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共情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36.30±3.62 vs 43.15±3.24分)和SDS评分(36.51±3.07 vs 42.04±3.28分)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5.17±1.68 vs 8.03±2.15分)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76.33±5.68 vs 69.04±5.16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3% vs 80.0%,P<0.05)。结论 共情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负性心理和睡眠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借鉴。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4% vs 18.2%),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340.37±46.21 vs 280.35±42.48 m),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59.03±3.57 vs 53.28±3.96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7% vs 78.2%,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以期通过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有效协作,提高高血压病的临床护理水平,促进疾病的良好控制。方法 选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92.89±8.05 vs 85.56±7.23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4.0% vs 80.0%),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的运动锻炼(25.68±3.10 vs 20.92±3.23分)、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24.85±3.13 vs 20.65±3.40分)和与医生的沟通(12.04±2.25 vs 9.50±2.17分)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 vs 82.0%,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可采用该护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探讨基于Pender理论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基于Pender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GSE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GWB总分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后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26.54±2.27 vs 23.51±3.0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24±3.91 vs 43.08±3.37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36.19±3.25 vs 42.20±3.31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总分高于对照组(68.35±3.93 vs 62.59±4.82分),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4.0% vs 78.0%,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基于Pender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提高自我效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主观幸福感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