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氧氟沙星与氨茶碱并用相关的癫痫大发作被引量:7
- 2006年
- 谢伟杨向新宋江红王丽萍
- 关键词:癫痫大发作左氧氟沙星氨茶碱青霉素过敏史癫痫病史咽部充血
- 单、双腔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急性脓胸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杨向新杜志强杜伟史家欣
- 关键词:引流治疗急性脓胸双腔静脉导管闭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肺炎球菌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Ⅲ、Ⅳ期压力性溃疡39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4亿人,成为21世纪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1〕。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因为长期慢性疾病、卧床、营养不良等原因〔2〕造成压力性溃疡更为多见。且多为大面积严重压力性溃疡,迁延不愈,每日可消耗大量蛋白质、热量和水分。老年人皮下脂肪和水分较少,再生修复能力低下,常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脓血症而导致死亡〔3〕。
- 薛军郭青梅阿依努尔余一杨向新
-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
- 消炎痛栓致发热加重1例
- 2007年
- 杨向新任芳
- 关键词:消炎痛栓癌性发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结肠癌切除术并肺部感染物理降温
-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水1例
- 2007年
- 杨向新杜伟李弘史家欣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恶性胸水右侧胸痛大量胸腔积液周围型肺癌胸部CT
- 流程干预对氧舱密闭环境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预防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高压氧舱密闭环境中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护理干预的研究,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将62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流程干预护理。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1%,观察组感染发生率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流程干预护理有效地保证了高压氧治疗中消毒隔离工作各环节的无缝衔接,能有效降低高压氧舱密闭环境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对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具有积极的作用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 蒲凤萍杨向新冯雪莲何小华金玫雷毅熊小伟赵欣华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高压氧
- 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烟雾致伤组(ALI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CAP组腹腔注射卡托普利(5mg/kg),对照组和AL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5min后复制烟雾吸入性ALI模型。致伤后5min、5h分别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光镜观察肺病理变化。结果:ALI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呈进行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明显。CAP组致伤后5hPaO2及PaO2/FiO2较5min显著改善(P<0.01),与ALI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病理改变较轻。结论:卡托普利能明显改善ALI时肺的气体交换。
- 史家欣赵中苏杜志强杨向新刘克喜
- 关键词:卡托普利气体交换
- 安全用药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给药是一项非独立的治疗性的护理操作,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一环,是护士最重要的护理职责之一,它与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因此,护理...
- 杜伟杨向新杜娟
- 关键词:安全用药防护对策临床护理
- 文献传递
-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道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杜志强秦军高媛赵强阳赵中苏陈卫红闫娜娜徐英冯象武杨向新姜鹏
- 该课题组率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开展经纤维支气管镜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技术治疗良恶性病变所致的气道狭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此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对置入支架的取出、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和相关的护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积累...
- 关键词:
-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 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建立一种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组、干热环境II组3个实验组。麻醉后大鼠经打击及颈动脉放血,造成创伤失血性休克,使大鼠MAP(平均动脉压)达到(35±5)mm Hg水平,比较各组大鼠休克后3 h存活率,并对死亡大鼠及休克后3 h仍存活大鼠重要脏器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休克后3 h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组(在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后10 min内从沙漠干热环境转运到常温环境)、干热环境Ⅱ组(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后仍放置在沙漠干热环境中)的存活率分别为90%、83.3%、0;干热环境I组与常温环境组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温环境组和干热环境I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干热环境II组(P<0.01);病理学检查可见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组I死亡大鼠和干热环境组II大鼠心、肺、肝组织水肿、变性、白细胞浸润、出血较广泛,细胞坏死较严重。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同时提示沙漠干热环境能明显降低创伤失血性大鼠的存活率,伤后应立即转运后送。
- 刘江伟钱建辉李瑞许文娟许永华杨向新杨帆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