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田
- 作品数:64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 24员大环二核金属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正> 我们在用Mn(Ⅲ)或Mn(Ⅱ)同乙酰丙酮及2,5-dimercapto-1,3,4-thiadiazole的二钾盐反应时得到了两个24员大环二锰配合物,但利用其它金属离子的类似反应未获成功。为此我们用氯代乙酰丙酮...
- 张晓峰黄德光陈昌能刘秋田
- 关键词:大环化合物乙酰丙酮
- 文献传递
- R_2dtc为配体的异核过渡金属—硫簇合物研究
- 1992年
- 本文是作者近年来对R_2dtc为配体的异核过渡金属-硫簇合物的研究工作综述。研究对象包括Mo—Fe—S、W—Fe—S、Mo—Cu—S、W—Cu—S、V—Cu—S组成的四核及四核以上单立方烷、双立方烷、平面型及链状簇合物。综合讨论了它们的合成与结构,提出了R_2dtc配体的结构特点在某些簇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刘秋田杨瑜雷新建于奡卢嘉锡
- 关键词:簇合物过渡金属
- 含手性膦配体的钯(Ⅱ)配合物的二维核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利用一维和二维NMR技术,对含有手性膦配体甲基-3脱氧-3(二苯膦基)-4,6-氧-苄叉基-α-D一吡喃阿卓糖苷(3-MBPA)和甲基-2-脱氧-2-(二苯膦基)-4,6-氧-苄叉基-α-D-吡喃阿卓糖苷(2-MBPA)的钯配合物trans—[Pd(3-MBPAH)2CI2」(1),trans-[Pd(2-MBPAH)2CI2](2)和cis-[Pd(3-MBPA)2](3),cis-[Pd(2-MBPA)2](4)进行~1H和^(13)C NMR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的~1H和^(13)C NMR谱线,并根据磷的化学位移及Raman谱确定化合物(3)和(4)是顺式构型,对实验中的一些现象也做了简单讨论。
- 吴达旭施继成刘秋田康北笙
- 关键词:手性膦配体钯配合物
- 含手性膦配体和邻巯基氧化吡啶配体的金,钯配合物的2D NMR研究
- 1998年
- 对含手性膦配体甲基-3-脱氧-3-(二苯膦基)-4,6-氧-苄叉基-a-D-吡喃阿卓糖苷(3-MBPA)和甲基-2-脱氧-2-(二苯膦基)-4,6-氧-苄叉基-a-D-吡喃阿卓糖苷(2-MN-PA)及邻巯基氧化吡啶配体mpo的金配合物An[(3-MBPA)(mpo)](1)、An[(2-MBPA)(mpo)](2)和钯配合物Pd[(3-MBPA)(mpo)C1](3)、Pd[(2-MBPA)(mpo)-C1](4)进行1H和13CNMR谱测定,利用一维和二维NMR技术归属了所有的1H和13CNMR谱线,结果表明:配体MBPA与金属配伍的是P原子,糖苷上H-5的化学位移变化最大,而且与配位金属的种类有关;配体mpo以单齿形式与金属配位时,是S原子参与配位。
- 吴达旭施继成卢葛覃刘秋田康北笙
- 关键词:金配合物手性膦配体
- 簇酶(蛋白)的活性中心及其模拟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阐述以金属原子簇为其活性中心的酶或蛋白(簇酶(蛋白))的基本结构特征,即金属中心间存在明显的电子相互作用(包括金属-金属键和(或)较强的电子自旋耦合作用),以及天然簇酶(蛋白)活性中心金属-金属相互作用表征,并分析开展这种酶(蛋白)活性中心化学模拟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已经实验验证的簇酶(蛋白)活性中心的化学结构模型。
- 陈其铣陈冬玲赵焜刘秋田康北笙
- 关键词:蛋白活性中心
- 单烷型(MoFe3S4)4+簇合物电子自旋共振
- 固氮酶钼铁蛋白分子含两个M原子和两个S=3/2(半还原态) ESR活性中心,根据对固氮酶生物化学、ESR、EXAFS、MSSBAUER和催化活性中心模型研究合成含钼铁簇合物并剖析其物
- 赵琨刘秋田宋建兴
- 文献传递
- 两个顺丁烯二酸根桥联的多聚锰化合物{[Mn(phen)(maleato)]H2O}∞(1)and[Mn(bipy)(maleato)]∞(2)
- 本文合成了两个顺丁烯二酸根桥联的多聚锰化合物,经单晶X射线,结合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定其配合物结构.
- 马成丙朱红平陈昌能刘秋田
- 文献传递
- MoFe_3S_4及WFe_3S_4单立方烷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研究被引量:3
- 1990年
- 从(NH_4)_2MoS_4或(NH_4)_2WS_4,FeCl_2,R_2NCS_2NH_4(或其钠盐)起始,在DMF中经自兜反应制得了MoFes_3S4(R_2NCS_2)_5(R_2=—(CH_2)_4—,Bz_2)及WFe_3S_4(R_2NCS_2)_5(R_2=Me_2,—(CH_2)_4—)两种单立方烷原子簇。前者也可从链状簇合物Fe(DMF)_6[(FeCl_2)_2MoS_4]转化而生成。MoFe_3S_4(C_4H_8NCS_2)_5及WFe_3S_4(C_4H_8NCS_2)_5结构相似,单胞参数几乎相同。在比较它们结构基础上,讨论了这一系列单立方烷原子簇的结构特点,对它们的红外,顺磁谱及电化学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 刘秋田雷新建黄梁仁陈文章赵琨刘汉钦卢嘉锡
- 含环烷巯基配体的Fe_4S_4类立方烷簇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 1998年
- 报道了 2个含烷巯基配体的Fe4S4类立方烷簇合物 ,它们在氯化亚铁 ,四硫代金属酸盐及环烷硫醇组成的反应体系中生成 ,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分别为 :[PhCH2 NMe3 ]2 [Fe4S4(SC5 H9) 4](Ⅰ ) ,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a =1 .6 32 7( 4)nm ,b=1 .1 2 2 9( 3)nm ,c=2 .80 2 5 ( 1 0 )nm ,β =94.6 3( 2 )°,Z =4,R =0 .0 74;(Et4N) 2 [Fe4S4(SC6H11) 4](Ⅱ ) ,,属四方晶系 ,空间群I42m ,a=1 .1 6 70 5 ( 9)nm ,b=1 .1 6 70 6 ( 2 )nm ,c=2 .0 6 32 6 ( 5 )nm ,Z =2 ,Dcalc=1 .2 7g/cm3 ,R =0 .0 78.环烷巯基配体的引入没有引起Fe4S4核心结构的明显变化 。
- 张纯喜陈昌能朱红平邓玉恒蔡进华刘秋田
- 关键词:类立方烷晶体簇合物
- 一些单立方烷化合物MFe3S4(S2CNR2)5(M=Mo,W)的^1H NMR研究
- 1993年
- 本文报道了一些单立方烷化合物MFe_3S_4(S_2CNR_2)_5(M=Mo,W;R_2=Me_2,Et_2,C_4H_8,OC_4H_8,C_5H_(10))的~1H NMR谱研究,结果表明与铁原子相连的配体的α-H产生了相当大的各向同性位移,它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基本上服从居里定律。本文还讨论了化合物中的配体间交换反应以及簇骼中金属原子间耦合作用对配体的NMR的影响。
- 吴达旭雷新建刘秋田刘汉钦
- 关键词:金属配合物N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