00%)(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82.69%)(P<0.05)。结论无缝隙导向型护理模式能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有利于优化救护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AMI复发率,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梅丽王兰英刘茵
- 关键词:急性心梗
- 骨折患者的院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院内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内完整住院病例以及护理记录的在握院骨科以骨折收治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因护理不当造成的医源性病情加重和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率为零。结论院内急诊时对于患者及时作出创伤评估以及辅助X线检查确诊、护理操作的规范、骨折部位临时外固定和压迫止血并简单包扎、搬运患者正确的方式以及交接时资料的翔实,可使骨折患者杂入院前期保持病情平稳、安全入院做进一步治疗。
- 刘茵
- 关键词:骨折护理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