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婷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气象局开放式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暴雨
  • 1篇汛期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少雨
  • 1篇湿位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台风
  • 1篇台风暴雨
  • 1篇特大暴雨
  • 1篇特大暴雨天气
  • 1篇突变检验
  • 1篇前汛期
  • 1篇切变
  • 1篇切变线
  • 1篇位涡
  • 1篇梅雨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福建省气候中...

作者

  • 5篇杨婷
  • 4篇唐振飞
  • 1篇苗春生
  • 1篇闵锦忠

传媒

  • 2篇第34届中国...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江西“6·19”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利用NCEP逐6 h 1°×1°的grib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2010年6月19—20日江西地区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演变及高低空急流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在副高与高空槽稳定维持的有利背景场环境下。暴雨落区上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持续的西南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配置,共同造成了此次大范围暴雨的发生和维持。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侧、低空急流的前方造成正涡度辐合上升运动,暴雨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气流的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叠加,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为这次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也是对流维持、持续的重要机制。湿位涡低层为负、高层为正,高、低值中心和密集带的演变显示了强对流系统暖湿气流与外界干冷空气的相互作用。
杨婷苗春生唐振飞
关键词:特大暴雨湿位涡急流
一次梅雨锋暴雨发生发展机制的诊断与模拟被引量:13
2018年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结合中尺度WRF模式对2013年苏皖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诊断与模拟。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和热动力条件下,此次暴雨发生在梅雨锋前暖区,雨带呈现"先带状后串波状"的分布特征,并随锋面南移。前期降水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受两个相继发展的中α尺度的线状对流系统直接影响;后期降水受地面暖式切变线触发,有多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沿切变线串状排列,并不断东移发展。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降水过程中,大尺度非地转强迫作用也是强对流的触发机制之一。地面辐合线产生条带状的低层辐合区,从而产生条带状连续分布的上升运动,形成线状对流系统及带状降水。此外地面辐合线能够在暴雨区形成南北两个中尺度垂直次级环流,这是降水的增强机制。暖式切变线上的局部扰动在低层局部地区产生强辐合,由此沿切变线形成强上升弱下沉间隔分布的现象,局部强上升区使得对流系统于该处得到发展,并形成分散的强降水区。
闵锦忠张申杨婷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辐合线数值模拟
福建前汛期典型高温少雨年异常成因分析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以2018年为例对福建前汛期高温少雨现象进行成因分析。高温与大陆高压暖脊有关,干旱与水汽输送偏西偏北、MJO东传受抑制有关。合成分析的结果 表明:福建典型高温少雨年前冬海温分布类...
唐振飞杨婷陈笑晨孟冰祥
关键词:前汛期拉尼娜
1961-2014年福建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正>1引言近五十多年来,福建省气象灾害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暴雨、台风、低温、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事件造成的灾损为重[1]。因此,研究福建省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唐振飞杨婷林昕李晓帆
关键词:突变检验
文献传递
1617号“鲇鱼”台风暴雨诊断分析和水汽输送轨迹模拟
<正>1引言福建是我国台风登陆较多的省份,因此对登陆台风的研究一直是气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其中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是一个热点领域,台风专家陈瑞闪先生[1]曾指出台风暴雨是台风业务预报中最重要、最复杂、难度最大之点,每场都有...
唐振飞杨婷李晓帆
关键词:台风暴雨水汽输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