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惠
- 作品数:37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宫颈癌预后相关基因及其在制备宫颈癌预后预测诊断产品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宫颈癌预后相关基因及其在制备宫颈癌预后预测诊断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宫颈癌预后相关基因包括9个特殊差异表达基因FAM20C、SLC25A28、RFC5、RNASEH2A、SLC39A14、APOBEC3B、E...
- 杨慧邱惠谢丛华张金方周云峰
- 文献传递
- 分泌型重组多肽sPD-1-CellⅠ(P/C-1)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构建双结构域重组多肽sPD-1-Cell I(P/C-1)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体内外表达重组多肽在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活性及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编码PD-1胞外结构域的cDNA与编码CH50 Cell I结构域的cDNA,3片段连接法插入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A中,获得真核表达载体pP/C-1;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BHK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重组多肽P/C-1的表达,MTT法检测表达产物对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建立小鼠H22肝细胞癌移植瘤模型,裸DNA肌肉注射法分别于体内转染sPD-1、CH50和P/C-1基因,观察并比较各处理因素对小鼠的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多肽P/C-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BHK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重组多肽P/C-1的表达,后者能显著增强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内实验表明,P/C- 1转染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烈而持久,显著优于sPD-1和CH50治疗组。结论重组多肽P/C-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表达产物P/C-1兼有sPD-1和CH50的生物学功能,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发挥二者协同抗肿瘤作用,从而将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邱惠张慧冯作化张桂梅
- 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
-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期间一级预防使用PEG-rhG-CSF改善患者粒细胞减少症和生活质量的队列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期间一级预防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否能改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经本院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有同步放化疗指征患者共58例。按病例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队列:①PEG-rhG-CSF组(PEG组):在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给予一级预防使用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进行处理;②rhG-CSF组(G-CSF组):在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才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处理。两组队列各29例患者。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同步化疗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PEG组出现Ⅲ~Ⅳ度粒细胞减少的比率明显低于rhG-CSF组(31.8%vs 62.06%,P=0.007)。PEG组和G-CSF组中出现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的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0.68%vs 31.03%,P=0.551)。PEG组同步化疗>4周期的患者明显多于G-CSF组(P=0.008)。生活质量QLQ-C30(V3.0)评估显示PEG组疲劳乏力症状明显低于G-CSF组(P=0.018),其他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PEG组功能领域评估和总体健康状况明显高于G-CSF组(P<0.05)。结论: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期间一级预防使用PEG-rhG-CSF,可明显降低同步放化疗期间重度骨髓抑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梅自洁江耀飞邱惠张弓谢丛华周云峰曹振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一种固定妇科用施源器的充气装置
- 一种固定妇科用施源器的充气装置,包括充气装置本体、上气囊、下气囊、输气软管和输气囊;所述充气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前后贯通的中通管腔,所述中通管腔用以穿过施源器的宫腔导管;所述中通管腔上方为上输气室,下方为下输气室,所述上输...
- 杨春旭孙绍星邱惠谢丛华陈纪梅自洁
- 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及设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装插植计划针道优化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S1基于CT或MRI影像构建客体三维坐标系统,并重建PTV和OAR三维空间信息;S2在所述客体三维坐标坐标系统中设置客体表面插针面位置和范围,根据PTV和OA...
- 沈九零陈敏杨春旭邱惠陈记王骁踊刘晖谢丛华
- 肺原发性淋巴瘤1例报告
- 2007年
- 李凡张俊红邱惠谢丛华周云峰
- 关键词:淋巴瘤结外淋巴瘤
- 宫颈癌胸膜转移一例
- 2020年
- 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较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肺、肝、骨骼等,宫颈癌胸膜转移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宫颈癌发生胸膜转移并快速进展导致死亡的病例,以提高对少见部位转移的宫颈癌的重视。
- 彭海艳邱惠梅自洁曹宏陈敏
- 关键词:宫颈肿瘤胸膜肿瘤预后
- 一种人体组织空腔建模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组织空腔建模装置及建模方法,包括填充棒、连接软气管、控制主机、气泵和电磁阀;填充棒包括顶部凹形气囊、环形气囊和多分道气管,多分道气管依次连通连接软气管和气泵,由控制主机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和关闭对填充棒...
- 沈九零陈敏邱惠王骁踊刘晖谢丛华张俊陈纪
-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引起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重度慢性放射性直肠炎(SLRT,放射性直肠炎≥3度)的可能因素。方法:收集211例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患者出现SLRT,193例未出现SLRT(NSLRT)。SLRT组与NSLRT组患者3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示直肠点相当于2Gy分次的生物等效剂量EQD2_R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T)的严重程度是SLR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示EQD2_R引起SLRT的最佳界值为74.3 Gy_3(早反应组织α/β=10,晚反应组织α/β=3),曲线下面积为0.983;ART引起SLRT的最佳界值为2度,曲线下面积为0.892。结论:EQD2_R和ART是SLRT发生的危险因素。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时,推荐EQD2_R<74.3 GY_3,并积极治疗ART≥2度者,以减少SLRT的发生。
- 张惠洪璐赵德英孙凌张弓邱惠
-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性放疗
- 基于Warburg效应通路的分子分型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Warburg效应通路的分子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phosphorylated Pyruvate dehydrogenase,p-PDH)和丙酮酸激酶M2型(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上述分子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原发灶组织中PDK1、p-PDH和PKM2的表达水平,其中63例接受术后放疗,分别单独和联合分析三分子的表达对宫颈癌预后和术后放疗疗效的影响。利用GEO数据集300例数据进行mRNA水平验证。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PDK1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指标同时高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正相关(χ^2=10.890、7.407,P<0.05)。PDK1high/p-PDHhigh/PKM2high、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放疗是影响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K1high/PDHhigh/PKM2high、FIGO分期和术后放疗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GEO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PDK1high/PDHhigh/PKM2high是DFS的危险因素(P<0.05)。病理分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是术后放疗D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和PDK1high/p-PDHhigh/PKM2high(P<0.05)是影响术后放疗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K1high/p-PDHhigh/PKM2high亚型宫颈癌患者预后和术后放疗无复发生存差,此亚型患者可能为Ⅰ~ⅡB期宫颈癌预后不良和术后放疗易复发的高危人群,为宫颈癌的分层治疗提供新思路。
- 厉娜徐会孙雪花王巧丽邱惠周云峰周福祥
- 关键词:宫颈癌分子分型预后术后放疗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