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晓菲

作品数:35 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湿地
  • 12篇土壤
  • 5篇冻融
  • 5篇三江平原
  • 3篇地表
  • 3篇植物
  • 3篇湿地生态
  • 3篇湿地土壤
  • 3篇湿地植物
  • 3篇污染
  • 3篇采样器
  • 3篇沉积物
  • 2篇底泥
  • 2篇地理
  • 2篇地理环境
  • 2篇冻融期
  • 2篇冻融作用
  • 2篇多环芳烃
  • 2篇养分
  • 2篇有机碳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长春大学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

  • 35篇于晓菲
  • 25篇邹元春
  • 20篇王国平
  • 19篇吕宪国
  • 18篇姜明
  • 5篇佟守正
  • 4篇娄晓楠
  • 4篇赵红梅
  • 4篇王健
  • 3篇霍莉莉
  • 2篇赵海洋
  • 2篇栾金花
  • 2篇王健
  • 2篇宋阳
  • 2篇张琳琳
  • 1篇于寒
  • 1篇敖江婷
  • 1篇苏文辉
  • 1篇马小凡
  • 1篇田福林

传媒

  • 5篇湿地科学
  • 4篇土壤与作物
  • 3篇环境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土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方法
无土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装置和利用该装置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碱液吸收法、气象色谱法和红外气体分析仪法的培养装置实验误差大、难以连续采样及测试方法仅测定CO<Sub...
邹元春于晓菲霍莉莉吕宪国姜明佟守正娄晓楠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湿地提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湿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数据;采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其中光学遥感影像数据与雷达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时间区间存在重叠部分,该重叠时长在30天至90天之间,此重叠时长依据湿地植被生...
倪炳波邹元春于晓菲邢善峰吴燕锋秦雷李广胤张鹏朱晓艳付晓燕
冻融作用对土壤碳、氮、磷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冻融作用是中高纬度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生物营力,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显著,并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冻融作用影响土壤碳、氮、磷循环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可溶性有机碳(DOC)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氮的迁移转化以及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等。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损伤微生物细胞和植物根系,释放其中的有机质并增加相应的土壤溶液浓度。随着冻融循环的持续,冻胀作用使大团聚体不断裂解成小团聚体,释放作为粘结物的有机质,使原本不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基质暴露出来,并且团聚体的比表面积增大提供了更多的微生物接触位点和离子吸附位点。在冻融期微生物可以利用上述作用中产生的大量营养物质和反应底物从而促进CO_2、N_2O等温室气体的产生,促进有机碳、氮、磷的矿化分解以及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等土壤营养元素的周转,也提高了潜在的土壤养分流失的可能。由于土壤类型、植被组成、微生物活性的复杂差异,冻融期土壤碳、氮、磷循环及其影响因素仍有诸多分歧。文章简要剖析了当前冻融实验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冻融对土壤碳、氮、磷循环影响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宋阳于晓菲邹元春王国平张琳琳
关键词:冻融土壤
一种活塞式定深土芯取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活塞式定深土芯取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它涉及一种土芯取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目的是要解决传统土壤取样装置难以挖掘并从钻体中取出定长的原状土壤,且取样误差显著的问题。一种活塞式定深土芯取样装置包括钻柄、推杆卡槽、活塞...
邹元春张琳琳于晓菲吕宪国姜明佟守正
文献传递
一种短期风成、水成沉积物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一种短期风成、水成沉积物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一种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短期风成、水成沉积物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我国没有一种针对于短期风成、水成沉积物的采集装置及其方法,给地理环境研究带来困难,...
于晓菲邹元春王健王国平吕宪国姜明
大气环境变化的泥炭地质档案被引量:5
2011年
雨养泥炭沼泽是一种重要的泥炭沼泽类型,具有全球广泛分布的特点,其养分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包括雨、雪和空气尘埃)。它是一个记录大气环境变化的积极的信息储备系统,记录有大气输入的海盐气溶胶、沙尘颗粒、酸沉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信息。采用地质定年技术将泥炭深度剖面转化到年代坐标上,并结合泥炭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检测分析,提取反映这些信息的代用指标,是重建大气环境的变化历史的有效方法。本文讨论了泥炭沉积地球化学行为对沼泽定年和地质记录研究的意义,综述了泥炭沼泽常用的定年方法,总结了大量利用泥炭地质档案反演海洋、岩石—土壤及人类社会对大气环境变化的影响历史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大气环境变化的泥炭档案研究。
鲍锟山赵红梅于晓菲吕宪国王国平
关键词:泥炭沼泽地质记录定年大气沉降
湿地景观生态美学感知与评估体系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湿地具有重要的美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是,目前还罕有从美学角度开展的相关研究。从景观生态美学视角出发,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的审美感知分析,以生态美学审美观为指导,构建出属于湿地景观生态美学特有的生态价值体系和审美价值体系,对湿地中的非生物与生物环境进行生态美学评估,以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进行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景观生态美学研究是一种双目标定位研究,一方面是满足人对湿地生态指标的客观量化,另一方面是满足人对湿地审美指标的主观量化。这种感知与评估对湿地恢复或重建过程中景观生态美学规划与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评估了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美学现状,明确指出其未来提升优化的具体方向,对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价值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孙明阳孙明阳邹元春于晓菲姜明
关键词:湿地景观感知
钢渣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1年
将钢渣作为基质应用到人工湿地中,可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钢渣可以分为碱性氧气炉钢渣、电弧炉钢渣、高炉钢渣和改性钢渣。以碱性氧气炉钢渣、电弧炉钢渣和高炉钢渣作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率都较高,对模拟污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大于对实际污水中总磷的去除率,以高炉钢渣作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的去除率较高。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提高钢渣作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的去除效率。
张静瑶于晓菲于晓菲丁珊珊何春光盛连喜
关键词:人工湿地基质钢渣污水
一种原状土壤取样装置
一种原状土壤取样装置,它涉及一种土壤取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原状土取样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土壤取样装置不能取得原状土壤样品,且取样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土钻和板锹,所述土钻包括土钻手柄和楔形钻管,所述土钻手柄的下端...
邹元春姜明王国平吕宪国于晓菲
文献传递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多环芳烃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正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湿地功能也处在不断退化之中。如何保护并合理利用湿地,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进行概括总结,介绍了湿地中PAHs的污染状况、来源解析、分布特征、修复技术、对生物的毒害及风险评价等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湿地中PAHs变化趋势,此外还提出了目前湿地PAHs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确定分散污染源的贡献率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高活性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人类活动影响的比例,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PAHs污染生态风险阈值的研究。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健赵红梅徐大伟于晓菲吕宪国王国平
关键词:湿地PAHS污染状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