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宁 作品数:44 被引量:245 H指数:9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对进展期及转移性胃癌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疗方案,迄今为止,仅少数方案如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联合方案疗效被Ⅲ期试验所验证。但ECF方案中5-Fu持续滴注21天,不良反应大且不便。近来,有研究示奥沙利铂在胃癌中疗效优于顺铂,而不良反应较顺铂轻。因此,我们以奥沙利铂取代ECF方案中的顺铂,将5-Fu持续滴注21天改为5天,组成EOF5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本试验曰的是评价EOF5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或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符合人组条件的胃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50mg/m^2静脉推汴,dl;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l;氟尿嘧啶375—425mg/m^2.d1-5d静脉持续输注120h,每3周重复,每化疗2疗程评价1次疗效。对该方案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包括症状的改善)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晚期胃癌患暂17例,其中进展期胃癌无法手术的6例,术后复发转移的11例,可评价疗效者16例,其中完全有效(CR)2例(2/16,12.5%),部分有效(PR)5例(5/16,31.3%),稳定(SD)8例(50%),进展(PD)1例,其中一线治疗总有效率(ORR)50%(7/14)。主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粘膜炎、肢端麻木及消化道反应。17例患者共接受64周期EOF,厅案化疗,其中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周期百分比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各为6.3%,血红蛋白下降1.6%,血小板下降1.6%,恶心呕吐3.2%,口腔粘膜炎1.6%,手足麻木1.6%,静脉炎1.6%。其中除血小板下降外,余不良反应均未达Ⅳ度,所有周期治疗中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未有患者出现心功能异常,或新发心律失常。在未采用PICC的12例患者中,Ⅱ度以卜静脉炎达50%,5例采用PICC者无1发生静脉炎,所有患者无化疗相关死亡。� 朱晓东 王碧芸 曹军宁 曹东 洪小南 印季良关键词:胃癌 表柔比星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26 2000年 目的 分析肿瘤局部侵犯范围、全身化疗和放射治疗因素对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本院行放射治疗和化疗综合治疗。放射治疗 :主野鼻前“凸”字野 ,辅单或双侧耳前野 ,累及口咽者先用面颈联合野。鼻腔靶区中位剂量 5 4.0Gy(4 5 .2~ 71.5Gy)。颈部治疗性照射 16例 ,预防性照射 39例 ,均行全颈照射 ,35例未照射。化疗 :80例放射治疗前、中或后行COP、COPP、COMP、CHOP、COBDP方案或环甲亚硝脲化疗 2~ 6疗程 ,8例放射治疗或化疗前先行了手术切除。肿瘤局部侵犯范围分成 3个区 :Ⅰ区为病灶局限于鼻腔 (31例 ) ;Ⅱ区为病灶累及鼻腔及邻近一结构 (35例 ) ;Ⅲ区为累及鼻腔及邻近 2个或 2个以上结构 (2 4例 )。结果 本组病例中位生存期 5 8.7个月 ,5年总生存率为 46 .0 % ,无瘤生存率为 42 .5 % ,局部控制率为 92 .0 % ,远处侵犯率为 33.5 %。将肿瘤局部侵犯范围 (Ⅰ、Ⅱ、Ⅲ区 )等分别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肿瘤局部侵犯范围对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远处侵犯均有显著性影响。全身化疗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生存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示对生存率可能有影响 (P =0 .0 5 6 ) ,两分析法均显示对远处侵犯有显著影响。结论 肿瘤局部侵犯范围是影响? 张小建 蒋国梁 曹军宁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放射疗法 鼻腔肿瘤 盐酸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全国8个研究中心入组100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120 mg/m2,d1、2,每21天1个周期,最多8个周期)。主要终点指标为总反应率(ORR),次要终点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全组10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6(28~74)岁,共计化疗447个周期,中位4(1~8)个周期。93例患者完成至少2个周期治疗,可评价疗效。15例(16.1%)获得完全缓解(CR),52例(55.9%)获得部分缓解(PR),22例(23.7%)稳定(SD),4例(4.3%)进展(PD),ORR为72%,DCR为95.7%。中位随访时间26.6(2~48.4)个月,59例(63.4%)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为8.53个月(95%CI:6.518~10.542),1年PFS率(40.6±5.3)%。48例(48%)出现3/4级不良事件,3/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24%和11%。结论:苯达莫司汀治疗利妥昔单抗耐药的B细胞惰性淋巴瘤客观缓解率较高,骨髓抑制为最常见不良反应,系二线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新选择。 宋腾 张会来 王华庆 李静敏 克晓燕 曹军宁 黄慧强 张伟京 朱军 范云 冯继锋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几个新药临床研究荟萃 本文主要从抗CD20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苯达莫司汀等三种新药,探讨了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新研究进展。 曹军宁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药物治疗 靶向性 文献传递 增强剂量CTOP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的5年生存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增强剂量CTOP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效及生存期情况,探讨提高吡柔比星(pirarubicine,THP)在联合化疗方案中的剂量强度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38例初治侵袭性NHL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剂量CTOP(THP40mg/m2)和增强剂量CTOP(THP60mg/m2)方案化疗至少2个疗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收集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增强剂量CTOP与常规剂量CTOP方案相比,在不增加心脏毒性、脱发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有所改善。