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伶俐

作品数:36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专利
  • 1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极化
  • 11篇极化SAR
  • 9篇雷达
  • 8篇影像
  • 8篇散射
  • 7篇定标
  • 7篇SAR影像
  • 5篇全极化
  • 5篇孔径雷达
  • 5篇合成孔径
  • 5篇合成孔径雷达
  • 4篇噪声
  • 4篇图像
  • 4篇非监督分类
  • 4篇POLSAR
  • 4篇SAR
  • 3篇地物
  • 3篇多时相
  • 3篇信息利用
  • 3篇影像分类

机构

  • 36篇武汉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汉大势智慧...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36篇赵伶俐
  • 30篇杨杰
  • 27篇李平湘
  • 18篇史磊
  • 8篇赵金奇
  • 4篇郎丰铠
  • 4篇杨乐
  • 2篇王猛
  • 2篇张永军
  • 2篇姜维
  • 2篇孙维东
  • 1篇潘斌
  • 1篇余洁
  • 1篇孙开敏
  • 1篇李建松
  • 1篇刘进
  • 1篇李德仁
  • 1篇杨乐
  • 1篇徐妍
  • 1篇刘闯

传媒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遥感学报
  • 2篇测绘学报
  • 2篇测绘科学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雷达学报(中...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年份

  • 5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双重非监督分类的极化SAR红树林提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重非监督分类的极化SAR红树林提取方法及系统,进行雷达影像噪声抑制,利用斑点噪声抑制后的极化相干矩阵,进行H‑α极化目标分解,进行极化SAR影像初始化分类;基于Wishart分布利用最大似然分类器进行迭...
赵伶俐孙维东史磊杨杰张永军李平湘
基于未定标极化雷达影像的角反射器探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未定标极化雷达影像的角反射器探测方法,包括筛选局部窗口内功率值最大的点作为疑似角反射器点,剔除出现在城区中的疑似点,保留满足反射对称性的疑似点,保留同极化目标,选择多样性测度最小的目标作为探测到的角反射...
杨乐史磊李平湘杨杰赵伶俐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首先对极化SAR影像进行辐射定标、滤波处理,接着对其进行极化分解得到极化特征参数,并对极化特征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极化‑空间联合样本集,然后采用强化学习的开发‑利用...
聂雯杨杰赵伶俐史磊李平湘孙维东赵金奇
文献传递
Refined land-cover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in airborne POLSAR system被引量:2
2012年
在机载高分辨率X波段雷达影像上,城市水体、水泥道路、裸露土壤等地物回波信号弱,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目前的H/Alpha-Wishart、Freeman-Durden等系列算法对这些地物的区分不理想。本文针对X波段的全极化数据,提出基于预分类再分割的方法,重新估计极化协方差矩阵;然后根据协方差矩阵的熵值与同极化通道相位差的标准差构建特征空间,利用阈值法方法进行特征空间分割,获取最终精细分类结果。实验证明,本文方法可以在高分辨率条件下对水体、水泥道路、裸露土壤进行较为精确的划分,总体分类精度优于80%、Kappa系数高于0.7,是一种有效的低后向散射地物精细分类方法。
史磊李平湘杨杰赵伶俐
关键词:遥感技术遥感方式遥感图像
一种基于二分量分解模型的PolSAR土壤含水量反演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PolSAR数据和二分量极化目标分解模型反演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1)基于Cloude‑Pottier分解,计算极化熵H和平均散射角α,判定地表覆盖类型;2)对于植被覆盖地表,基于二分量分解...
杨杰时洪涛赵金奇赵伶俐刘文宋李平湘
文献传递
面向地理国情专业的微波遥感教学与实习设计被引量:2
2022年
微波遥感以其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优势,及对地物介电和结构信息的敏感性,在地理国情监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理国情专业学生对微波遥感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也越来越重要。针对地理国情方向本科生在学习微波遥感课程前的先导课程和遥感方向本科生先导课程差异较大,导致在微波遥感成像、散射机理、影像解译上入门较难、理解不深、学习兴趣不高及学习畏难等问题,从教学内容、课程实习和教学方法3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培养地理国情方向本科生对微波遥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高学生利用微波遥感技术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综合应用的能力。
赵伶俐杨杰李平湘潘斌
关键词:微波遥感教学设计地理国情
一种联合分类的多时相全极化SAR影像变化检测方法
本发明一种联合分类的多时相全极化SAR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包括1)对多时相全极化SAR影像进行预处理;2)对经过预处理后的多时相全极化SAR影像自动进行相似度测度差异图和阈值的获取,并计算相应影像功率的方差;3)相应的影像...
赵金奇杨杰李平湘刘文宋赵伶俐王猛常永雷杨乐姜维
LT-1A卫星全极化SAR辐射与极化系统误差稳定性分析:以热带雨林场景为例
2025年
作为中国新一代天基长波SAR的代表,陆地探测1号01卫星(LT-1A)于2022年1月发射进入太阳同步轨道。LT-1A搭载的长波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在L波段,具备单极化、线性双极化、紧缩双极化、全极化等对地观测能力。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LT-1A重轨干涉数据获取能力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沉降产品的生产精度评价,对LT-1A的辐射精度、地物极化信息保持能力的研究较为缺乏。该文以热带雨林植被为观测对象,通过不依赖人工定标器的自主定标方法对LT-1A全极化数据辐射误差、极化误差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实验表明:LT-1A传感器的辐射稳定性较好、极化精度优于国际对地观测组织(CEOS)推荐指标。持续对地观测1000 km内归一化雷达截面(NRCS)误差波动小于1 dB(3倍标准差)、5天内重返观测时辐射误差波动小于0.5 dB(3倍标准差);全极化观测模式下系统串扰低于-35 dB甚至达到-40 dB,交叉极化通道不平衡优于0.2 dB与2°,同通道不平衡优于0.5 dB与10°;系统噪声介于-42~-22 dB,平均系统等效热噪声优于-25 dB,热噪声水平随持续对地观测时长的增加有升高。此外,该研究验证了电离层对LT-1A极化数据质量的影响:5°法拉第旋转角造成的图像退化与-20 dB系统串扰带来的影响相当,而3°~20°法拉第旋转角在中、低纬度较为常见,这将带来-21.16~-8.78 dB的极化通道间扰动,即电离层对全极化数据质量的退化相较传感器-40 dB的串扰更为严重。
史磊孙维东杨乐杨杰赵伶俐李平湘刘亚波
关键词:热带雨林合成孔径雷达
基于时序SAR与累积温度的水稻关键生育期监测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时序SAR与累积温度的水稻关键生育期监测方法,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水稻的时序SAR对应的年时序VH曲线和年时序VV曲线,并对年时序VH曲线进行滤波平滑处理,以得到年时序VH曲线对应的平滑曲线,...
刘闯赵伶俐杨杰孙维东李平湘史磊
基于CFAR的高分PolSAR影像桥梁自动识别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桥梁的自动解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在影像分辨率为分米级、桥梁场景复杂、桥梁目标较小的复杂情况下,准确地进行桥梁目标的自动识别比较困难。在分析高分辨率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的统计特征和桥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桥梁自动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基于Weibull分布的CFAR(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算法检测出潜在桥梁目标,然后基于Wishart-H-Alpha分类和形态学处理提取出桥梁场景区域,随后引入霍夫变换并利用桥梁的场景特征、几何特征和散射特征识别出桥梁目标。采用国产机载XSAR数据和美国AIRSAR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在复杂情况下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识别结果,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常永雷杨杰李平湘赵伶俐余洁
关键词:POLSARCFARWEIBULL分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