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介旺

作品数:62 被引量:300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8篇建筑科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边坡
  • 9篇地质
  • 9篇边坡加固
  • 7篇崩塌
  • 6篇地震
  • 6篇岩土
  • 5篇锚固
  • 5篇工程地质
  • 5篇公路
  • 5篇滚石
  • 5篇川藏公路
  • 4篇断裂带
  • 4篇柔性防护系统
  • 4篇裂带
  • 4篇缓冲器
  • 3篇地质条件
  • 3篇岩体
  • 3篇应力
  • 3篇预应力
  • 3篇支护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山东建筑大学
  • 3篇交通部公路科...
  • 2篇山东建筑工程...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河北软件职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电力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中色资源...

作者

  • 62篇祝介旺
  • 30篇杨志法
  • 29篇张路青
  • 10篇伍法权
  • 8篇田洪水
  • 8篇尚彦军
  • 7篇刘英
  • 6篇苏天明
  • 6篇周广强
  • 5篇柏松
  • 4篇张慎河
  • 3篇许兵
  • 3篇张爱社
  • 3篇李丽慧
  • 3篇张邦花
  • 2篇常中华
  • 2篇祁生文
  • 2篇刘大安
  • 2篇和海芳
  • 2篇张爱社

传媒

  • 8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质灾害与环...
  • 2篇高科技与产业...
  • 2篇岩土力学
  • 2篇计算机辅助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中外公路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6年全...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第九届全国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郯城麦坡中更新世地震事件记录被引量:6
2016年
山东郯城麦坡被命名为典型地震活动断层遗址,其最醒目的标志是郯庐断裂带主干断层(F_2)东盘的紫灰色下白垩统逆冲到断层西盘的红棕色第四系之上且界线截然。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表明,郯城麦坡第四系于泉组中发育液化砂涌管、液化砂脉、震裂缝充填构造和同沉积断层等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事件记录。根据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砂质黏土光释光测年分析,推断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所记录的地震事件属郯庐断裂带主干断层F_2在中更新世晚期发生的强构造与地震活动。这些地震事件记录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提供了新资料,也丰富了该地震活动断层遗址的内涵。
张邦花田洪水祝介旺
关键词:中更新世地震活断层郯庐断裂带
基于工程地质力学的岩土工程加固理论、技术与实践
该文试图从工程土体加固和工程岩土加固中探讨如何根据工程地质力学原理来提高工程岩土体的加固效果.作者以郑州机场土体处理、王强溪水电站左岸边坡加固效果分析、川藏公路线102滑坡和特殊的溜破加固方案设计为例进行工程地质力学的岩...
祝介旺
关键词:岩土加固岩石边坡
四项边坡加固新技术被引量:41
2005年
用于边坡加固的技术多种多样,而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好这些技术并非易事。由于对地质条件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者因加固技术本身存在某些缺陷,出现了一些失败的边坡加固工程实例,并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鉴于边坡加固技术的现状及国内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求,给出了4项可用于边坡加固的新技术,即纤维束导渗排水孔、预应力锚梁、层状网式钢筋石笼挡墙和预应力抗滑桩。第1项技术是针对传统排水孔存在着的泥砂堵孔问题,是根据水可以沿着纤维与土和细砂之间的界面渗出的思想而设计的;第2项技术则是为解决预应力锚杆和预应力锚索等所存在问题(例如,对某些情况来说,锚杆或锚索的加固范围太小、难以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而调整锚固力等)为目标而发展的;层状网式钢筋石笼挡墙不仅能保持传统石笼挡墙所具有的就地取材、加固经费低等优点,而且还能解决因笼间连结力低而导致对边坡加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预应力抗滑桩是在传统抗滑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设计思路是为了达到增加抗滑能力的目的而利用预应力柱来重点加固滑动面分布段。还应指出的是,上述4项技术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杨志法张路青祝介旺
关键词:边坡工程边坡加固
温岭观夕硐古采石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观夕硐是古人地下采石活动形成的洞室群。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属于大型地下工程。为解答观夕硐长期稳定,千年不倒的原因,研究洞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此研究既为长屿洞天地质公园大型地下古采石场遗址的保护和旅游安全积累地质资料,也可为现代大型地下工程的选址和建设提供工程类比资料。
祝介旺李丽慧田洪水傅燕罗巧慧何万通
关键词:工程地质
早寒武世初期沂沭断裂带地震效应被引量:13
2011年
