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林松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6篇腹股沟
  • 5篇肿瘤
  • 5篇微型腹腔镜
  • 5篇胃癌
  • 4篇隐睾
  • 4篇受体
  • 4篇睾丸
  • 4篇儿童
  • 3篇修补术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手术
  • 3篇疝修补
  • 3篇疝修补术
  • 3篇胃癌组织
  • 3篇细胞

机构

  • 12篇青岛大学
  • 6篇烟台毓璜顶医...
  • 3篇滨州医学院
  • 2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烟台市毓璜顶...

作者

  • 19篇穆林松
  • 6篇隋武
  • 6篇于文涛
  • 6篇林洋
  • 5篇苏海龙
  • 5篇吕忠船
  • 4篇王云慧
  • 2篇周致红
  • 2篇孙少杰
  • 2篇宋修岐
  • 1篇于文涛
  • 1篇殷伟红
  • 1篇林洋
  • 1篇林洋
  • 1篇鞠海星
  • 1篇曲金龙
  • 1篇姜志娥
  • 1篇王云慧
  • 1篇苏海龙

传媒

  • 4篇中华疝和腹壁...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癌症进展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PD-L1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表达的关系
2025年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在免疫逃逸中的变化,而对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对免疫逃逸的影响知之甚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 TAFs)是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为了研究TAF对胃癌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将胃癌细胞株MNK45、SGC7901与TAFs非接触共培养1、3、7 d。采用q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D-L1 mRNA和蛋白表达。然后选择95例胃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D-L1和TAFs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PD-L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癌中PD-L1的表达与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弥漫性/混合性组织学和瘤内TAFs有关。综上所述,TAFs通过提高PD-L1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株的生长。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changes of tumour cells in immune escape, and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TME) on immune escape. Tumour-associated fibroblasts (TAFs) cell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ME and have speci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specific mechanism has not been clarifi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AFs on the expression of PD-L1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MNK45, SGC7901 were non-contact coculturing with TAFs 1, 3 and 7 d via transwell. PD-L1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using qRT-PCR and FCM. Then, 95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tissues were selected and PD-L1 and TAFs expressions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PD-L1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D-L1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massive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diffuse/mixed histology and intratumoral TAFs in gastric cancers. In conclusion, TAF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by increasing the PD-L1 expression.
穆林松胡志军邵林陈建武薛达王海滨刘欢欢吕忠船
关键词:胃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PD-1/PD-L1免疫治疗
1例放射性小肠瘘患者采用膀胱腹膜瓣进行盆底腹膜重建的病例报告
2025年
直肠癌术后形成的盆底腹膜缺损、盆腔残腔容易使患者出现相关的手术并发症,如肠梗阻、疝、感染。若腹腔内的肠管坠入盆腔,可能增加术后放射治疗相关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盆底腹膜重建有助于减少上述现象,但是复杂条件下的盆底腹膜重建成功率通常不高。笔者团队收治了1例接受直肠癌综合治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其就诊时出现小肠瘘,存在盆腔感染,而且后续可能接受放射治疗。笔者团队对该患者采用膀胱腹膜瓣进行盆底腹膜重建,取得较好的短期手术疗效。
薛达王海滨穆林松吕忠船胡志军
关键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化学治疗小肠瘘
3D补片腹壁悬吊法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71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3D补片腹壁悬吊法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山东烟台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采用腹壁悬吊法固定3D补片行TAPP术7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要点及临床体会。结果本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50-100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90-140 min,术中出血极少,均未置引流,术后2-5 d出院。术中腹壁下动脉损伤1例,行腹腔镜下缝扎止血,术后发生腹股沟区或阴囊血清肿5例,经观察1个月余,均逐渐自动吸收;无腹股沟区感觉异常,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 3D补片腹壁悬吊法TAPP术相对简单、有效、低风险、更经济,适合早期开展腹腔镜疝手术的人员学习。
苏海龙于文涛穆林松隋武林洋王云慧
关键词:疝修补术腹腔镜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手术切除是早期胃癌的最佳治疗方法,而联合化疗是目前晚期胃癌的最佳治疗方法,但效果不理想。在肿瘤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的激活能抑制T细胞的功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是肿瘤微环境的细胞成分,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免疫治疗在关于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纳武单抗(Nivolumab)用于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关于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中疗效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肿瘤微环境中PD-1/PD-L1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及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昊穆林松吕亮宏吕忠船
