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正
-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蛋白组学在胰腺癌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陈城鲁正刘会春
- 关键词:胰腺癌蛋白组学肿瘤标志物
- 脾脏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脾脏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胰胆管内注入3%牛磺胆酸钠(0.7ml/kg)及胰蛋白酶(3000u/kg)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脾切除组,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急性胰腺炎组。分别观察各组血清TNFα,IL1β,IL6及IL10水平,测细菌移位率,取末段回肠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肠黏膜受损情况。结果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TNFα,IL1β,IL6及IL10的测得值分别为3.06±3.61,16.46±5.52,19.90±6.89,6.94±3.93,急性胰腺炎组的测得值分别为19.93±2.38,42.79±4.31,20.19±3.35,39.28±12.69,其中TNFα,IL1β及IL10的值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与急性胰腺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细菌移位率为40%,急性胰腺炎组细菌移位率为93.3%,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从病理学检查结果看,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仅轻微水肿,肠黏膜屏障基本完整,而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水肿明显,绒毛坏死,上皮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菌移位。结论脾脏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可以明显促进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脾脏切除后可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肠黏膜屏障受损减轻,细菌移位率下降。
- 鲁正朱言亮何长林刘金新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脾脏炎性细胞浸润急性炎症反应牛磺胆酸钠细胞变性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指征的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 2 0 0 1年收治的 4 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非手术治疗 9例 ,早期手术治疗 2 5例 ,延期手术治疗 12例。结果 :非手术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1.1% ,早期手术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4 .0 %和 16 .0 % ,延期手术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3.3%和4 1.7% ,三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早期手术对某些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仍是必需的 ;经短期治疗后 ,腹胀未明显改善或有加剧 。
- 鲁正刘会春高涌刘金新吴允明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外科手术病死率并发症
- 不同部位大鼠胰岛同种移植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探讨大鼠同种胰岛移植的适宜部位。方法 :将同种胰岛分别移植于大鼠脾髓内、肝实质内和经门静脉注入肝内 ,通过观察比较移植后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的变化、术后肝功能、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以及组织学检查来评定三个移植部位的效果。结果 :肝实质内移植组其移植物存活期为 5 .83± 2 .48天 ,短于门静脉内移植组 9.2 5± 3.0 6天和脾髓内移植组 10 .2 2± 2 .95天 (P <0 .0 5 ) ,肝功能损害重 ,移植效果差。门静脉内移植组 ,胰岛对外周血糖变化敏感 ,移植物存活时间长 ;而脾髓内移植组 ,不但移植效果良好 ,且对受体无不良影响。结论 :脾脏是大鼠同种胰岛移植的适宜部位。
- 鲁正杨永康王朝夫陈治文姜从桥张龙云
- 关键词:糖尿病
- 分次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巨大肝囊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单纯性巨大肝囊肿穿刺置管分次无水酒精注射疗法的效果。方法 对 1989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单纯性巨大囊肿 2 6例施行穿刺置管分次无水酒精注射病例进行总结和临床分析。单发囊肿 2 3例 ,多发囊肿 3例。囊肿直径 10~ 15 cm 17个 ,15~ 2 0 cm 8个 ,>2 0 cm 4个。在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 2 3例 ,术中置管 3例。结果 2 9个囊肿中 11个注射 4次 ,8个注射 5次 ,6个注射 6次 ,4个注射 7次 ,囊肿 3月内闭合者 6个 ,3~ 6月闭合者 12个 ,7~ 12月闭合者 7个 ,4例经随访 2 4~ 37月仍未闭合 ,其中 2个为导管脱落者 ,但此 4例囊肿均明显缩小。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单纯性巨大肝囊肿穿刺置管分次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李宗狂刘金新崔培元谈焱鲁正
- 关键词:分次注射无水酒精巨大肝囊肿
