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材材

作品数:54 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长江口
  • 11篇绿潮
  • 8篇海域
  • 7篇南黄海
  • 7篇赤潮
  • 6篇疏浚物
  • 5篇养殖
  • 5篇群落
  • 5篇浒苔
  • 4篇藻类
  • 4篇植物
  • 4篇夏季
  • 4篇浮游
  • 4篇浮游植物
  • 3篇毒藻
  • 3篇有毒藻类
  • 3篇紫菜
  • 3篇紫菜养殖
  • 3篇粒径
  • 3篇海水养殖

机构

  • 54篇国家海洋局
  • 17篇上海海洋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上海英基生物...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集美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54篇刘材材
  • 31篇徐韧
  • 20篇秦玉涛
  • 16篇王金辉
  • 14篇邓邦平
  • 13篇季晓
  • 13篇张昊飞
  • 12篇刘守海
  • 11篇项凌云
  • 8篇何培民
  • 8篇程祥圣
  • 6篇孙亚伟
  • 5篇刘志国
  • 5篇董鹏
  • 4篇叶属峰
  • 3篇马永存
  • 3篇刘汉奇
  • 3篇张建恒
  • 3篇蔡芃
  • 3篇袁一鸣

传媒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海洋通报
  • 2篇海洋渔业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中国海洋工程...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启东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评价被引量:10
2016年
海洋大型底栖动物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导致的水和沉积物质量变化做出可预测的响应,因此利用底栖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和进行系统健康度量的生物指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AMBI指数(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法、ABC(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曲线法和BENTIX指数法可以有效地评价河口和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人为和自然扰动的响应。在2013年1、6、8、11月分别对启东近岸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4个季节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差异,并运用ABC曲线法、AMBI和BENTIX指数法评估了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受干扰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86种,其中优势类群为多毛类。群落中的优势种类主要为钩虾(Gammarus sp.)。调查海域年平均总生物量和丰度分别为6.92g·m-2和84.33 ind·m-2,且存在季节性差异。根据ABC法、AMBI法和BENTIX指数法分析显示绝大部分区域受到轻微程度人为的干扰,特别是夏季受到干扰程度较为强烈。研究结果表明,启东近岸受一定程度人类活动影响。
季晓徐韧刘材材秦玉涛袁一鸣徐俊超刘守海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
防绿潮藻固着和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选用3种不同材质的缆绳和5种不同涂料,采用海上现场模拟实验的方法开展了防绿潮藻固着和生长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种材质缆绳上绿潮藻幼苗的密度和长度总体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第4周左右固着密度能达到最大,随后呈现下降的趋势。从材质上看,聚丙烯绳上的绿潮藻幼苗平均生长长度较其他2种材质略长。所选涂料能有效地抑制绿潮藻固着、萌发和生长,涂有涂料的缆绳上的绿潮藻幼苗固着个数和生长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有机氟涂料的防固着效果最好,涂在缆绳上既稳定又能有效地防止绿潮藻幼苗的固着生长。
刘材材季晓项凌云刘守海秦玉涛邓邦平徐韧
关键词:涂料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的本底调查被引量:18
2007年
2004年~2005年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曾发生有毒赤潮13起,约占赤潮总数的15%,引发赤潮的有毒赤潮生物包括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环状异甲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其中曾造成严重危害的有米氏凯伦藻和环状异甲藻。通过连续2年的四季本底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多种有毒藻类,主要包括产麻痹性贝毒(PSP)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产腹泻性贝毒(DSP)的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es)和多纹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triata);其它有毒有害藻类包括红色裸甲藻、环状异甲藻、米氏凯伦藻等。有毒藻类种类5、6月份较多,产腹泻性贝毒(DSP)和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有毒藻类常年均在该海域出现,这些有毒有害藻类多数密度并不高。与有毒藻类监测同步开展了赤潮毒素检测,长江口贝类赤潮毒素检出时段主要集中在5~6和8~9月份,PSP和DSP检出率分别在5%和12%左右,敏感种类为养殖的紫贻贝,未检出记忆缺失性贝毒。针对目前赤潮的危害中由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造成的危害较大,建议在长江口贝类养殖海域开展的有毒藻类监测计划,以确保贝类水产品食用安全。
王金辉秦玉涛刘材材孙亚伟程祥圣徐韧
关键词:长江口有毒藻类赤潮毒素
Ames试验对海产贝类遗传毒性的检测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Ames试验结合小白鼠生物学试验对贝类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提取物进行了遗传毒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份贝类样品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遗传毒物的污染,7份贝类样品受到腹泻性贝毒污染。同时本文也从实践上证明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开展Ames试验对贝类遗传毒性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刘材材项凌云王金辉张昊飞叶属峰徐韧程祥圣
关键词:贝类AMES试验遗传毒性腹泻性贝毒
