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周利

周利

作品数:69 被引量:701H指数:14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9篇污泥
  • 16篇水处理
  • 15篇污泥膨胀
  • 13篇丝状菌
  • 13篇污水
  • 10篇脱氮
  • 8篇丝状菌污泥膨...
  • 8篇废水
  • 6篇污水处理
  • 6篇硝化
  • 6篇活性污泥
  • 6篇废水处理
  • 5篇营养化
  • 5篇生物脱氮
  • 5篇水厂
  • 5篇降解
  • 5篇反硝化
  • 5篇富营养化
  • 4篇水库
  • 4篇水质

机构

  • 56篇青岛理工大学
  • 15篇北京工业大学
  • 1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2篇深圳职业技术...
  • 7篇哈尔滨建筑大...
  • 4篇深圳信息职业...
  • 3篇青岛建筑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群马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北控水务(中...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深圳市水质检...
  • 1篇山东省调水工...
  • 1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中持(北京)...

作者

  • 68篇周利
  • 23篇彭永臻
  • 12篇朱佳
  • 8篇高静思
  • 6篇王淑莹
  • 5篇高春娣
  • 5篇李凌云
  • 4篇祝贵兵
  • 4篇冉治霖
  • 4篇杨庆
  • 3篇丁峰
  • 3篇夏恩思
  • 3篇甘立友
  • 3篇刘灵菊
  • 3篇曾薇
  • 3篇李盼盼
  • 3篇李鹏
  • 3篇陈志强
  • 2篇吴昌永
  • 2篇张涛

