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龙 作品数:45 被引量:491 H指数:8 供职机构: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基于博弈论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长珠潭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对于推进长株潭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株潭旅游合作现状。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囚徒困境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提出了构建长株潭区域旅游合作长效机制的合理建议。 李志龙关键词:长株潭 区域旅游合作 博弈论 后三峡时代洞庭湖区水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洞庭湖区水安全问题多样且严重,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频繁且严重,后三峡时代仍面临严重威胁;干旱缺水时常发生,后三峡时代有加重之势;局部地区水体污染仍较严重,存在富营养化潜在威胁;水土流失较严重,泥沙淤积、湖泊日益萎缩;血吸... 毛德华 李正最 李志龙 冯畅 胡光伟 刘东润 李景保关键词:洞庭湖区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 被引量:323 2019年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通过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体系维度解构及动力机制分析,解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以湘西凤凰县作为研究案例地,分别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1—2017年面板数据,分别计算了其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协调发展度,依此将凤凰县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了三个阶段的特征。根据演化速度函数及反映了二者变化趋势的差异的剪刀差,解析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耦合系统的演化过程。通过案例研究,解释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作用机制与演化规律,旨在为乡村振兴之乡村旅游路径选择提供政策参考。 李志龙关键词:乡村旅游 常波况下前滨剖面地形动力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在粤东后江湾多日逐时连续观测的近岸波浪、流、海滩潜水位和海滩前滨剖面地形数据,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提取了占总方差90%以上的4个显著的典型相关变量,进而分别论述了常波况下海滩前滨剖面不同部位的地形动力过程。 陈子燊 李志龙 陈建耀 刘萌伟岬间海湾岸线平衡形态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5 2007年 讨论了目前海湾岸线平衡形态经验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沿岸输沙公式入手,阐述了平衡岸线的机理模式,重新定义了平衡海湾的“下岬角”,给出了模型参数与主波向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以华南典型海湾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岸线平衡形态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拟海湾与实际稳定海湾——乌场湾间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是较抛物模型更为理想的平衡岸线模型。 李志龙 陈子燊关键词:岬间海湾 神经网络模型 聊城市耕层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010年 以山东省聊城市2007年采集的土壤样品与1985年土壤普查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聊城市20多年来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壤在有机质、氮、磷等方面有了根本提高,空间分布从西部到东部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总体养分状况良好,但钾的含量出现下降趋势。 曹建荣 董杰 刘衍君 李志龙关键词:土壤养分 KRIGING插值 基于支持向量机旅游需求预测 被引量:32 2010年 针对旅游预测中常存在旅游因子难以确定、样本容量小等特点,探讨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VR)在旅游需求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以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的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月度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入境旅游需求预测的SVR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并与神经网络模型(BPNN)的比较,其结果表明SVR模型更优于BPNN模型。 李志龙 陈志钢 覃智勇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旅游需求预测 海滩碎波带波性质的统计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002年 利用台风影响下的海滩碎波带采集的两个测点的压力波资料从频域作了处理与计算 ,对波谱形态特征 ,有效波高、峰值周期、有效波陡、波的群性因子、碎波谱的平衡域和长重力波要素等相应的波性质作了对比分析。 陈子燊 李志强 李志龙 曹健荣关键词:长重力波 岬间海湾平面平衡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06年 岬间海湾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是砂质海岸稳定与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简要回顾了岬间海湾平面形态规律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海湾平衡形态的五个模型。通过评述平衡形态模型的优缺点,指出机理分析和经验拟合相结合应该为以后海湾平面平衡形态规律的研究发展方向,并论述了我国岬间砂质海湾平面平衡形态研究的重要意义。 李志龙 陈子燊关键词:岬间海湾 海岸演变 Progress in Studies on the Equilibrium Shape of Headland-bay Shoreline 2007年 Research on the laws controlling the shoreline equilibrium shape has been one important topic of studying the evolvement and stabilization of sandy coasts.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progress on the equilibrium shape laws research, five model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odels are then discussed, 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mpirical formula integrating with analysis of mechanism should b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tudy on the headland-bay equilibrium shape laws. Final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udy on the equilibrium shape of headland-bay in China is also discussed. 李志龙 陈子燊关键词:HEADLAND-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