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作品数:42 被引量:178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上海市中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肾气火相关”病机与Breg相关性研究 目的:1.观察基于“脾肾气火相关病机”的健脾滋肾泻火方及其拆方对ITP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2.探讨健脾滋肾泻火方及其拆方对ITP小鼠的作用环节。3.阐明健脾滋肾泻火方与Breg相关的作用机理及ITP“脾肾气火相关”病机的... 徐静关键词:动物模型 调节性B细胞 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逐水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恶性腹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目的:1.临床实验研究部分:通过经验方“逐水方”外敷治疗脾虚湿盛型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观察“逐水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动物实验研究部分:通过“逐水方”外用的动物实验,进一步观察该方的有效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 徐静关键词:脾虚湿盛 恶性腹水 文献传递 扶正祛邪方干预早期肺腺癌术后复发转移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方干预早期肺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274例早期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照病例来源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规律服用扶正祛邪方;对照组仅单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两年复发转移率、中位复发时间、卡氏评分、肺癌相关证候积分及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的水平。结果:(1)经术后随访,两年内治疗组患者复发转移3例(2.8%),对照组患者复发转移11例(9.3%),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两年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位复发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患者咳嗽、痰血、发热、胸痛、乏力、气急症状积分总分及卡氏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早期肺癌术后患者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转移因子-α均显著升高(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正常患者比例显著升高,Treg细胞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接近空白对照组的水平。结论:扶正祛邪方不仅可有效提高早期肺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术后两年复发转移率,延长中位复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肿瘤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免疫逃逸,从而恢复机体免疫平衡,可能是扶正祛邪方干预肺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 徐静 王宇立 张素芳 骆莹滨 方志红 李雁关键词:肺腺癌 扶正祛邪方 复发转移 炎症因子 免疫逃逸 中医药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医药干预对2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r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和Cox模型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医药干预分为中医组(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中西医结合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中任意一项+中医药治疗),其中中药静脉针剂组按功效细分为(扶正药、祛邪药、扶正+祛邪药)。结果 246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6%、26%,中位生存时间为37.4个月。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14个月、45.7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4%、25%;77%、52%、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7,P=0.003)。中药静脉针剂+中药汤剂+化疗、中药静脉针剂+化疗、中药静脉针剂+中药汤剂、中药静脉针剂四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3.35个月、44.06个月、29.63个月、14.95个月,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期的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P=0.004)。中药静脉针剂中扶正组、祛邪药、扶正+祛邪药对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同时采用中药静脉针剂+口服中药汤剂+化疗疗效最优;中药静脉针剂中扶正药、祛邪药、扶正联合祛邪药对生存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方志红 李天苗 詹迎江 许荣忠 徐静 吴建春 李雁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药 预后因素 白蒺藜对光感受器细胞的抗炎、抗氧化保护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光损伤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只,采用10×10~3 Lux白炽光光照30 min建立BALB/C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光照前30 min白蒺藜给药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光照后22 h,腹腔注射二氢乙锭,2 h后摘取眼球制备冰冻切片,观察视网膜原位氧化应激状态。分别于光照后6h、24 h摘取视网膜组织,进行总RNA抽提、逆转录制备cDNA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小鼠视网膜炎症相关因子。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趋化因子CcL2(chemokine,Ccl2)、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光照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白蒺藜给药组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光感受器细胞氧化应激标志物呈显著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视网膜IL-1β、Ccl2、COX-2、TNF-α、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光损伤模型组相比,白蒺藜给药组视网膜IL-1β、Ccl2、COX-2、TNF-α、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中,白蒺藜表现出良好的光感受器细胞保护作用。抗氧化、抗炎可能是白蒺藜防治光感受器细胞损伤效应的相关机制之一。 徐静 吴晗晗 杜霄烨 陈瑜 张腾关键词:白蒺藜 光感受器细胞 炎症反应 蠲饮方内服合逐水方外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蠲饮方内服合逐水方外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BCRL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迈之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蠲饮方内服合逐水方外用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上臂周径差值、上肢功能指数评定量表(upper limb function index,UEFI)评分、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主要证候评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变化。结果观察组BCRL患者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80.00%,48/60)(P<0.05)。两组治疗后BCRL患者上臂周径差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CRL患者上臂周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CRL患者UEF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BCRL患者UE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CRL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BCRL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CRL患者肢体麻木、疼痛和上肢水肿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CRL患者肢体麻木、疼痛和上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CRL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CRL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饮方内服合逐水方外用治疗BCRL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和生存质量,及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徐静 朱为康 陈旻 郭鹏 陆俊骏 滕文静 郑诗芸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上肢水肿 扶正祛邪方对肺癌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扶正祛邪方对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MTT方法观察扶正祛邪方对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A549细胞EMT过程中上皮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以及信号分子P-Smad2/3的表达;RT-PCR检测扶正祛邪方对I型胶原诱导人腺癌A549细胞EMT过程中TGF-β3mRNA的影响。结果:(1)MTT结果显示:扶正祛邪方对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扶正祛邪方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P-Smad2/3的蛋白表达(P<0.05);RT-PCR结果显示:扶正祛邪方下调TGF-β3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扶正祛邪方对A549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2)扶正祛邪方对TGF-β1诱导人腺癌A549细胞EMT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I型胶原诱导TGF-β3mRNA表达,进而抑制Smad2/3的磷酸化,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方志红 王艳春 李雁 徐静关键词:扶正祛邪方 上皮-间质转化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肿瘤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6年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色氨酸代谢的关键酶。它在多种肿瘤中表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DO具有免疫抑制作用。IDO通过抑制CD8+T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促使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障碍,同时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招募和巨噬细胞极化等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免疫逃逸。 李赛凯 徐静 骆莹滨 吴建春 方志红 李雁关键词:3-双加氧酶 肿瘤逃逸 免疫抑制 中药对肺癌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目前,对中药调节肺癌免疫的研究侧重于药物成分和复方研究两方面。中药提取物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其中的多糖类物质多被认为是中药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主要成分,传统补益类药物中的多糖如黄芪多糖、红景天多糖、灵芝多糖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较为突出,可通过提高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等抗原提呈细胞的数量,促进其表面细胞因子的表达,加强抗原提呈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还可刺激T细胞分化,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免疫应答,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经过配伍的中药复方具有活性物质群,可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呈现多效性。中药在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良好前景,但是中药成分复杂,临床应用讲究辨证论治,需努力寻求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平衡,以促进中医药科研的标准化、客观化。 徐静 方媛 许荣忠 李雁关键词:中药 肺癌 免疫调节机制 天然免疫 适应性免疫 多糖类物质 科学控制“三高”远离心血管疾病 2024年 所谓“三高”,是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存在于同一个体中。“三高”会增加慢性病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及相关疾病负担。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人口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7.8%、12.4%、33.8%。“三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患单一疾病者明显增加。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未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增加2~4倍;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袁计红 王华 徐静 龚菁菁 顾晨艳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疾病负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 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