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华东

作品数:31 被引量:569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水稻
  • 16篇免耕
  • 16篇根系
  • 9篇抛秧
  • 8篇氮肥
  • 8篇免耕抛秧
  • 8篇根系生长
  • 5篇土壤
  • 5篇免耕水稻
  • 4篇氮肥运筹
  • 4篇稻根
  • 4篇水稻根
  • 4篇水稻根系
  • 4篇水分
  • 3篇稻草还田
  • 3篇玉米
  • 3篇玉米根
  • 3篇玉米根系
  • 3篇栽培
  • 3篇数学模拟

机构

  • 29篇广西大学
  • 8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广西气象减灾...
  • 1篇科技厅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9篇秦华东
  • 21篇江立庚
  • 10篇张玉
  • 9篇肖巧珍
  • 9篇陆福勇
  • 5篇唐茂艳
  • 5篇董登峰
  • 5篇韦善清
  • 5篇黄敏
  • 4篇伍龙梅
  • 4篇李忠
  • 4篇陈念平
  • 3篇汪妮娜
  • 3篇张婧
  • 3篇梁天锋
  • 2篇张平刚
  • 2篇徐建云
  • 2篇胡春锦
  • 2篇甘秀芹
  • 2篇曹卫星

传媒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广西农业生物...
  • 2篇杂交水稻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营养的关系被引量:46
2004年
研究了30个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积累的关系及高效硅肥对2个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氮素含量与硅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水稻品种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与其体内N、P、K、Si积累的平衡有关,NDMPE与养分平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养分偏离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但氮素吸收量与养分平衡指数和养分偏离系数的相关不显著。硅肥提高了叶片GPT转氨酶和籽粒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从而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但其NDMPE却随氮素积累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硅水平对灌浆期籽粒Q酶活性的下降速度产生重要影响,施硅水平愈高,Q酶活性下降愈快。
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韦善清徐建云董登峰陈念平秦华东陆福勇
关键词:氮素硅素养分平衡氮肥硅肥
不同氮、硅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5
2005年
陆福勇江立庚秦华东唐茂艳
关键词:水稻硅素氮肥施用量稻米外观品质整精米率施用技术
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了编织布隔层旱育秧、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和塑盘旱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苗期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和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的单株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根数量、二次分枝根数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塑盘旱育秧处理。编织布隔层育秧对免耕水稻单条根长影响不大,但促进了根毛的生长。与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相比,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秦华东肖巧珍江立庚张玉徐世宏
关键词:育秧方式根系特性根系活力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金优253立苗速度与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05年
2004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唐茂艳何礼健秦华东江立庚李如平杨为芳陈德威王勇董登峰陆福勇
关键词:免耕稻草还田根系生长立苗苗期根系根系长度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被引量:7
2011年
在免耕条件下,对3种水分管理模式(水层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和湿润灌溉)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抛栽后第2天,无论晚季或早季,整个立苗期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数量、根系活力、发根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层淹灌和湿润灌溉处理。水层淹灌处理利于二次分枝根的发生与根系的伸长。湿润灌溉处理更能促进早季稻根毛区生长。
秦华东肖巧珍梁天锋江立庚张玉徐世宏
关键词:水分免耕抛秧稻根系特性根系活力
玉米根系生长特性及氮肥运筹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1
2014年
为明确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特性,通过根箱试验,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分析不同氮肥运筹、不同株型品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系由直径为≤1mm、直径在1~2mm以及直径>2mm的根群组成。在盆栽条件下,玉米根系直径≤1mm的根群的长度、面积及体积分别占总根系80%、50%及20%以上,是根系吸收水肥的主要区域。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根系具有不同的影响。重基肥处理增加根系生物总量,并且增加根系分枝的数量,以及直径≤1mm的不定根系的各项几何参数,有利于提高水肥摄取效率。反之,适当少量施入基肥,则显著增加直径为2mm以上的不定根的数量、长度、面积及体积等相关生物量,有利于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根系健壮程度。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根系的生长趋势具有显著差异。披散型品种在生育前期根系生长量均显著高于紧凑型品种,在生育后期紧凑型品种根系的生长量均高于披散型品种,且在生育后期根系生长较披散型品种旺盛。紧凑型品种根系的构型变化较披散型玉米品种更有利于玉米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建成。
张玉秦华东伍龙梅张婧李忠黄敏江立庚
关键词:玉米根构型氮肥处理株型
免耕抛秧水稻根系生长及栽培调控研究
为了探讨免耕抛秧水稻的根系生长及其栽培调控途径,从田间因子对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免耕抛秧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生长及栽培调控、免耕抛秧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特性及栽培调控、免耕抛秧水稻根系空间分布与产量形成及栽...
秦华东
关键词:根系生长栽培调控土壤特性
文献传递
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88
2004年
在大田不同施氮条件下,研究了3个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提高穗肥比率,氮素积累量及其回收效率和运转效率增加,而氮素生产效率下降。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对产量和品质性状产生重要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生产效率提高而极显著下降;垩白米率及面积随氮素收获指数增加而显著提高。穗数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生产效率增加而显著下降;结实率随氮素生产效率增加而极显著提高,随氮素积累量增加而显著下降。
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韦善清徐建云董登峰陈念平陆福勇秦华东
关键词:氮肥运筹早稻氮素稻米品质
稻田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抛栽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比较了4个施氮水平下免耕抛栽水稻和常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在127.5~193.0kg/hm^2施氮水平内.结实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穗数、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总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和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重、粒叶比和根系活力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施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193.0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127.5kg/hm^2处理的。常耕抛栽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粒叶比高于免耕抛栽水稻,但免耕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重、根系活力和颖花茎流量比常耕水稻的高,免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略优于常耕抛栽水稻的。免耕抛栽水稻比常耕抛栽水稻增产2.10%,但差异不显著。
秦华东谭素宁曾华忠江立庚何礼健李如平杨为芳陆福勇唐茂艳
关键词:水稻免耕抛秧
赤红壤条件下宿根甘蔗根际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究赤红壤条件下宿根甘蔗根际细菌的多样性,为进一步研究甘蔗根际生态过程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赤红壤中连续留宿根2年的10个甘蔗品种根际可培养细菌进行研究,以数学生态学方法分析根际细菌的多样性。【结果】从10个不同品种宿根蔗上共获得167株根际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根际细菌主要包含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大类群的31个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是最主要的优势菌属,占42.51%,其它优势菌属还有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10.18%)、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5.39%)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4.79%)等。群落生态学分析显示品种间的根际细菌多样性有一定差异,群落丰富度指数为1.80~3.6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17~2.32,其中甘蔗品种B8和GT43根际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相比较高,具有维持宿根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的相对优势。【结论】赤红壤宿根甘蔗根际可培养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主要种群中包含许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不同品种宿根甘蔗根际细菌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
农泽梅史国英曾泉叶雪莲秦华东胡春锦
关键词:赤红壤宿根甘蔗根际细菌多样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