关键词:胃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逃逸肿瘤微环境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72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38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34例,行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二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二组尿潴留、伤口感染、血肿、血清肿、伤口疼痛、术后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及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都是安全有效的,各有其优点,术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地选择术式。
林洋穆林松隋武于文涛
关键词:疝修补术腹腔镜
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疗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1 0例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非手术治疗,2例治愈,1例发生胰腺假性囊肿。7例手术治疗,I^II级6例,III级1例;术后发生胰瘘1例,假性囊肿1例,死亡2例,治愈5例。结论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具有病死率高、合并伤多和诊断不易三大特点,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有手术适应证时尽早剖腹探查,并根据损伤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王云慧姜志娥穆林松林洋苏海龙隋武
关键词:儿童
环形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现阶段人们对非编码RNA不断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不仅参与人体的正常生理进展,还与疾病的发生有关,这些非编码RNA可能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环形RNA (circular RNA, circRNA)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与肿瘤有关的非编码RNA,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能够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circRNA是一个闭合环状结构,是一种内源性的RNA分子。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circRNA在很多不同来源的肿瘤疾病中发挥作用,例如:胃癌、乳腺癌、肝癌等,circRNA能够通过吸附相关的miRNA发挥作用,miRNA又影响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因此circRNA可以同时参与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我们对circ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穆林松陈建武梁书斌胡志军王海滨薛达刘欢欢吕忠船
关键词:肿瘤
生物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烟台毓璜顶医院46例应用生物补片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资料,观察术后补片相关并发症及疝复发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45~80 min,平均(60±3)min;住院时间1~3 d;术后发热5例;血清肿4例;未出现切口感染。46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失访患者,随访中未出现慢性疼痛、异物感及复发患者。结论生物补片应用于TAPP疝修补术中是安全可行的,其具有术后舒适性好、补片相关并发症少及可吸收优势。
栾鹏博吕亮宏余翔穆林松吕忠船
关键词:腹股沟腹腔镜疝修补术生物补片
微型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40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在儿童隐睾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们对40例隐睾患儿施行微型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术中行单侧睾丸下降固定术33例,双侧5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4例.术中见睾丸萎缩2例,除2例睾丸萎缩病例外,其余病例均行患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对侧疝囊高位结扎术7例.结果 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38 min,双侧手术时间54~78 min,平均64 min.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睾丸回缩、睾丸萎缩、腹股沟疝等并发症.结论 微型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儿童隐睾创伤小,睾丸下降完全,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临床推广应用.
林洋于文涛穆林松曲金龙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隐睾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I-DLBCL)发生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该研究使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选择2000—2020年被诊断为GI-DLBCL的患者,提取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诊断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序列号、原发部位、SPM部位、治疗信息、生存时间和患者结局。评估了GI-DLBCL患者在生存因素和SPM方面的风险。使用标准化发生率(SIR)估计发生SPM的相对风险。使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Land Mark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评估总体生存率。结果共纳入8113例GI-DLBCL患者,其中710例(8.75%)发生SPM。单次原发性恶性肿瘤(OPM)组和SPM组在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化疗史及Ann Arbo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M最常见于淋巴瘤、结直肠和男性生殖系统。诊断年龄是8年随访组和8年以上随访组中患者生存率低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在8年随访组中,肿瘤分期是生存率低的危险因素(P<0.05)。种族、化疗史和SPM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P<0.05)。在8年以上随访组中,男性和SPM也是患者生存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I-DLBCL患者的性别、诊断年龄、种族和化疗史与SPM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诊断年龄、性别、种族、化疗史、分期和SPM是GI-DLBCL患者在不同时期生存组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这项研究有助于制订更有效的策略和预防措施,以便对GI-DLBCL患者进行治疗后监测。
王鸿彬章忆晖王程穆林松吕忠船
关键词: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