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邱玲

邱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综合征
  • 3篇淋巴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血细胞
  • 2篇噬血细胞
  • 2篇噬血细胞综合...
  • 2篇文献复习
  • 2篇淋巴瘤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骨髓
  • 2篇复习
  • 1篇凋亡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性细胞
  • 1篇性腺

机构

  • 1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11篇邱玲
  • 11篇范方毅
  • 11篇苏毅
  • 7篇王译
  • 7篇易海
  • 7篇何光翠
  • 6篇付利
  • 4篇孙浩平
  • 4篇缪晓娟
  • 3篇邓锐
  • 1篇赖思含
  • 1篇陈易华
  • 1篇侯严堂
  • 1篇刘英
  • 1篇李业成
  • 1篇胡晓莉

传媒

  • 3篇西部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81a-5p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究miR-181a-5p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T lymphocytic leukemia, TLL)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iR-181a-5p mimic、pc-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 BCL-2)不同组合方式转染Jurkat细胞,并将细胞分为Jurkat组、mimic-scramble组、miR-181a mimic组、pc-BCL-2组和mimic+pc-BCL-2组。RT-PCR检测miR-181a-5p的表达及pc-BCL-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CCK8和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mimic-scramble组比较,miR-181a mimic组miR-181a-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 mRN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Jurkat组比较,miR-181a mimic组BCL-2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增殖倍数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c-BCL-2组BCL-2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增殖倍数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iR-181a mimic组比较,mimic+pc-BCL-2组BCL-2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增殖倍数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181a-5p通过靶向抑制BCL-2表达以抑制TLL细胞系Jurkat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邱玲范方毅邓锐何光翠刘一岚缪晓娟苏毅
关键词:细胞增殖
以噬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黑热病1例被引量:1
2012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武警黄金部队战士,于2011年4月进入西藏地区进行矿产勘察工作,因"发热12 d,神志淡漠4 d"于2011年8月7日急诊入住我院呼吸内科ICU病房。患者于入院前12 d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9~40℃,头痛、腹泻(黄色稀便2~3次/d),无明显咳嗽、咳痰,
范方毅苏毅王译刘一岚易海付利邱玲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黑热病首发
替考拉宁治疗耐利奈唑胺的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细菌感染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方法对1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出现败血症的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及支持治疗后,血培养仍提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再次使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治疗效果仍欠佳,继而使用替考拉宁治疗,患儿病情控制。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加强支持治疗,并多次抽取血培养,及时更换敏感抗生素。
王译范方毅苏毅邱玲刘一岚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HLA半相合DC-CIK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HLA半相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老年AML124例,采用化疗CAG方案,其中65例CAG方案化疗后输注荷载自体白血病抗原的HLA半相合DC.CIK细胞作为细胞组,其余59侧单纯使用CAG方案化疗作为对照组。对2组中达到完全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均按各自的原方案巩固治疗,半年内每2个月1次、半年后每3个月1次、1年以上每半年1次,并对其跟踪随访。结果所有124名患者均完成了2个以上的疗程,细胞组:65例中完全缓解(CR)54例(83.08%)、部分缓解(PR)7例(10.77%)、未缓解(NR)4例(6.15%),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59例中完全缓解34例(57.63%)、部分缓解10例(16.95%)、未缓解15例(25.42%),总有效率74.58%。巩固治疗实施后细胞组、已随访6—53个月,存活〉12个月者32例、〉24个月者16侧;对照组已随访7~31个月,存活〉12个月者22例、〉24个月者4例,使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总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苏毅易海赖思含范方毅付利何光翠刘一岚侯严堂孙浩平王译邱玲缪晓娟李业成
关键词:HLA半相合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增加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例的认识。方法通过报道2011年11月和2012年7月入住的2例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复习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结果该2例患者均予以化疗,其中1例浅表淋巴结明显缩小,骨髓涂片基本恢复正常,病情控制较好;另1例合并症多、病情恶化快、肿瘤化疗效果欠佳,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上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ECOG评分、临床分期、预后指数等因素,原则上以治疗恶性程度更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可根据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期进行观察、随访或积极治疗。
王译范方毅苏毅孙浩平刘一岚邱玲帅燕容何光翠付利易海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机制
以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观察
2016年
观察以硼替佐米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及骨髓情况。结果 3 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4 岁、56 岁、63 岁。2 例为MM LAMDA 链 IIIB,1 例为IgG KAMBA 链IIIB。2 1 例患者既往无肾病史,化疗前尿素氮13.9mmol/L ,肌酐514umol/L,尿酸大于1011umol/L,骨髓示原浆+幼浆占75.5%,予以1 个疗程PAD 方案(硼替佐米+吡楠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后尿素氮12.9mmol/L,肌酐96umol/L,尿酸473umol/L,3 个疗程PAD 方案化疗后血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骨髓中的原浆和幼浆细胞数由75.5%降至3.5%。1 例患者既往有IgA 肾病史3 年,化疗前尿素氮16.4mmol/L,肌酐605umol/L,骨髓示原浆+幼浆占50%,予以2 个疗程PAD 方案化疗后尿素氮14.5mmol/L,肌酐344umol/L,骨髓示原浆+幼浆占0.5%。1 例患者有40 年的蛋白尿史,2 年的肌酐升高史,MM 诊断前肌酐700umol/L,予以血液透析,骨髓示原浆+幼浆占17%,予以2 个疗程VD 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后,肌酐仍高达800umol/L,仍依靠血液透析。3 3 例患者均未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能使多发性骨髓瘤所致损害的肾功能恢复;多发性骨髓瘤伴有肾炎病史患者受损的肾功能无法从以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其他化疗药物中恢复。
邱玲苏毅范方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硼替佐米
转移性腺泡型横纹肌肉瘤早期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为青少年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年发病率为4.61100万,男女比例约1.3:1.是20岁以内人群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根据肿瘤病理组织学特点,
王译苏毅孙浩平刘一岚陈易华范方毅邱玲帅燕容何光翠付利
关键词:误诊
lncRNA-MEG3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范方毅邓锐易海赖思晗邱玲刘英孙浩平何光翠刘一岚缪晓娟苏毅
合并重症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合并重症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合并重症感染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短程甲氨蝶呤(MTX)、环孢素(CSA)、骁悉(MMF)联合方案。移植物:动员后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2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分别为12d和9d,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18d和12d。随访时间分别为:32个月和30个月。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合并重症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但目前病例数较少,还需临床进一步探索及研究。
何光翠范方毅苏毅曾彦易海邓锐缪晓娟邱玲
关键词:重症感染
DC-CIK细胞联合内分泌治疗骨髓侵润性前列腺癌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联合内分泌治疗骨髓侵润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3例骨髓侵润的前列腺癌患者采用DC-CIK细胞输注联合内分泌治疗。结果 3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PSA下降,随访8~13个月,病情稳定。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内分泌治疗骨髓侵润的前列腺癌安全有效。
范方毅王译苏毅邱玲刘一岚胡晓莉易海付利
关键词: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DC-CIK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