传媒

  • 8篇环境科学学报
  • 8篇中国给水排水
  • 7篇工业水处理
  • 4篇市政技术
  • 3篇环境工程
  • 3篇水处理技术
  • 3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生态科学
  • 2篇青岛建筑工程...
  • 2篇城镇供水
  • 2篇青岛理工大学...
  • 2篇供水技术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哈尔滨建筑大...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中试(一)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被引量:66
2006年
应用A/O生物脱氮中试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从pH、污泥浓度(MLSS)、自由氨(FA)、温度、污泥龄(SRT)、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A/O工艺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O浓度是A/O工艺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主要因素,由FISH检测发现长期控制低DO浓度(0.3~0.7 mg·L^-1)可以导致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淘洗,从而实现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率,试验获得平均亚硝酸氮积累率为85%,有时甚至超过95%.提高DO浓度,1周内亚硝酸氮积累率从85%降到10%,继续维持低DO浓度,大约需要2个污泥龄时间才可重新恢复到较高的亚硝酸氮积累率(>75%).低DO浓度下,试验初期污泥沉淀性能随着亚硝酸氮积累率的增加而变差,而在试验后期,无论亚硝酸氮积累率多高,污泥沉淀性能一直很好,SVI值处于80~120 mL·g^-1。
马勇王淑莹曾薇彭永臻周利
关键词: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FISH
优化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设计参数被引量:23
2004年
 结合实际处理工艺,采用模型探讨了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设计中需考虑的参数(如进水流量分配、回流污泥量、溶解氧控制、碳源和碱度的投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祝贵兵彭永臻周利马勇张新兰
关键词: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影响因素
SBR法在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介绍了SBR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运行模式和优点,列举了SBR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实例。根据SBR反应器自身特点,可以衍生出以SBR反应器为主的多种新工艺,如PAC-SBR、两段SBR、多段SBR和预处理SBR。实践证明,采用SBR法处理各种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时,对CODCr、BOD5、氨氮、总磷和色度都有较高的去除率,处理后出水均达标排放。SBR法在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中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李凌云周利彭永臻杨庆
关键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难降解废水废水处理
间歇曝气A^2/C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为降低氧化沟工艺的运行成本,研究了连续进水间歇曝气缺氧(Anoxic)-厌氧(Anaerobic)-Carrousel氧化沟(A2/C)工艺.采用A2/C氧化沟模型运用连续进水间歇曝气模式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强外源反硝化是提高脱氮效率的关键.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回流比,能够提高间歇频率,减小各污染指标在反应系统中的积累.在曝气1h,停止曝气3h,回流污泥比200%的模式下(模式Ⅱ),出水CODCr,NH4+-N和TN分别为40~50mg·L-1、3.0~5.7mg·L-1和10.2~12.5mg·L-1.3个模式在1个周期内平均曝气量分别为连续曝气过程的66%、50%、44%.模式Ⅱ中在线监测仪表数据分析显示,曝气过程中出现NH4+-N氧化的终点———在pH曲线上表现为出现“氨谷”,若利用在线监测仪表在曝气阶段采用自动控制,则可避免过量曝气.采用实际城市污水,应用中试试验模型,能够为实际生产提供重要技术参数,为原有氧化沟工艺技术改造提供支持.
侯红勋彭永臻叶柳王建龙周利
关键词:间歇曝气城市污水生物脱氮中试
生物电极脱氮工艺的在线模糊控制研究(一)被引量:58
1999年
在硝酸态氮污染水脱氮处理的新方法———生物电极法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该工艺的过程控制方法和在线模糊控制系统。介绍了生物电极法在线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和控制变量变化量的换算与计算方法,给出了其模糊控制系统流程图。为解决具有非线性、时变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复杂系统控制问题开创了新的思路。
彭永臻王淑莹周利周利许燕青
关键词:水处理脱氮模糊控制
青岛中山路商业街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设计
2016年
旧城区的发展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已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以青岛中山路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挖掘、现状建筑测绘、综合分析评估对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街区保护性改造.就历史建筑实现保护与传承发展提出保护性改造的方案,并举例论述保护与改造的方法.
周利徐飞鹏
关键词:历史建筑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微观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污泥膨胀是一个世界难题。尽管各国科学家们对污泥膨胀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却至今还没有一种较为彻底的解决方法。由于存在缺陷,药剂法只适合临时应急使用。控制污泥膨胀通用方法的缺乏,使研究者开始关注丝状菌的微观研究。目前,研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热点之一是鉴别出引起污泥膨胀的特定丝状菌,然后应用PCR扩增技术、原位杂交技术以及微电子自动射线照相等技术研究这些特定丝状菌的生理生态特征,试图找到可以避免这些特定丝状菌引起膨胀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限制这些丝状菌过度生长。
夏恩思周利李鹏甘立友刘灵菊
关键词:丝状菌丝状菌膨胀
活性污泥法中泡沫问题的产生与控制技术被引量:43
2000年
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产生泡沫的危害、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 :诺卡氏菌群(Nocardiaamarae ,Nocardiapinensis) ,微丝菌 (Microthrixparvicella) ,放线菌 (Actinomycetes)的过量增殖是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它与温度、pH值、F/M值及底物种类 ,工艺运行条件密切相关 ;结合活性污泥动力学、污泥膨胀理论和工程实践 ,综合控制泡沫的技术措施有 :控制MCRT与选择器技术、SFW技术。
丁峰彭永臻董文艺王淑莹高春娣周利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选择器废水处理
超声波除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14年
就超声波技术在藻类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超声波技术的基本原理,超声波参数对除藻效果的影响及超声波技术与其他技术联用的除藻效果。由于超声波技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去除地表水中藻类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张璐周利
关键词:超声波技术除藻水质安全
香菇草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化感作用的研究
2020年
利用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控制有害藻类水华是一种经济,有效,生态安全性高的控藻方法,为探究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的化感作用,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香菇草根部浸提液(0,2 g·L^-1,4 g·L^-1,6 g·L^-1,8 g·L^-1和10 g·L^-1),研究浸提液对伪鱼腥藻叶绿素a浓度,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r ETR)以及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草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有化感抑制效果,半效应浓度(EC50,96h)值为9.33 g·L^-1。低浓度添加量组(2 g·L^-1,4g·L^-1)伪鱼腥藻的ρ(Chla)、Fv/Fm、rETR和SOD值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对伪鱼腥藻作用不明显;高浓度添加量组(6 g·L^-1,8 g·L^-1和10 g·L^-1)对伪鱼腥藻化感抑制作用明显,伪鱼腥藻的ρ(Chl a)、Fv/Fm和r ETR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藻的生物量和光合能力都明显降低,SOD活性在第1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藻类可能发生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在培养结束后添加量为6 g·L^-1,8 g·L^-1和10 g·L^-1试验组ρ(Chl a)抑制率分别为32.03%,53.18%和66.02%,添加量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
周利姚苗苗匡兵高静思朱佳
关键词:化感作用叶绿素A叶绿素荧光参数SOD活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