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 作品数:101 被引量:318 H指数:9 供职机构: 湖北医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社会学 更多>>
脂蛋白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的研究(Ⅰ、Ⅱ) 李清异丙酚和氯胺酮持续静脉端输注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氯胺酮持续静脉端输注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脑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将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为实验组,A组常规CPB,不行氯胺酮/异丙酚持续静脉端输注,B组在CPB期间氯胺酮/异丙酚1∶1混合1 mg/(kg·h)微泵持续静脉端输注,C组在CPB期间氯胺酮/异丙酚1∶1混合2 mg/(kg·h)微泵持续静脉端输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维持循环稳定.所有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后(TS1),CPB结束后1 h(TS2)、24h(TS3)、48 h(TS4)四个时点各取颈内静脉血3 mL备检S1001β蛋白;在麻醉诱导后(TN1),CPB结束后24 h(TN2)、48 h(TN3)、72 h(TN4)各取颈内静脉血3 mL备检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与NSE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所有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后(T1)、CPB开始后5 min(T2)、CPB低温稳定期鼻咽温(28~32℃)(T3)、复温至鼻咽温34℃(T4)及停CPB后5 min(T5)5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结果 所有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值均在TS2升高,TS3回至基础值;血清NSE值均在TN2后升高,TN4回复基础值.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S2的血清S100β蛋白值[(3.97±0.65)、(2.78±0.10)μg/L]及TN2的血清NSE值[(9.73±1.57)、(8.36±1.67)μ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相比,患者TS2血清S100β蛋白及TN2血清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SjvO2在T2-3升高,T4时轻度降低,T5回复基础值.A组与B、C组比较,T3[B组:(88.7±6.2)%;C组:(89.8±7.5)%]、T4[B组:(67.6±3.9)%;C组:(69.3±4.3)%]Sjv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结论 CPB期间产生可逆性脑损伤,异丙酚/氯胺酮持续静脉端输注 李清 罗向红 高美玲 杨亚婷 王贤裕关键词:异丙酚 氯胺酮 体外循环 S100Β 异甘草素预处理对老龄大鼠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及相关脑区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预处理对老龄大鼠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及相关脑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老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预处理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处理;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75 mg/kg氯胺酮+5 mg/kg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并行剖腹探查术;预处理组大鼠给予15 mg/kg异甘草素灌胃,60 min后进行麻醉及剖腹探查,方法同手术组。麻醉苏醒1 d后采用水迷宫法评价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伏隔核中磷酸化环磷酸腺苷结合蛋白(p-CREB)、即刻早期基因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预处理组的逃避潜伏时间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相关脑区p-CREB、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预处理组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素能够改善老龄大鼠全身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其改善老龄大鼠相关脑区p-CREB、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吴艳琼 许先成 李清 昌睿杰关键词:全身麻醉 异甘草素 即刻早期基因 老龄 企业高管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企业高管的健康状况,筛查影响企业高管的主要慢性病。方法收集企业高管的体检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接受体检的231名高管,男性194人占85.3%,女性37人占14.7%,40~60岁之间的受检者占88.2%。企业高管慢性病检出率较高,血粘度增高发生率为87.8%,血脂升高的发生率为79.5%,超重、肥胖达76.7%,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5.7%,脂肪肝为52.1%,肾结石为43.5%,胰腺回声异常率为52.3%,TCD检查异常率为66.2%,胆囊壁毛糙检出率为35.5%,骨密度减少发生率为39.6%,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检出率为37.5%,血尿酸增高的检出率为28.6%,血糖升高的检出率为22%,肝囊肿检出率为19.5%,LDL升高发生率为23.9%,甲状腺检查异常率为21.3%,动脉硬化发生率为17.5%,高血压病的检出率为17.4%。结论企业高管是常见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这个高危人群的筛检。 李清 郭怀兰 段鹏 陈建华关键词:高管 体检 慢性病 长管路供水系统调压措施的研究 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长管路供水系统中的水力过渡过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充分考虑了长管路供水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的边界边条件下,通过编制的复杂管路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程序对水锤过程规律性作了深入研究... 李清关键词:水力过渡过程 停泵水锤 调压室 托烷司琼在止吐外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0年 托烷司琼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3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阻断5-HT3受体发挥传统的止吐作用,成为目前临床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常用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托烷司琼除在胃肠道功能具有良好作用外,对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脏器损伤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现对托烷司琼在各器官系统中的作用和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临床治疗应用可能和价值。 