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渭民

作品数:71 被引量:50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卫星
  • 9篇云图
  • 7篇卫星云图
  • 7篇雷暴
  • 6篇气象
  • 6篇气象卫星
  • 6篇夏季
  • 6篇净辐射
  • 6篇雷暴天气
  • 5篇卫星资料
  • 5篇降水
  • 4篇沙尘
  • 4篇太阳辐射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光学厚度
  • 3篇云分类
  • 3篇水汽
  • 3篇太阳总辐射
  • 3篇天气图

机构

  • 4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南京气象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国家环境保护...
  • 3篇甘肃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国家卫星气象...
  • 2篇宁夏气象防灾...
  • 2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气象灾害重点...
  • 2篇吉林市气象局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石家庄市气象...
  • 1篇威海市气象局

作者

  • 50篇陈渭民
  • 5篇吴鹏飞
  • 4篇郁凡
  • 4篇郑新江
  • 4篇沈新勇
  • 4篇杨昌军
  • 3篇尹宜舟
  • 3篇高庆先
  • 3篇刘若冰
  • 3篇张建平
  • 3篇杜建飞
  • 3篇孙凡
  • 3篇傅炳珊
  • 3篇方翔
  • 3篇王建凯
  • 3篇王建凯
  • 2篇施帅红
  • 2篇罗敬宁
  • 2篇王普才
  • 2篇董旭辉

