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腾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SM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ten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影响术后颈肩轴性痛(postoperative axial pain,PAP)病程长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至2010-0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市天津医院因颈椎管狭窄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节段开门侧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患者344例,其中出现32例PAP患者,平均随访3年以上,根据PAP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2~5个月较快和6~16个月内较慢恢复组,比较PAP两组术后6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日本矫形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增长率、末次随访较首发PAP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矫正值,术后即刻较术前颈椎屈伸度、曲度和椎管矢径矫正值,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患者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矢径、颈椎屈伸度和术后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对PAP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32例PAP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其中21例PAP术后2.8~4.8个月缓解,11例PAP术后6.9~15.5个月恢复,PAP较快改善组骨槽融合率高于较慢恢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4),门轴侧骨槽融合率系预测PAP病程长短的危险因素(OR=4.9619,P=0.0465)。结论门轴侧骨槽愈合率显著提高并获尽早确切融合,有助于缩短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PAP恢复进程。
- 巩腾巩腾苏学涛夏群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持续时间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减压术后轴性痛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轴性痛(PAP)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手术节段均≥4个。根据是否发生PAP分为两组,PAP组(12例)和非PAP组(67例)患者,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颈椎屈伸、侧弯和侧旋活动度差异,评估术前C_(2~7)节段颈椎曲度类型、大小及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PAP发作的关系。结果 PAP组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基本改善。PAP组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组术后颈椎屈伸活动度下降幅度大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颈椎不稳的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更易继发颈椎屈伸活动度的下降和颈肩PAP。
- 巩腾巩腾夏群王景贵阚世廉
- 关键词:颈椎不稳
- 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和术式适应证选择被引量:8
- 2018年
- 胸腰段脊柱(thoracolumbar vertebrae,TCV)属脊柱骨折(spine fracture,SF)常见累及区域,处于脊髓圆锥为代表上运动神经元体系和马尾神经硬膜囊内及外部分为典型下运动神经元通路交汇处,神经解剖学变异发生率高,既往选择何种手术入路、方式和辅助内固定类型,多根据损伤椎骨折粉碎或脱位程度、神经功能损害分级、后凸成角、伤椎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等综合判定,
- 巩腾巩腾苏学涛夏群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
- 即刻腰椎管手术失败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即刻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病例特点,分析其与术中操作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6月-2011年1月间共收治474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术前MRI均示中央型和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术前测量腰椎前凸角,全部经后路椎间盘髓核切除和椎板减压,其中发生即刻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45例,按照椎间盘突出类型(软突出和硬突出),手术方式(病变间盘摘除和椎间隙植入Cage或是否置入椎弓根钉)对比,分别于术前、术后2 d和末次随访行MRI检查,判断即刻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因素。【结果】45例即刻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于术后4~48 h(平均12 h),所有患者获准随访时间2~3年(平均2.4年),25例发生下肢感觉异常(1例合并脑脊液漏),20例发生踝跖屈或足趾背伸无力(2例合并腰椎轴向疼痛),术后2周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不同减压节段及术式间发生IFBSS率无差别,发生和未发生IFBSS两组间年龄、病程及腰椎前凸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间盘突出类型、术前是否用神经脱水药及致压方向对IFBSS发生与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FBSS发生与术中操作反复刺激造成神经副损伤有关,椎间盘突出类型、术前用神经脱水药于否、术式、腰椎前凸度、年龄、病程、致压方向和椎间隙减压节段均非预示IFBSS发生的危险因素。
- 王丹王景贵巩腾
- 关键词:手术操作
- 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防御保护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随交通运输的高速化、体育运动的极限化及频发的暴力意外伤害,脊髓损伤(SCI)的发生呈现:高致残率、低死亡率、治疗耗费高等特点,并业已成为全球性医疗棘手问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用以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之一,
