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刚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2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促进温敏核不育小麦BNS保持系育性恢复的化学调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温敏核不育小麦BNS保持系育性恢复的化学调控方法,从温敏核不育小麦BNS晚播可育保持系雄蕊发育至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开始,至麦穗刚完全从旗叶叶鞘中抽出为止,自第一天起每4天一次,采用摩尔浓度为200μmo...
- 刘海英茹振刚王华华胡铁柱李淦
- 文献传递
- BNS小麦雄性不育性表现及其恢复性的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为研究来自河南的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材料BNS在陕西关中地区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的可能性,在陕西杨凌进行了BNS连续四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杂种F1育性恢复测验。结果表明,BNS在10月17日以前播种的自交结实率平均值为1.41%,变幅为0.07%-4.96%,呈全不育至高不育,可进行BNS杂交种制种;11月18日以后播种的自交结实率平均值为68.23%,变幅为42.91%-98.96%,育性得到恢复,可进行BNS繁种;10月25日至11月10日之间播种BNS的自交结实率为17.48%-46.77%,表现为半不育特性。BNS的育性随播期的上述变化趋势年度间较稳定。测恢试验的78个杂种F1组合中,3个组合的育性得到恢复,分别为BNS/9833、BNS/SN055525和BNS/CL0442,其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18.54%、104.564%和102.021%,说明9833等三个材料携带对BNS的育性恢复基因。综上,BNS在陕西关中地区可同时实现繁种和制种,在普通小麦中亦能找到恢复源,因此在该地区具备应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的潜力。
- 宁江权茹振刚郑炜君柴守诚
- 关键词:杂交小麦
- BNS小麦的雄性不育性及其温光特性被引量:58
- 2009年
- 【目的】研究BNS育性及其温光特性,探寻育性转换规律,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以BNS和百农矮抗58为试材,进行秋季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测定不同播期的育性及其日均温度、日照长度的动态变化和温光效应。【结果】(1)BN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麦穗蓬松,颖壳开张,有透明感;花药干瘪瘦小、不外挂,无或有极少量无活力的花粉,呈圆败型败育;自交不结实,且不育性能稳定遗传;国内、国际法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79.64%~87.22%、89.89%~102.10%,雌蕊活性正常。(2)BNS温度敏感期为小花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温度7.4~11.4℃,不育度97.57%~100%(10月17日前播种),高于11.4℃时,育性发生转换,自交结实率随播期的延迟呈现由低(7.71%、9.41%)渐高(70.15%、102.50%)的趋势,不育度则反之;雄性不育性与温度相关密切r=-0.578~-0.866>r0.05/0.01=0.532/0.661;春播BNS的同期温度为15.9℃,自交结实率与对照品种相近,表现正常可育。(3)BNS育性转换时期的自交结实大都集中于麦穗基部、中部,上部几乎不实,与主茎穗比,下落穗易结实,不育性较低。(4)BNS育性变化与光照长度因播期和抽穗前时段的不同表现有所差异,但未有明显的规律。【结论】BNS是光照辅助的温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的特性。在当地能秋播制种和春播繁殖种子。
- 李罗江茹振刚高庆荣姜辉郭凤芝吴世文孙哲
- 关键词:AESTIVUM温敏雄性不育育性转换
- 一种便携式智能植物生理状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植物生理状态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植物生理状态检测装置,包括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与反应腔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反应腔的左侧壁安装有二氧化碳进口,且二氧化碳进口贯穿反应腔的左...