- 小体积肝移植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近年来,尸肝供体的短缺促使成人活体肝移植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随之产生的小体积移植物问题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就小体积肝移植物的概念、移植物体积大小的评价、小体积移植物损伤的机制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问题做一综述。
- 鲁正王小明彭承宏
-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肝移植物成人活体肝移植手术方式
- 青少年意外伤害原因分析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根据1990年1月一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住院的病历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致伤原因。结果:不规范活动致伤143例,交通事故伤113例,体育活动伤37例,其他伤害75例。致伤的主要原因与学生的安全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违纪违章、缺乏文明道德有关。结论:青少年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复杂,只有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 刘生光崔培元刘牧林鲁正
- 关键词:健康教育青少年
- 大鼠急性胰腺炎反应中脾脏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脾脏在大鼠急性胰腺炎(AP)病程中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AP组,脾切除组,脾切除+AP组。手术后2 4h检测各组血清TNF α,IL 1β,IL 6及IL 1 0水平,术后2d测肠细菌移位率,并取末段回肠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受损情况。结果 脾切除+AP组TNF α,IL 1β,IL 6及IL 1 0值分别为3. 0 6±3. 6 1, 1 6. 4 6±5. 5 2, 19. 90±6. 8 9, 6. 9 4±3. 9 3;AP组的测得值分别为1 9. 9 3±2. 3 8, 4 2. 7 9±4. 3 1, 2 0. 1 9±3. 3 5, 3 9. 2 8±1 2. 6 9。脾切除+AP组TNF α,IL 1β及IL 1 0的值显著低于AP组(P < 0. 0 5 ),脾切除+AP组细菌移位率为4 0%显著低于AP组9 3. 3% (P< 0. 0 5 )。脾切除+AP组肠黏膜上皮仅轻微水肿,肠黏膜基本完整,而AP组肠黏膜上皮水肿明显,绒毛坏死,上皮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菌移位。结论 脾脏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可明显促进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脾脏切除后可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肠黏膜受损减轻,细菌移位率下降。
- 鲁正朱言亮何长林刘金新
- 关键词:肠屏障功能
- 大鼠肝大部切除后脾对其再生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1998年
- 目的:探讨脾脏在肝大部分切除后对其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行脾切除加70%肝大部分切除;B组:模拟脾切除加70%肝大部分切除。结果:在肝大部分切除后第1天和第2天,A组肝再生指数分别为2.63%±0.29%和3.51%±0.22%,B组分别为1.65%±0.27%和2.62%±0.32%,A组明显重于B组(P<0.05)。血清转氨酶:B组术后第1天972.47±189.25μmol/L,明显高于A组107.05±57.89μmol/L(P<0.005)。肝细胞核有丝分裂指数及肝细胞DNA增殖抗原指数术后第1天A组分别为39.7/1000±7.6/1000肝细胞、17.2%±0.54%;B组分别为9.84/1000±1.2/1000肝细胞、5.2%±0.23%(P<0.05和P<0.001)。结论:脾脏在肝大部分切除后,对肝再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可能是脾脏在肝大部分切除后介导炎性反应而抑制肝脏再生。
- 姜从桥凌先召鲁正葛鑫钟政荣谢群杨永康
- 关键词:肝切除术
- 脾脏在大鼠急性胰腺炎炎症介质释放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脾脏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中对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方法 :大鼠胆胰管内注入 3%牛磺胆酸钠(0 .7ml/kg)及胰蛋白酶 (30 0 0u/kg)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以引起SIRS。实验大鼠随机分成 4组 :假手术组 ,脾切除组 ,脾切除 +急性胰腺炎组 ,急性胰腺炎组。分别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TNF α、IL 1β、IL 6及IL 10水平 ,取末段回肠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受损情况。结果 :脾切除 +急性胰腺炎组TNF α、IL 1β及IL 10均低于急性胰腺炎组 (P <0 .0 1) ;病理学检查显示 ,脾切除 +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仅轻微水肿 ,肠黏膜屏障基本完整 ,而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水肿明显 ,绒毛坏死 ,上皮细胞变性 ,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脾脏在急性炎症反应早期 ,可以明显促进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加重炎症反应。脾脏切除后可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
- 鲁正朱言亮何长林刘牧林刘金新
- 关键词:胰腺炎炎症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