传媒

  • 2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1985年卫...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科技与产业...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暴雨灾害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研究...
  • 1篇2005遥感...
  • 1篇第四届苏皖两...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林学会2...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六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1
  • 2篇198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卫星资料研究云对地面净辐射的影响
本文采用GMS-5卫星云图资料以及相同时次的漠河和郑州两个辐射站的地面净辐射资料,通过读取红外1、红外2、水汽和可见光云图上的卫星计数值,并将卫星计数值按照GMS-5定标表转换成亮度温度和反照率,最终形成一套利用卫星资料...
宋庆利陈渭民周学军宋玉霞
关键词:卫星资料地面净辐射
兰州周边地区地闪闪区统计特征Ⅰ:环境风场及稳定度特征
2010年
统计分析了兰州周边地区6h内地闪闪区分布特征与200hPa高空急流、垂直风切变、高低空辐合辐散等环境风场以及K指数、条件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关系,得到了地闪闪区与通气管指数分布的5种主要类别以及与高低空辐合辐散、稳定度指数分布的结构模型;指出了目前研究地闪频次与气象参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的地闪频数与K指数的相关关系证实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建议在分析地闪频次和气象参数的关系时考虑选取有益的统计地闪次数的时间或空间范围。
尹宜舟陈渭民沈新勇李照荣
关键词:稳定度
高斯权重法在温度场插值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对于1km分辨率的温度插值,在高斯权重插值法的基础上,提出加入地形因子的两种应用方案,并给出相应的误差订正和逐步订正方案,并以长江流域中上游2001年189个测站的5月1日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资料为例,通过比较选取一种简便的、精度高的、与地形吻合更好的复杂地形温度的空间插值方案。利用这种方法所得到地形吻合较好的分辨率为1km的温度场栅格图,且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插值平均绝对误差均提高了1.2℃左右(对于平均温度,插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43℃),插值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均提高了1.5℃左右(对于平均温度,插值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为0.56℃),对全年,日平均温度平均绝对误差可达0.77℃以下。
杨昌军陈渭民罗玲周锁铨
关键词:地形因子
GMS-5卫星资料和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被引量:13
2004年
探讨用GMS-5卫星资料结合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建立由3个通道亮温和地面水汽压反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并分季节进行回归统计,得到不同季节的统计参数。用990组数据对所得到的经验公式进行检验,得探空测值与反演值比较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903g/cm2,均方根误差为0.2758g/cm2,相关系数为0.97,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
孙凡陈渭民杨昌军张建平杜建飞
关键词:分裂窗水汽通道地面水汽压可降水量
复杂地形条件下气象资料(温度)的空间化
对于1km分辨率的温度空间化问题,本文在高斯权重插值法的基础上,提出加入地形因子的改进方案,并给出相应的误差逐步订正方案,是一种简便的、精度高的、与地形吻合很好的复杂地形温度的空间插值方案,提高了目前国内外利用测站进行温...
杨昌军陈渭民周锁铨罗玲
关键词:插值温度地形因子
由GMS资料估算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地表净辐射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1994年6月、7月上海和北京地区08—17时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GMS卫星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地表净辐射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卫星资料计算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模式,并分别以1994年7月1日14时的云图和济南地区为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用卫星数字云图资料估算地面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是可行的。
杜建飞陈渭民吴鹏飞张建平孙凡
关键词:地表净辐射
两种不同雨滴谱分布的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为了拟合实际观测的雨滴谱资料,采用不同阶数矩确定谱分布函数的谱参数。由此确定的M P分布函数和Γ分布函数在计算不同阶数矩对应的物理参量时存在差别,矩的阶数越高,差别越大。当粒子直径满足一定条件时,矩计算的积分截断效应可以忽略。
赵震雷恒池陈渭民
关键词:谱函数矩方法Г分布雨滴谱
晴空或少云状况下紫外辐射强度及指数预报模式被引量:13
2002年
在大气辐射传输理论的基础上 ,利用中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模式 ,应用可测得的实际大气物理参数 ,建立晴空或少云天气状况下石家庄市紫外波段 (2 80~40 0 nm)辐射强度及指数预报模式 ,考虑了臭氧的两个吸收带。晴空条件下的散射主要考虑了分子和气溶胶的多次散射 ,少云时还考虑了云对紫外辐射的影响。其中多次散射的计算采用了离散坐标法。且对由于臭氧实时资料的短缺造成的误差进行了系统订正 ,并将订正结果与实况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
傅炳珊车少静陈渭民马翠平
关键词:臭氧气溶胶
影响高原大气热源的海温强信号及其相关大气结构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1951—2007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扩展重建海表温度ERSST.v3b数据,通过分析春季地气温差和大气热源显著性分布及变化特征,选定了东亚(以青藏高原为主)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化指数计算、异常年合成,相关性比较等方法,分析并探讨了影响高原春季热源的前期冬季海温特征及时空分布关系。分析发现在冬季北太平洋海面存在着两个海温与春季高原视热源相关性较显著的区域,位于北太平洋东部海域A区及位于北太平洋西部海域B区,前者呈正相关关系,后者呈反相关关系。以3月高原热源为出发点,进一步分析了前期海温场对青藏高原视热源影响"强信号"区持续性,以印证冬季海温对春季视热源影响具有持续性的前兆性意义。通过异常年分析,揭示出对应于前期冬季海温强信号区异常年的高原大气视热源与风场垂直结构异常特征;通过前冬海温强信号区与夏季东亚相关环流型和水汽输送结构的相关矢综合分析,进一步揭示出夏季长江中下游多雨年的前冬海温强信号区域与后期夏季500hPa高度场相关型及其整层水汽输送相关矢特征。
朱文会徐祥德陈渭民魏凤英
关键词:青藏高原海温环流异常
TRMM卫星观测到的华南地区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7
2009年
利用TRMM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探测仪(LIS)所获取的9年闪电资料(1998—2006年)对华南地区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地区闪电次数的年差异较大,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的2倍多,闪电活动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闪电主要集中发生在春末仲夏,呈现双峰值特征,4—8月是闪电高发期(约占全年总闪电活动的81.91%)。闪电活动的日变化表明,8月份闪电活动绝大多数发生在午后至傍晚时分,这也与对流活动相对应,5月份闪电活动除在午后有一个峰值区外,在凌晨也有一个不小的峰值区。华南地区的闪电密度高值区主要有:清远-广州一带、廉江市附近、海南岛中部,闪电密度低值区主要位于南海水面上。分析表明:华南地区闪电时空分布除与大尺度的天气系统背景有关外,还与太阳辐射、地形抬升、下垫面的性质等有关。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等是造成闪电时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地形的抬升作用和下垫面的性质及其差异是造成气候意义上中小尺度闪电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
王义耕陈渭民刘洁
关键词:闪电活动闪电密度LIS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