清洁疏浚物掩埋对菲律宾蛤仔成体的存活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评价不同粒度、不同掩埋深度的疏浚物对于底栖生物潜在影响,采用长江口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深度掩埋菲律宾蛤仔,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粒度在O.125~0.063rain时菲律宾蛤仔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存活率大大的提高,掩埋深度在4e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全部迁移至疏浚物的表面存活;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0.125~0.063rain时其半致死深度最大,8d—Lc。为8.4cm(95%置信区间5.3~11.6cm)。实验表明,疏浚物处置后的粒度、沉积厚度对于底栖生物种群的存亡具有重要的作用。
季晓徐韧刘玉刘材材刘志国刘守海马永存
关键词:疏浚物粒度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
不同粒径与浓度的清洁疏浚物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
2013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悬浮清洁疏浚物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96h的实验周期里,不同粒径清洁疏浚物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相同浓度清洁疏浚物的情况下,粒径越小,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越大,4种不同粒径清洁疏浚物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0~16μm〉16~63μm〉63~88μm〉88—125μm。不同浓度清洁疏浚物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同样非常显著(P〈0.01),在相同粒径清洁疏浚物的情况下,浓度越大,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越大,具体影响从9000mg/L浓度到1000mg/L浓度依次递减。悬浮清洁疏浚物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96h-EC50值,超过以往研究者们对沾污或污染疏浚物中藻类生长的96h-EC50值,清洁疏浚物以消光作用为主的生态效应要远小于沾污或污染疏浚物析出的化学污染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与清洁疏浚物相比,沾污或污染疏浚物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响更大,抑制效应更强。清洁疏浚物可能通过遮挡光照减少真光层厚度引起的遮光效应是新月菱形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董鹏徐韧刘材材秦玉涛刘志国马永存崔峰季晓
关键词:新月菱形藻粒径
中肋骨条藻抗体的制备及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以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检测方法逐渐应用于浮游藻类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本研究通过制备针对中肋骨条藻细胞的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基于双抗体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中肋骨条藻的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单一藻样品、混合藻样品和现场样品中的中肋骨条藻进行检测的结果与镜检结果相一致,可应用于赤潮藻类的监测,最低检出限度为1/mL。该方法的建立对中国近海赤潮暴发的实时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李成峰甄毓刘材材秦超王国善冯明米铁柱
关键词:中肋骨条藻抗体酶联免疫检测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金属镉的来源解析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2015年8月份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元素镉(Cd)的可能来源,并结合地统计学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镉污染主要存在3个可能来源,源头及贡献率分别为工业污染(18.8%)、陆地径流输入(66.0%)、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13.6%),并且各个源头贡献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其中工业污染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区域,陆地径流输入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减降低的特征,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远离陆地的外海区域。
谭赛章杨涛杨涛刘材材张昊飞
关键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地统计学
江苏陆地海岸线绿潮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2012年12月—2013年5月对江苏启东蒿枝港至连云港西大堤长约730 km岸线内的69个岸滩堤坝站点进行了绿潮藻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调查.结果表明:绿潮藻出现的站点占总设置站点的26.09%,出现绿潮藻岸线长度约占整个江苏调查岸线长度的22.83%;岸滩上绿潮藻主要生长在沿岸石堤、养殖围坝和植被较浅相对稀疏的草滩上,绿潮藻种类组成主要有浒苔(Ulva prolifera)、曲浒苔(Ulva flexuosa)和缘管浒苔(Ulva linza).1—3月浒苔为主要优势种,4—5月曲浒苔为主要优势种,缘管浒苔在历次调查中其湿重生物量均很低.5月岸滩上固着绿潮藻量约36.7 t,不及海上飘来附着在岸滩上绿潮藻量的1/10,岸滩上固着绿潮藻中浒苔的量约为同期海上飘来浒苔湿重生物量的0.6%,岸滩堤坝不会是引起绿潮暴发的主要源头.
邓邦平徐韧刘材材秦玉涛刘志国刘守海程祥圣何培民叶属峰张正龙季晓
关键词:绿潮浒苔缘管浒苔
长江口外低氧区特征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通过对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长江口30°20′N-32°30′N,122°15′E-124°20′E范围海域开展的7次综合海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了解长江口海域低氧现象的年际、季节变化及其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该海域夏季存在长江口和浙江南部两处低氧区域,低氧现象主要发生在20~50 m水层;低氧海域与非低氧海域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长江口海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分布状况与低氧区的存在与否未能发现相关关系。低氧区是底栖生物生物量的高值区,多毛类是其中最多的底栖生物种类,对低氧环境的耐受程度较高。
刘志国徐韧刘材材秦玉涛蔡芃
关键词:长江口溶解氧低氧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