常规剂量组和增强剂量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47.4%、5.3%和84.2%、63.2%、10.5%;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2%、42.1%、5.3%和78.9%、57.9%、10.5%。2组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1和13个月(P=0.6681)。结论:增强剂量CTOP方案(增强THP剂量)治疗NHL,有可能提高肿瘤完全缓解率(P值未显示统计学差异)及生存率,而且不加重不良反应。 郭海宜 胡夕春 洪小南 曹军宁 印季良 李进 许立功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吡柔比星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II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109/L后停药。结果:共入组10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00例。PLT最低值(中位数)对照周期为49(5~76)×109/L,治疗周期为69(6~221)×109/L,P<0.001。PLT≤75×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7(0~26)天,治疗周期为3.5(0~28)天,P<0.001。PLT≤5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2(0~20)天,治疗周期为0(0~23)天,P<0.01。PLT≤2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0(0~9)天,治疗周期为0(0~5)天,P>0.05。从PLT最低点恢复到8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5(1~18)天,治疗周期为2(0~28)天,P<0.001。对照周期输注血小板人数为6例,治疗周期为6例,无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心悸、水肿、肌肉关节痛、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防治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曹军宁 许立功 吴晴 冯继锋 张沂平 秦凤展 徐建华 战榕 谭清和 吴昌平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化疗 10例原发性宫颈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997年 目的探讨宫颈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宫颈恶性肿瘤的0.9%,10例患者平均年龄43.6岁,7例有癌肿家族史,临床症状以阴道出血和/或白带增多为主,肿瘤形态为息肉型(4例)、糜烂型(4例)和结节型(2例)。按FIGO分期:Ⅰb期8例,Ⅱb期1例,Ⅳ期1例。本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病理类型上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性,其中弥漫型裂细胞性3例,裂-无裂细胞性4例。10例患者采用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期3~66个月,除1例术后41个月腋下转移外,9例无瘤生存。结论如果发现早,治疗适当,宫颈淋巴瘤疗效并非很差。 孙敏 曹军宁 张国玲 洪小南关键词:宫颈肿瘤 淋巴瘤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14例晚期结直肠癌 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研究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4例既往氟尿嘧啶 (5 FU)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单药伊立替康 30 0mg/m2 ,静脉点滴 ,每 3周为一疗程。全部患者以前曾接受过含氟尿嘧啶的辅助化疗 ,2例曾接受过盆腔放疗。结果 :9例患者接受 3疗程化疗 ,5例接受 6疗程化疗。 14例患者中SD 10例 ,PD 4例。常见治疗毒性为乙酰胆碱能综合征 13例 (92 .9% ) ,延迟性腹泻 11例 (78.6 %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11例 (78.6 % ) ;Ⅲ度毒性 :恶心呕吐 2例 (14 .3% ) ,延迟性腹泻 2例 (14 .3%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 1例 ;仅 1例患者发生Ⅳ度腹泻。结论 应江山 曹军宁 印季良 洪小南 许立功关键词:晚期 直肠肿瘤 伊立替康 结肠肿瘤 类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后乙型肝炎病毒的激活情况: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激活的发生率、转归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HBV激活的相关性。结果:23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29例HBsAg阳性,205例HBsAg阴性。11例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无一例发生HBV激活;18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7例(38.9%)发生HBV激活,其中3例(16.7%)死于肝功能衰竭。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激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P=0.026)。205例HBsAg阴性患者中,只有1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的患者发生HBV激活,其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P=0.000)。结论:HBsAg阳性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率较高且危害严重,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激活风险。以往感染过HBV的HBsAg阴性患者在接受免疫化疗后发生HBV激活的可能性较低,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 季冬梅 曹军宁 洪小南 孙慧 李军民 王健民 陈芳源 王椿 邹善华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药物疗法 华明阿霉素与进口阿霉素的临床比较研究 1992年 阿霉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肿瘤化疗药之一。抗瘤谱包括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呼吸道肿瘤、消化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因此阿霉素质量对广大肿瘤患者化疗效果影响甚大。1991年2月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10家医院接受广东汕头(鱼它)滨—华明药厂委托。 金杏泉 曹军宁 赵体平 吴兆求 贾友明 胡必杰 邓伟吾 万欢英 范忠泽 沈奋怡 邬伟秀 朱学宏 罗文侗 蔡冠华 卢珊 陈荣珍关键词:抗肿瘤药物 阿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