早寒武世初期,随着从古沂沭海峡向西海侵的发展,鲁西地区沉积了厚度不等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滨海、潟湖及浅海相沉积,其层位属下寒武统底部的李官组和朱砂洞组。在它们沉积过程中,沂沭断裂带正发生着伴有频繁海底地震的构造裂陷活动,使海底沉积物在自沂沭断裂带向西200 km范围内产生了不同的地震效应,形成了各种地震成因的同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在朱砂洞组中的地震效应记录除有少量半固结沉积物的脆性变形外,主要是液化底劈、碳酸盐灰泥火山、液化脉、液化角砾岩、震褶曲、粒序断层和硅质脉等软沉积物变形;李官组中既有含滑塌褶曲、负载构造、球—枕构造等震滑塌堆积,也有震浊积岩。由海底地震效应记录所反映的震级为5~8.9级。这些证据表明沂沭断裂带在早寒武世初期发生了强构造活动。从海底工程地质的角度来分析,上述地震效应是地震对海底沉积层的破坏形式,这为认识海底工程地基岩土层的地震破坏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田洪水张邦花祝介旺张增奇李洪奎
关键词:地震效应海底地震沂沭断裂带早寒武世
万州地区高切坡崩塌成因与发育模式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万州地区移民迁建工程建设中形成大量的人工高切坡。特定的岩性和地层组合使高切坡非常易于发生崩塌失稳,形成严重地质灾害。笔者运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研究了万州地区高切坡地质特点和崩塌的影响因素,为高切坡的工程治理防护提供地质基础;从崩塌发生的力学本质出发,按崩塌形成力学机制对崩塌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新的崩塌分类方法;将崩塌发育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深化了对崩塌灾害发育演化过程的认识,为崩塌的监测、预警提供了理论基础。
苏天明伍法权祝介旺孙强
关键词:崩塌发育过程失稳机理
崩塌危岩体减震消能复合加固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024年
地震区工程建设中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方式目前主要是锚固和支挡两类结构形式。加固结构与危岩体的连结都采用刚性连结,结构与危岩体之间几乎无变形能力,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特别是强震作用下极易破坏失效,造成崩塌灾害,在我国西南地震区工程中大量存在此类破坏现象。为解决目前加固结构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允许地震作用下危岩体能够有限度的变位、可以缓冲危岩体的地震冲击力、具有减震消能功能的崩塌危岩体复合加固结构,结构由锚杆(索)、减震锚头(一级消能)、连梁、支撑桩以及设于连梁与支撑桩之间的作为二级减震消能装置所组成。为验证复合加固结构的功效,除理论分析外,利用振动台进行与同等条件普通锚杆加固结构的物理模型对比试验。试验选用具有地区代表性的不同波形、幅值与频率的地震波作为输入波形。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结构相较于无防护措施的同样崩塌体理论分析,其位移增长速度显著降低,累积位移幅度显著减小;相较于传统锚杆加固结构,所承受的拉力和压力显著减小;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明显降低。证明复合加固结构利用自身的弹塑性变形以及阻尼力,有效抵御由于地震作用在危岩体上产生的动应力,有效转移了危岩体的冲击动能,减震消能作用明显,避免加固结构损坏,从而阻止崩塌灾害的发生,证明复合加固结构能够分层次地削弥小震、中震、大震时产生的地震能峰值。减震消能复合结构为地震区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固方案,对于提升地震区工程中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技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祝介旺王生勇李文乐吕国靖张爱社周广强
预应力锚梁的设计研究
预应力锚梁是岩质边坡加固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排水、监测、补强等一般锚固洞不具有的功能。但预应力锚梁的设计尚没有较好的办法。文章将判别边坡稳定的不平衡推力法和预应力结构设计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较好的解决了预应力锚梁的设计荷载...
祝介旺柏松张路青杨志法伍法权
关键词:设计方法边坡加固
文献传递
预应力锚梁的设计研究
预应力锚梁是岩质边坡加固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排水、监测、补强等一般锚固洞不具有的功能。但预应力锚梁的设计尚没有较好的办法。本文将判别边坡稳定的不平衡推力法和预应力结构设计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较好的解决了预应力锚梁的设计荷载...
祝介旺柏松张路青杨志法伍法权
关键词:岩质边坡边坡加固
文献传递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深部卸荷裂隙的加固方案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1650~1900m高程的岩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卸荷裂隙。这些裂隙分布在50~300m深度范围内,数量多,规模大,延展长,走向基本平行于河道。水电站坝顶高程为1885m,正常蓄水位为1880m,大坝上游岩体的深度卸荷裂隙基本上位于正常蓄水位之下,而大坝下游的深度卸荷裂隙又受到水电站泄流导致的雾化雨的影响。这些深部卸荷裂隙在水的长期作用之下,工程性质进一步恶化,对大坝拱肩的安全性具有不利的影响,必须进行加固。采用通常的灌浆、锚索技术不能很好地予以加固。借助于现存的地质探洞,利用锚固洞技术、预应力锚梁技术予以加固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左岸雾化区IV–IV剖面,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锚固洞方案、预应力锚梁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比较两种加固方案裂隙周围塑性区的分布状态发现,预应力锚梁技术对卸荷裂隙的加固效果较好。
祝介旺刘建友伍法权杨志法张路青祁生文
关键词:边坡工程数值模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