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由阴转阳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分泌治疗组42例及传统治疗组36例。内分泌治疗组在术后口服三苯氧胺10 mg/次,2次/d;传统治疗组术后不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随访效果并对两组的3年、5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内分泌治疗组复发转移16例(38.1%),各种原因死亡11例(26.2%);传统治疗组复发转移22例(61.1%),各种原因死亡18例(50.0%),内分泌治疗组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内分泌治疗组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8%(31/42)、61.9%(26/42),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42)、73.8%(31/42);传统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0%(18/36)、38.9%(14/36),总生存率分别为61.1%(22/36)、50.0%(18/36)。内分泌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结论内分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
- 江歌丽周鑫曹勇女何笑冬罗杰朱宁生
- 关键词: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化疗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p7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p73基因G4C14–A4T14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利用SequenomMassArray iPLEX GOLD系统,对17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p73基因G4C14–A4T14多态性检测,并以t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原发灶大小的相关性;以χ2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化学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p7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原发灶大小、绝经状况、TNM分期、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p53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中GC/G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78.9%vs 57.6%,χ2=5.741,P=0.017);p7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对蒽环类药物的化学治疗敏感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73基因G4C14–A4T14多态性与三阴性乳腺癌显著相关,携带GC/GC基因型的乳腺癌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 周鑫吴诚义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P73基因多态性
- p73基因与乳腺癌
- 2003年
- p73基因作为p5 3基因家族新发现的成员之一 ,其编码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p5 3蛋白很相似 ,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73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
- 周鑫孙治君
- 关键词:P73基因乳腺癌
- CD44^+/CD24^(-/low)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敏感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CD44+/CD24-/low的表达及其与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敏感度的关系。方法 91例乳腺癌接受含蒽环类药物的术前新辅助化疗,2~4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双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化疗前后CD44+/CD24-/low的表达,t检验分析化疗前后CD44+/CD24-/low细胞比例的变化,χ2检验分析乳腺癌CD44+/CD24-/low表型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中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为39.6%(36/91),在接受含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较化疗前明显增加(P=0.028)。CD44+/CD24-/low阳性组ER阳性率明显低于CD44+/CD24-/low阴性组(25.0%vs.47.3%,P=0.033)。三阴性乳腺癌中CD44+/CD24-/low阳性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61.9%vs.32.9%,P=0.017)。CD44+/CD24-/low表型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关系(P>0.05)。CD44+/CD24-/low阳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CD44+/CD24-/low阴性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69.1%,P=0.542);CD44+/CD24-/low阳性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CD44+/CD24-/low阴性组(38.9%vs.18.2%,P=0.028)。结论 CD44+/CD24-/low细胞仅存在于部分乳腺癌,CD44+/CD24-/low表型与ER(﹣)、三阴性乳腺癌相关,CD44+/CD24-/low表型与乳腺癌对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敏感度相关,CD44+/CD24-/low表型可能成为乳腺癌临床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 周鑫吴诚义
- 关键词:乳腺癌
- p7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p73基因G4C14-A4T14多态性与中国重庆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 iPLEX GOLD系统对170例乳腺癌患者和178例健康者对照的p73基因G4C14-A4T14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73基因G4C14-A4T14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0,P=0.253;χ2=2.195,P=0.138);与携带GC/AT和AT/AT基因型的个体比较,携带GC/GC基因型的个体患三阴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992,95%CI=1.300~6.890,P=0.010).结论:p73基因G4C14-A4T14多态性与中国重庆地区汉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GC/GC基因型是中国重庆地区汉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易感基因型;携带GC/GC基因型的乳腺癌可能预后不良.
- 周鑫吴诚义
- 关键词:乳腺癌P73基因多态性肿瘤易感性
- 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胸肌间淋巴结(IPNs)的检出率、转移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作者对2004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171例行胸肌间淋巴结病理检查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PNs的栓出率为25.7%,转移率为9.9%。IPNs转移患者肿瘤原发灶较大,临床分期较晚,腋尖群淋巴结转移率高,ER阳性率较低。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IPNs进行常规清扫,单列送病理检查,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对于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鑫杨家祥朱宁生刘晓渝向前江歌丽
- 关键词:乳腺癌
- 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VEGF变化规律 ,探讨VEGF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6 3例良恶性乳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 ,并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和程度的差异。结果 :复发乳腺癌、无复发乳腺癌和多原发乳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均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高 ,复发乳腺癌VEGF阳性表达程度高于无复发乳腺癌和多原发乳腺癌。结论 :VEGF可反映癌细胞侵袭转移活性 ,VEGF过表达预测乳腺癌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 孙治君周鑫姚榛祥管小琴李圆圆
-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
- CD24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CD24基因多态性与重庆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iPLEX GOLD系统对170例乳腺癌患者和178例健康者对照的CD24基因rs3838646和rs52812045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D24基因rs3838646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P=0.17;χ2=2.29,P=0.13);以绝经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携带CA/CA基因型的绝经前个体比较,携带Del等位基因的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OR=0.51,95%CI 0.26~1.00,P=0.0485)。CD24基因rs52812045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在乳腺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7,P=0.07;χ2=3.05,P=0.08);与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比较,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患乳腺癌发病风险显著降低(OR=0.47,95%CI 0.23~0.95,P=0.04)。结论:CD2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重庆地区汉族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但尚须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检测加以证实。
- 周鑫曹勇罗杰曾晓华
- 关键词:乳腺癌CD24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 乳腺癌中p73α和p53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p73α、p53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术前未行放疗、化疗)的手术切除标本12例,体外分离细胞作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表阿霉素(EPI)、丝裂霉素(MMC)、5-氟脲嘧啶(5-FU)、顺铂(DDP)4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相对抑制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分析乳腺癌细胞p73α、p53的表达.结果:0.1×PPC浓度时乳腺癌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MMC(42%)、EPI(33%)、5-Fu(17%)、DDP(17%);p73α(+)的乳腺癌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均高于p73α(-)的乳腺癌细胞(P<0.05),p73α阳性表达程度与乳腺癌细胞对EPI、MMC、5-Fu、DDP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6,P<0.05;r=0.744,P<0.05;r=0.674,P<0.05;r=0.721,P<0.05).结论:p73α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有关.
- 周鑫孙治君
-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敏感性
-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例被引量:3
- 2011年
- 病例1:患者女性,41岁。因"右乳肿块反复切除3次,再次复发肿块2月伴进行性增大及破溃数天"入院。1993年患者因右乳上方条索状肿块,表面伴红色结节,外院行肿块切除术;2004年右乳切口处长出肿块,约鸡蛋大小,表面仍伴红色结节,于外院行肿块切除术;2006年右乳原切口处再次长出肿块,呈进行性增大,伴皮肤破溃、出血,再次于外院行肿块切除术;上述3次手术后均未行病理检查。专科检查:
- 周鑫
- 关键词: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