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晓芬

作品数:14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血管成像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静脉
  • 4篇供血
  • 4篇供血动脉
  • 4篇MSCTA
  • 3篇动脉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综合征
  • 2篇淤血
  • 2篇内脏
  • 2篇内脏动脉
  • 2篇盆腔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肌

机构

  • 14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14篇梁晓芬
  • 14篇张应和
  • 12篇覃智颖
  • 10篇岑贤友
  • 10篇潘小舟
  • 8篇范真真
  • 7篇顾瑞基
  • 3篇苏敏仪
  • 2篇甘艺平
  • 2篇陈翠英
  • 1篇覃志颖

传媒

  • 4篇中国CT和M...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MSCTA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32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研究其血供特点。结果32例子宫肌瘤均可显示其供血动脉,显影率100%,表现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或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4例显示双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2例显示一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及侧支循环,能作为判断肿瘤起源的依据及为制定手术切除方案或栓塞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覃智颖张应和范真真苏敏仪梁晓芬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巨大外生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巨大外生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及在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子宫肌瘤且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资料56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了解肿瘤供血动脉的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56例66个子宫肌瘤中,供血动脉显影率100%(66/66),双侧子宫动脉子宫支(UB)供血的发生率98.5%(65/66),卵巢动脉(OA)侧支供血发生率33%(37/112),肿瘤起源诊断准确率96.4%(54/56)。结论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UB供血,部分患者OA参与侧支供血。
张应和范真真潘小舟覃智颖岑贤友费西平梁晓芬
关键词:子宫肌瘤供血动脉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PSPH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olumer endering VR)、血管生长技术(Addvessel 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血管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 18例PSPH均表现为脾静脉闭塞、中断。⑴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15例中,胃冠状静脉12例、胃短静脉(GSV)15例、胃网膜静脉(GEV)15例、胃结肠干(GCT)10例可见静脉曲张,脾-肾静脉交通1例;⑵胃冠状静脉受累及3例中,均出现GCV、GSV、GEV及GCT曲张,脾-肾静脉交通2例。结论 MSCTA能清晰显示PSPH中脾静脉狭窄、闭塞及周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情况。
覃智颖张应和潘小舟顾瑞基岑贤友梁晓芬
关键词:胰腺疾病门脉高压脾静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肾上腺肿瘤患者27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显示右肾上腺动脉(AA)供血肿瘤,评价其在定位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27例右肾上腺肿瘤最大径5.2cm~11.5cm,平均7.3cm,原发性肿瘤21例,转移性肿瘤6例,均不同程度突入肝脏右叶。AV重建显示25例肿瘤由右侧AA供血,显影率及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92.6%(25/27)。结论 MSCTA通过显示AA供血肿瘤,能准确进行右侧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
张应和岑贤友甘艺平覃智颖潘小舟费西平梁晓芬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小肠扭转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小肠扭转中的价值。方法搜集行全腹CT增强扫描且经手术证实的小肠扭转患者9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行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成像,分析其在小肠扭转中的表现。结果 9例小肠扭转患者中,6例全组小肠扭转,AV重建显示SMA左侧的空肠动脉呈螺旋状或圆弧形向右侧旋转,分支远段位于右侧,SMV及分支与同名动脉伴行;3例部分性空肠扭转显示上端局部空肠动脉分支由SMA左侧呈圆弧形向右旋转,SMV及分支未能明显显示异常。小肠扭转诊断准确率100%(9/9)。结论 MSCTA能根据空、回肠动脉的走行、分布等,为快速、准确诊断小肠扭转提供依据。
覃智颖张应和岑贤友潘小舟费西平顾瑞基梁晓芬
关键词:小肠扭转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卵巢肿瘤供血动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显影特点。方法:搜集卵巢肿瘤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患者104例122侧(原发肿瘤72例79侧,转移肿瘤32例43侧),根据肿瘤直径大小进行分组,A组≤4.0cm(28侧),B组3~5cm(50侧),C组≥5.0cm(44侧),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分析原发性与转移性、不同直径肿瘤的供血动脉显影特点。结果:122侧卵巢肿瘤总的供血动脉显影率为89.3%(109/122)。79侧原发性和43侧转移性卵巢肿瘤供血动脉显影率分别为88.6%(70/79)、90.7%(39/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OB显影率分别为77.9%(95/122)、53.3%(65/1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中,OA显影率分别为53.6%、80.0%、90.9%,OB显影率分别为28.6%、38.0%、86.4%。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卵巢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其特点,随着肿瘤增大,供血动脉显影率逐渐增高。
张应和范真真潘小舟覃智颖岑贤友顾瑞基梁晓芬
关键词:卵巢肿瘤原发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LAVA增强及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12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72个病灶,常规MRI平扫、LAVA增强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500 s/mm2),对比分析LAVA三期扫描(A组)、DWI(B组)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肝结节病及小肝癌检出和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结节检出方面:A组检出146个结节,B组检出138个,C组检出172个,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56,P<0.01)。在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在取得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16个病例中,A组诊断正确82例(70.7%),B组诊断正确76例(65.5%),C组为108例(93.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对比χ2=19.653,P<0.01;B组与C组对比χ2=21.274,P<0.01)。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有助于提高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增加诊断信息,提高诊断正确率。
费西平顾瑞基岑贤友覃志颖张应和梁晓芬
关键词:DWI小肝癌
睾丸动脉解剖的MSCTA成像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睾丸动脉(TA)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上解剖,为隐睾及其肿瘤的诊断或睾丸移植等提供信息。方法:搜集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正常男性125例,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观察TA的解剖情况。结果:125例TA中,共110例双侧TA显影,显影率88.0%(110/125)。TA直径左侧为1.1~2.4 mm,平均(1.69±0.21)mm;右侧为1.1~2.5 mm,平均(1.70±0.23)mm。83.6%(92/110)的TA开口自肾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之间的腹主动脉前外侧壁,16.4%(18/110)异位开口。结论:TA在MSCTA上显影率高,AV技术血管重建能清楚地显示其起起止、走行及变异情况。
潘小舟张应和甘艺平覃智颖岑贤友费西平梁晓芬陈翠英
关键词:睾丸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MSCTA诊断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综合诊断为PCS且行全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23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PCS时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的表现。结果23例中,所有病例左侧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均迂曲、扩张,6例伴发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7例尚累及右侧宫旁静脉丛,右侧受累及者可于宫底部和(或)宫颈部见横向走行并连接双侧宫旁静脉丛的横行交通支。结论MSCTA能显示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迂曲、扩张,能明确诊断PCS。
覃智颖张应和范真真梁晓芬苏敏仪
关键词: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慢性盆腔疼痛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内脏动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结果:80例慢性期内脏动脉狭窄闭塞患者中SMA闭塞5例、狭窄10例,CA闭塞13例、狭窄19例,均显示前、后动脉弓侧支循环,发生率100%(46/46),直径分别为(3.4±0.17)和(3.6±0.15)mm,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32.6%(15/46),直径(2.1±0.15)mm。33例IMA闭塞,均显示Riolan动脉弓,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12.1%(4/33),1例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交通。结论:MSCTA AV重建能清楚显示慢性CA、SMA和IMA狭窄闭塞后侧支循环及其解剖细节。
张应和范真真覃智颖潘小舟岑贤友顾瑞基费西平梁晓芬
关键词: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