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妍 作品数:31 被引量:12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内蒙古草甸草原生物量碳分配格局 被引量:7 2016年 以中国北方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等工具手段,在草地群落类型实测数据基础上,对内蒙古草甸草原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开展定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内蒙古草甸草原的生物量碳密度为660.43g C/m2,其中地榆群落(460.63g C/m2)具有最高的地上生物量碳密度,地榆群落(787.10g C/m2)和五花草塘群落(776.22g C/m2)具有最高的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其他群落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温带草甸草原以16.60×106hm2的面积,贡献了111.20Tg的生物量碳,其中地上生物量碳为27.57Tg,地下生物量碳为83.63Tg,根冠比(R∶S)为3.03;3)地下生物量沿土壤深度的分布可分为两种类型:线叶菊、芨芨草、野大麦、地榆、贝加尔针茅、苔草以及五花草塘群落属于"指数型",其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土壤层,且符合指数函数,该类型占据草原群落的主要部分;拂子茅、小叶锦鸡儿以及芦苇群落属于"抛物线"形,其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和20~40cm土壤层,该类别群落主要为灌木或半灌木,分布曲线不符合指数函数而符合二次函数。 胡飞龙 闫妍 卢晓强 吴军 丁晖 刘志民关键词:草甸草原 碳密度 生物量 指数函数 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与启示--以人教版“地球上的水”为例 2022年 以人教版2004版和2019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共同章节“地球上的水”为例,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编排、栏目设置、地理图像、问题研究)两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教材的变化,提出地理教师在运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立足课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梳理脉络,设计大单元教学;精读图像,锻炼学生地理思维;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而适应教材的变化与发展。 龚芷仙 闫妍 胡宝清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 一种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涉及地理探测器领域。该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包括运行装置,所述运行装置的内部包括有风力测试装置。该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通过设置的滑轮槽,从而使滑轮... 胡宝清 胡佳莹 闫妍 张建兵 童凯 谢余初 刘菊 冯春梅基于3S-ANN技术的县域农地石漠化预警分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7 2012年 在简要阐述3S技术和神经网络方法(3S-ANN)在农地石漠化预警方面原理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广西都安县各地类的植被覆盖率、基岩裸露率、地表起伏指数、≥25°坡地面积比等资源环境信息,并辅以农业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指数和坡耕地指数等经济、社会等指标数据,采用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对都安县不同时期农地石漠化警情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3S-ANN分析与实际相符:1977—2005年农地石漠化警情不断加剧,无警情乡镇由11个减少为0个,重警乡镇由0个增加到9个,但2007年的石漠化警情较2005年所减轻。应用2005、2007年数据对未来的2015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该县东、西部地区的东庙、加贵、保安、大兴等乡镇石漠化程度将有所加强,可作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闫妍 胡宝清 韩清延 李月连关键词:预警分析 一种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涉及地理探测器领域。该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包括运行装置,所述运行装置的内部包括有风力测试装置。该基于流域环境因子的地理探测器模型,通过设置的滑轮槽,从而使滑轮... 胡宝清 胡佳莹 闫妍 张建兵 童凯 谢余初 刘菊 冯春梅滇桂黔喀斯特地区耕地碳储量时空格局变化及碳汇区识别 2025年 研究基于滇桂黔喀斯特地区耕地土壤碳储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计算耕地总碳储量,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滇桂黔喀斯特地区耕地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根据耕地总碳储量年变化速率评估滇桂黔喀斯特地区各县域耕地碳汇能力,区分碳源/汇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耕地面积增加了1950.67 km^(2),耕地土壤碳储量增加了3.5×10^(7) t,说明区域耕地具有固碳的潜力;在空间分布上,耕地土壤碳储量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特征。2)2005―2020年喀斯特地区县域耕地主要呈现碳汇(NEP>0),多年耕地平均NEP为78.45 g·m^(-2)·a^(-1)。2005―2020年喀斯特地区县域耕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呈下降趋势,NEP总量从2005年的2.46×10^(14)g降至2020年的1.12×10^(14)g。3)西南喀斯特耕地总体呈现碳汇功能,碳汇强度分布复杂且不均匀,碳汇区221个市县,而碳源区零星分布在云南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区域。 闫妍 杨文娅 莫金宇 饶佳娇 黄玉清 张建兵关键词:耕地 碳储量 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国家下达的广西75个岩溶石漠化治理县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和确定典型岩溶地貌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5种石漠化成功治理模式,分析5种石漠化治理模式的特征和异同,选取15项指标进行广西岩溶区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利用模糊评价进行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聚类分析,并与自上而下的主观预测结果对比。最后进行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模式分区,共分为4个区域。将分区和5种成功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对应,实现县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及治理模式的推广,以期为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闫妍 胡宝清 胡宝清 史莎娜关键词:模糊聚类 不同尺度的广西林业碳汇计量技术与应用 蔡会德 莫祝平 农胜奇 张伟 胡宝清 童德文 熊晓斐 袁胜 巨文珍 江锦烽 闫妍 所属领域:属于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简要背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延缓温室效应、遏制全球变暖等作用得到世界的公认。项目从区域尺度与项目级尺度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研究,区域尺度研究...关键词: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学 基于小波分析的西昌市降水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1951~2008年西昌市降水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西昌市季节、年降水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对西昌市中短期降水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58年来西昌市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幅为-2.300mm/10年;各季节有增有减,春、秋季变幅较大,春季增幅为5.711mm/10年,秋季降幅为-9.635mm/10年;夏、冬季节波动不大。季节、年降水量存在着多重时间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多重时间周期尺度相互嵌套,春季的主要振荡周期为4和35年,夏季为3、15和42年,秋季为3、7、11和18年,冬季为4和15年,年降水量为3、7、15和22年。不同时间尺度,具体年份对应的相位不同,降水变化趋势的预测结果也不同。 刘占明 胡宝清 祁晓凡 蒋忠诚 韩清延 闫妍关键词:小波分析 广西西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2017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基于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综合利用2003—2012年MODIS序列遥感数据、植被数据和气象数据,对广西西江流域植被NPP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2年广西西江流域的NPP年均值为524.67 g C·m^(-2)·a^(-1);NPP高值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和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NPP值相对较低;从地形上看,河谷平原植被NPP值较低,丘陵山地植被NPP值较高;不同类型植被对应的NPP值差异较大;常绿阔叶林NPP值最高,为788 g C·m^(-2)·a^(-1);栽培作物NPP值最低,为386 g C·m^(-2)·a^(-1)。2003—2012年研究区植被NPP平均值位于430.05~602.48g C·m^(-2)·a^(-1),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NPP呈现减少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89%;7—10月NPP值较高,1—3月NPP值较低。NPP与年均降水量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NPP受气候因子(降水量、气温)的综合影响,且植被NPP与气候因子(降水量、气温)相关性较密切,复相关系数为0.67。 荣检 胡宝清 闫妍关键词:CASA模型 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