- 孙海丽丁位华武英霞李秀菊刘用生茹振刚职明星
- 文献传递
- 小麦不育系BNS在石家庄地区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2006~2010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对小麦温敏不育系BN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在石家庄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开花习性和育性转换规律。结果表明:播期对BNS育性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雄性育性表现为完全败育或高度不育→半不育→完全可育的育性转换规律。BNS在石家庄地区10月9日以前播种,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安全可靠;在11月10日以后播种,具有稳定的可育期,并且自交结实率高,繁殖系数高。
- 刘玉平茹振刚陈希勇李辉李亚军赵爱菊宿振起
- 关键词:小麦不育系育性转换
- 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期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确定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和温光阈值,探寻杂交制种最佳时空区域,2011-2013年度在长沙进行了分期播种,研究了BNS366群体不同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与花粉败育率、自交不育度和自交实粒数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分蘖盛期的气温与育性呈极显著相关;拔节始期-孕穗始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长也与育性呈极显著相关。即BNS366育性受到播种-分蘖盛期和拔节始期-孕穗始期温光因子的影响。播种-分蘖盛期的日平均气温为17.1-21.7℃不育,日平均气温为14.0-16.2℃育性转换,日平均气温为5.5-6.2℃可育。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为群体拔节始期-孕穗始期,即小花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育性转换的温光阈值:日平均气温6.6-8.10℃,日长10.92-11.18h不育;日平均气温8.13-10.72℃,日长11.40-11.53h育性转换;日平均气温15.5-18.4℃,日长11.75-12.33h完全可育。
- 周美兰宋雪薇朱潇杨庚武孔得群贺晓敏茹振刚
- 关键词:小麦临界温度
- 碱性pH条件下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动态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不同碱性pH值的培养液处理小麦幼苗,研究在碱性pH环境胁迫下小麦植株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碱性pH处理下,小麦幼苗SOD、CAT和POD3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动态变化,处理12 h酶活性已开始发生变化,处理72 h不同处理间又都趋于对照水平.同一植株体内,叶片的酶活性变化时间出现的比根系稍晚.品种本身CAT和POD酶活性大的,不同pH处理间的变化幅度较小,而SOD活性呈现相反的情况.碱性pH胁迫条件下,小麦品种本身保护酶活性的大小能反映对碱性pH值的耐性强弱,且根系酶活性变化动态更能够反映植株自身应对不良环境的能力.
- 胡海燕贺杰赵俊杰茹振刚
- 关键词:保护酶耐逆性小麦
- 温敏雄性不育系小麦BNS败育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为了明确温敏雄性不育系小麦BNS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对温敏雄性不育系小麦BNS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采用浓度1%I2-KI溶液染色法进行花粉育性统计。[结果]BNS不育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中期Ⅰ出现染色体滞后现象;二分体时期细胞质分配不均匀,染色体靠边,没有在细胞中央;四分体时期子细胞大小不一,其子细胞存在落后染色体,有的二分体经过第2次分裂没有形成4个子细胞,而是分成3个子细胞;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观察到单核靠边期,未能发育到双核期和三核期,还出现空孢现象;开花期的花粉彻底败育。而扬麦13能形成正常的二核期和三核期,花粉可育。[结论]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是导致BNS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单核期是其败育的关键时期。
- 贺晓敏周美兰余传启茹振刚杨庚武孔得群李雪梅陈其敏
- 关键词:温敏雄性不育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花粉败育
- 两系小麦不育系BNS雄性育性的转换被引量:26
- 2010年
- 于2006-2009年在湖南长沙采用分期播种方法以两系小麦不育系BNS和对照百农矮抗58、农大211、农大3688和杨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BNS雄性育性在南方生态区域的转换规律。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BNS雄性育性表现为完全败育→高度不育→部分可育→完全可育的育性转换规律;雄性完全败育阶段以花粉典型败育为主;3月中、下旬开花阶段,花粉完全败育;4月上旬开花阶段,雄性育性发生转变,4月中旬开花阶段,花粉可育。雄性育性的转换伴随着开花习性发生转换。
- 周美兰茹振刚骆叶青罗丕李青郭小孔周萍
- 关键词:不育系育性转换
- 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366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了明确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NS366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用1%I2-KI溶液染色进行花粉育性统计;以温敏不育系BNS和常规品种扬麦1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BNS366的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BNS完全一致,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期Ⅰ染色体出现滞后现象,在形成二分体和四分体时细胞质分裂不均匀,出现三孢现象;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只观察到单核靠边期,最后核物质解体出现空孢现象。而扬麦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表现正常,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观察到单核期→双核期→三核期。开花期,BNS366和BNS花粉均表现典败和圆败,扬麦13可育。减数分裂表现出的异常行为是导致BNS366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单核靠边期是其败育的关键时期。
- 贺晓敏周美兰余传启蒋敏明茹振刚
- 关键词:小麦温敏雄性不育减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