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阳

作品数:35 被引量:325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政治法律
  • 11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乡村
  • 5篇农民
  • 4篇政治
  • 4篇社会治理
  • 4篇教育
  • 3篇党建
  • 3篇政府
  • 3篇社会
  • 3篇思想政治
  • 3篇逻辑
  • 3篇城乡
  • 3篇城乡融合
  • 2篇大学生
  • 2篇都市郊区
  • 2篇整体性治理
  • 2篇政治教育
  • 2篇治教
  • 2篇实践逻辑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思政

机构

  • 3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5篇王阳
  • 4篇叶敏
  • 2篇熊万胜
  • 2篇张攀
  • 2篇沈忱
  • 2篇王爱祥
  • 1篇郭圣莉
  • 1篇陈勇
  • 1篇刘海宾
  • 1篇曹锦清
  • 1篇王巧纯
  • 1篇吕亚奇
  • 1篇马小雷
  • 1篇刘炳辉
  • 1篇陈昌军
  • 1篇吴蓉

传媒

  • 2篇探索
  • 2篇化工高等教育
  • 2篇上海行政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社会发展研究
  • 1篇新视野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党政论坛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求实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南方论刊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堂空间改造与思政理论课课堂有效性研究——基于信息嵌入的视角
2021年
课堂是日常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空间形态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息息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空间形态经历了传统课堂、多媒体课堂、网络课堂、混合教学课堂四个阶段,技术的嵌入不断改变着课堂结构,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了根本性影响。H高校"爱思政"教学辅助平台实现了技术与主体的耦合,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新趋势。
王阳沈忱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思想政治课
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被引量:14
2018年
仪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向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研究发现,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价值识别、主体共鸣、情绪强化、价值内化四个阶段的心理过程实现,这一理论对于网络场域同样适用。"带着国旗去旅行"活动体现了网络空间仪式教育的过程,这种融入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当代青年更加适用,并且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建构,拓展了教育空间,体现着平等性、感染性和实践性特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王爱祥王爱祥
关键词:网络空间仪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风险社会治理与政府过程的间接化转型——以Q镇木器行业整治事件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当前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与西方国家"风险社会"相同的发展趋势。在此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双层逻辑,即中央政府在努力重塑社会总体性的同时,基层政府则致力于风险治理的责任边界划分。通过对基层政府过程的分析发现,在风险社会中,基层政府参与社会治理的逻辑逐步从直接治理转向间接治理。这种间接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社会需求的间接响应;政策落实的间接制度;治理代理人的间接执行。基层政府过程的间接化转型,可以对转型社会中的风险形成有效的排序,转移和分配,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体现着中国社会治理激活和利用社会资源的基本形态。
王阳
关键词:风险社会政府过程
从“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以上海市社会治理改革方案为例被引量:106
2016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在各地的社会治理改革方案中,多次提出实现社会治理结果 "精准化"的目标,替代了仅仅强调政府管理过程"精细化"的要求,这体现了当前政府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尽管"精细化管理"在政府的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的精细化改造,既提升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效率,也使得国家治理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社会治理的民主化要求,不断强化的政府"精细化管理"运动却产生了一种"过制度化"危机,并进一步造成社会治理结果的失准。"精准化治理"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期望通过制度精简和多元参与,在强化政治引导前提下,尽可能激发基层活力,建立以社会问题和社会真实需求为靶向的社会治理方案。
王阳
关键词:社会治理
共同富裕的空间分层与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逻辑——基于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
2025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已经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和研究视角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有研究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不同视角来讨论共同富裕的理论意义,虽展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多重性和实践复杂性,但也导致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念的阐释上,而缺乏实践体系的建构。基于空间视角认识共同富裕的差异化内涵,为破解这一理论和实践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因为只有在区域、城乡、社区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单元内,才能体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关系以及价值引领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也才能够真正建立作为共同体的社会系统、明确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表明,不同空间层次的共富目标和政策实践具有一定的差异,构成了推动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系统逻辑。更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共富”构成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外部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发挥城乡互补优势与联动优势的“城乡共富”,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纽带和机制;更有利于发挥地方社会文化优势和情感价值的“社区共富”,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创造了条件。共同富裕的空间分层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浙江的农村综合改革体现了区域、县域、村域多重空间视角下系统性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与地方发展实际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地方化统筹,从而内生性推动了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进而实现了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的有效衔接,推动了城乡工农关系的内生性重构,激活和发挥了集体经济优势,�
王阳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融合
从制度到情感:“微传播”社会的大学生党建与实践创新被引量:3
2018年
"微传播"是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不仅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也对传统的大学生党建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以"制度"为导向和以"情感"为导向的两种党建模式,分析了"制度"导向的党建模式在"微传播"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在"微传播"环境中,以"情感"为导向的党建模式将成为一种积极的大学生党建手段。从而提出发挥党组织在制度和情感两个层次的优势,加强情感建设,增强制度黏性,形成两种党建模式的协同效应的观点。
王阳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
激发高校教师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主体性被引量:1
2018年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2017年8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中共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提出“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干部人事、年度考核、提职晋级、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
张攀刘海宾王阳赵俊玲
关键词:党内基层民主教师党员高校教师主体性干部人事
催婚:现代社会家庭再生产的困境及其代际冲突——基于一位待婚女青年的生命历程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催婚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催婚问题作为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困扰青年群体发展、威胁青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甚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社会问题。通过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对一位待婚女青年的个案研究发现,催婚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是个体选择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后果,是社会变迁背景下因人生时间表的错位而导致的家庭再生产困境以及代际之间不同婚姻文化与观念的冲突展现。关心青年人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塑造宽厚包容的社会文化,促进代际之间对于不同婚姻观念的包容和理解,引导青年承担家庭责任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王阳马小雷
关键词:婚姻文化
党建引领下的大学治理创新——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发展经验
2019年
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办好中国大学既要扎根中国国情,又要保持大学的独立性。党建引领下的大学治理创新是协调大学内部治理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好高校党建在价值引领、政治吸纳、组织协同、资源整合、利益协调五个方面的优势,推动形成党建引领的大学治理体系,是新时代大学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高校要以党建为抓手持续推动"双一流"建设。
王阳王爱祥
关键词:大学治理高校党建
治理性融合与都市腹地乡村的振兴逻辑——基于沪郊乡村振兴经验的思考被引量:2
2023年
都市腹地乡村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类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乡关系而成为社会转型的首冲之地。受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传统的多重影响,都市腹地乡村一般呈现为城乡边界模糊的混合型空间形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速了都市腹地乡村空间形态的转型,并且产生了通过重构乡村空间形态,实现乡村景观化转型、以城乡治理性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基于上海郊区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表明,治理性融合是紧密型城乡关系下城市主导、以治理为抓手的乡村振兴策略,在城市对乡村的支持与控制下实现了都市腹地乡村的景观化转型,并带来了乡村社会关系的重组。
王阳吴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