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锋
作品数:
4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顺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张斌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史成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马炳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吴力群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胰十二指肠
3篇
胰十二指肠切...
3篇
胰十二指肠切...
3篇
十二指肠
3篇
十二指肠切除
3篇
十二指肠切除...
3篇
术后
3篇
切除
3篇
切除术
3篇
并发
3篇
并发症
2篇
胰腺
2篇
术后并发
2篇
术后并发症
2篇
切除术后
2篇
后并发症
1篇
血管
1篇
血管内皮
1篇
血管内皮生长...
1篇
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4篇
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4篇
马炳奇
4篇
史成宇
4篇
吕海锋
4篇
张斌
4篇
张顺
3篇
吴力群
2篇
张胜龙
传媒
1篇
中华肝胆外科...
1篇
齐鲁医学杂志
1篇
中国普通外科...
1篇
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1篇
2014
2篇
2013
1篇
2012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胰腺癌组织Stat3、HIF-1α与VEGF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49例胰腺导管腺癌和lO例正常胰腺组织中Stat3、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Stat3、HIF-1α、VEGF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0.0oA,而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73.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323~14.429,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3.287~14.352,P〈0.05),HIF-l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9.511、5.200,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9—9、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X2=6.005~11.876,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3种因子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729~0.792,P〈0.05)。结论Stat3、HIF-lα、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tat3可能直接或者通过HIF-1α间接促进VEGF的表达。
吕海锋
马炳奇
张顺
张斌
史成宇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接受PD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PD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12.6%(16/12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总蛋白、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血清白蛋白均值是影响PD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5岁)、胰腺质软、手术时间长是PD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胰腺质软、手术时间长是影响PD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专业化的队伍,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的关键。
马炳奇
张顺
张斌
吴力群
史成宇
吕海锋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并发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127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PD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6%(30/127),高龄(>65岁)、术后长期低白蛋白血症(<28 g/L)的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高龄患者要慎重对待、仔细处理,排除禁忌证后可予手术治疗。对于术前、术后存在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需要及时纠正并维持在30 g/L以上。
马炳奇
张顺
张斌
吴力群
张胜龙
史成宇
吕海锋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PD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D术后出血34例,发生率8.1%;死亡7例,死亡率20.6%。其中,早期出血19例,晚期出血15例;腹腔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14例。再手术19例中死亡3例(15.8%)。早期出血的死亡率低于晚期出血(P〈0.05)。结论术中精细操作、确切止血,术后预防胰瘘、胆瘘及胰肠或胆肠吻合口周围积液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及时果断的再手术止血是治疗术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马炳奇
张顺
张斌
吴力群
张胜龙
史成宇
吕海锋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