于迪 龚兴瑞 张雨飞 张冰 徐思源 蒙臣 李清关键词:托烷司琼 神经保护 脏器保护 不同临床有效浓度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有效浓度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已建立的新生SD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系细胞株,将其均匀地接种到24或48孔培养板中(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孔用于分化和凋亡检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孔用于增殖周期和凋亡检测)。将细胞随机分为五组(每组5个培养孔):⑴低异丙酚浓度组(P1组):终浓度2.5μg/mL;⑵中异丙酚浓度组(P2组):终浓度5.0μg/mL;⑶高异丙酚浓度组(P3组):终浓度10.0μg/mL;⑷C组:正常(control)对照组;⑸L组:脂肪乳(introlipid)对照组。培养8 h后,5-溴脱氧尿(Brdu)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增殖和凋亡情况;72 h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抗体(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酸性蛋白(GFAP),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各类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化比率及分化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组细胞增殖周期和分化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分化细胞无明显凋亡且细胞形态正常;P2和P3组细胞增殖周期显著抑制,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凋亡比率明显升高(其中P2组P<0.05;P3组P<0.01),分化细胞的突触或轴突发育差且发生大量凋亡,未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P1组神经元分化比率高(P<0.05)。结论:中高浓度异丙酚均明显抑制新生大鼠海马区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诱发神经细胞的大量凋亡,影响到分化细胞的神经突起分支、树突棘的生长发育;低浓度异丙酚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李清 张健 陆江 王贤裕 秦成名关键词:异丙酚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分化 凋亡 氯胺酮用于椎旁阻滞预防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不同剂量氯胺酮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防治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常规抗病毒和神经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仍有剧烈疼痛的胸腰部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行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的范围为病变同侧对应脊神经节段及相邻上、下脊神经节段。L组为对照组,1%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0.5mg和曲安奈德5mg混和液;LK1组,L组用药联合0.25mg/kg氯胺酮混合液于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LK2组,L组用药联合0.5mg/kg氯胺酮,各穿刺点分别推注2.5mL。每例患者注药后30min内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精神状态等变化。各组患者3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各组于接受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VAS评分。在达到皮损痊愈和疼痛有效缓解的治疗效果后,随访10个月,项目包括疼痛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患区后遗症状等。结果与L组比较,LK1和LK2组治疗时间短(P<0.05),疗程结束时LK1和LK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过程中各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LK2组部分患者出现眩晕或精神症状。随访发现L组患者有明显的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50%,LK1和LK2组患者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低(均为5%),与L组比较,P<0.01,且症状轻微,能保持稳定疗效,精神面貌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亚剂量氯胺酮干预能治愈患者,并可有效防治疱疹后神经痛。 李清 刘菊英 秦成名 胡云 王贤裕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 氯胺酮 疱疹后神经痛 自噬在骨癌痛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3年 自噬作为一种基本的细胞内环境平衡机制,在体内通过促进细胞代谢影响骨肿瘤的外周及中枢敏化过程,参与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自噬的过程及生理功能,并着重介绍了自噬在肿瘤细胞的骨转移、骨平衡及炎症免疫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等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深入讨论自噬在BCP中的相关作用及BCP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肖静 方伟 周节 金青青 廖俊媛 吴语桐 吕靖 李清关键词:骨癌痛 自噬 肿瘤微环境 炎症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单细胞克隆系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建立NSCs单细胞克隆系。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分离NSCs后无血清技术培养,建立其克隆系并行单细胞传代克隆培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等技术对NSCs进行鉴定,分子标志物选择Nestin和Sox2。NSCs诱导分化的神经元的鉴定,标示物选择早期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tubulin),星形胶质细胞标示物为特异性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为髓鞘相关蛋白(cyclic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CNP)。结果:无血清培养法可维持NSCs生长和促进其增殖。成功建立NSCs单细胞克隆系,传代可获得大量亚克隆NSCs株团。单细胞克隆NSCs球团经早期酶消化结合后期机械吹打法传代,分散为单细胞或类单细胞后,增殖及分化能力依然存在。单细胞克隆系株经Nestin和Sox2细胞免疫荧光或RT-PCR检测均为阳性表达。在加有胎牛血清培养基条件下进行诱导分化,来自单细胞克隆系的细胞株同样可分化为神经元样、星形胶质细胞样和少突胶质细胞样3种神经细胞,即β-tubulin、GFAP、CNP免疫荧光染色分别呈阳性。结论:无血清培养可成功建立新生SD大鼠海马区NSCs单细胞克隆系,并可稳定传代增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李清 张健 陆江 王贤裕 秦成名关键词:新生大鼠 海马 神经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