- 巩腾冯世庆王沛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脊髓损伤防御糖蛋白激素交通运输体育运动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成形术后轴性痛相关诱发因素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utiple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tiudinal ligament,MOPLL)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征、病理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单开门椎板成形和连续节段Centerpiece开门侧钉板系统固定,治疗颈椎管MOPLL患者共计79例,其中术后轴性痛发生者12例,减压范围均不低于4个节段,比较术后轴性痛和非轴性痛患者C_(2~7)节段整体、C_(3~4)和C_(5~6)椎间屈伸术前活动度和术后矫正值,评估术后轴性痛和非轴性痛者间C_(2~7)椎体中心间距和侧块关节最大间距术后矫正值差异。结果颈肩轴性痛发作者,术后C_(2~7)屈伸运动范围下降幅度大于非轴性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轴性痛者C_(5~6)术前屈伸度大于非轴性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轴性痛者术后C_(3~4)椎间活动度矫正值大于非轴性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中心和侧块关节最大间距术后矫正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如合并颈椎失稳,易致减压范围内各椎间屈伸度变化程度失衡和周围软组织应力动态失衡,继发术后轴性痛发生。
- 巩腾巩腾夏群王景贵
-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 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病程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颈肩轴性痛病程长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因椎间关节硬化型颈椎病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分别在我院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非融合减压,辅助开门单侧Centerpiece微型板钉系统固定术后发生颈肩轴性痛(PAP)患者32例的治疗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后PAP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两组,即:≤3个月改善者17例和>3个月改善者15例,比较两组术后影像学资料矫正值,包括: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颈椎弧弦距、颈椎曲率指数、颈椎曲度角、椎板开门角和门轴侧骨槽位置,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对PAP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32例术后早期发生PAP患者的资料,经保守治疗后均有基本缓解,均获得随访时间19~40个月,中位数27个月,PAP≤3个月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门轴侧融合率高于PAP术后病程>3个月后改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40)。术后3个月门轴侧融合率是影响单开门成形术后PAP持续时间长短的独立易感高危因素(OR=4.962,P=0.047)。结论有效提高术后早期椎板门轴侧骨槽融合率,是缩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PAP持续时间的关键。
- 巩腾巩腾王景贵
- 关键词:持续时间
- 胸腰段脊神经根走行过程的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
- 目的探讨常规冠状、矢状和水平轴位薄层断层解剖学切片研究在观测胸腰段脊神经根走行过程中各相关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明确脊神经根在冠状、矢状和水平轴位断面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将3个成人胸腰段脊柱标本, 用改良...
- 冯世庆巩腾
- 文献传递
- 颈椎管狭窄椎板切除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机制。方法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患者总计158例(减压范围均在3个节段以上),发生术后并发症而经再次前路手术或保守治疗者16例(A组)与未发生并发症者142例(B组),皆于手术前、后行脊髓功能JOA评分及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检查,随访时间2~5年。结果A组患者于首次后路减压3个月后其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症状逐渐缓解,A组和B组患者间的脊髓JOA评分改善程度、体感神经诱发电位波幅和潜伏期变动率在术前及术后2年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仅在术后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后路手术后并发症系术中颈脊髓继发损伤致炎性反应加重,发生短暂脊髓组织可逆性再灌注损伤所致,经适当治疗可基本恢复;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与弓弦效应不呈正相关,而术后并发症发生却与其有一定关联。
- 巩腾王沛冯世庆
- 关键词:JOA评分再灌注损伤
- 髓磷脂相关衍生物与脊髓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 2006年
-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髓鞘产生的抑制神经生长相关因子。针对不同的神经元细胞及其所处的微环境,髓磷脂相关衍生物以不同区域位点与对应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抑制作用及程度亦不同。应用髓磷脂相关衍生物抑制剂或其受体阻断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轴突再生能力。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髓磷脂相关神经再生抑制物有勿动蛋白、髓磷脂相关糖蛋白、少突细胞髓鞘相关糖蛋白、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及新近发现的ephrin-B3等物质。该文就髓磷脂相关衍生物与脊髓损伤后再生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通过对上述各物质微观结构及分布特点的研究,探讨在不同微环境或与其他物质共存条件下,髓磷脂相关衍生物抑制脊髓损伤后再生的机制。
- 巩腾冯世庆
- 关键词:髓磷脂脊髓损伤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