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珊
-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对胰岛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观察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对胰岛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INS-1细胞购自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糖刺激实验中,INS-1细胞被分为实验组(50 mg/L胰岛新生相关蛋白与INS-1共培养)和对照组,经2.8、16.7 mmol/L含葡萄糖1640培养液刺激1 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另设立24、48 h组,分别以1、10、25、50、100、250、500 mg/L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S-1细胞共培养,24或48 h后检测吸光度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中,INS-1细胞被分为实验组(50 mg//L胰岛新生相关蛋白与INS-1共培养)和对照组,检测PCNA、Cyclin d1、Cdk4、P27、p38MAPK、JNK mRNA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8 mmol/L葡萄糖刺激下,实验组胰岛素释放量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16)、(39±9)mU/L,t=3.96,P<0.05];16.7 mmol/L葡萄糖刺激下,实验组胰岛素释放量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8±9)、(46±10)mU/L,t=4.72,P<0.01].随着胰岛新生相关蛋白浓度增加,INS-1细胞增殖更为明显,具有剂量依赖性,且刺激48 h的效应强于24 h.50 mg/L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干预24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CNA、Cyclin d1、Cdk4 mRNA表达上调(t值分别为7.64、5.98、12.87,均P<0.01),P27、p38MAPK、JNK mRNA表达下降(t值分别为10.61、27.64、2.95,均P<0.05).结论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干预后,INS-1细胞胰岛素释放水平增加,胰岛细胞数量增多,这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 查敏徐宽枫陈恒许馨予钱莉单珊张梅杨涛
- 关键词:胰岛细胞增殖基因表达
- SLC30A8基因rs13266634位点C/T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易患性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SLC30A8基因rs13266634位点C/T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就诊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及其25家合作单位的351例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其中男183例,女168例,平均年龄(20±11)岁。同期于江苏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选取429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01例,女228例,平均年龄(23±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SLC30A8基因rs13266634位点C/T多态性分析。检索Pubmed及中文期刊CNKI数据库,入选有关SLC30A8基因rs13266634位点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SLC30A8rs13266634基因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比值比(OR)为0.96,95%可信区间(95% CI)=0.79~1.18,P=0.71]。共有5篇文献纳入nleta分析,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0646例,健康对照者10242名。2组异质性检验,2为0%,异质性检验P值为0.595,无显著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纳入研究的合并OR值为1.02,95%C/为0.98~1.06,P值为0.38。Begg’s检验中P值为0.155,即纳入研究无发表偏倚。结论病例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均表明SLC30A8基因rs13266634位点C/T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易患性无显著关联。
- 钱莉徐宽枫刘璇单珊杨涛
- 关键词:糖尿病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异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异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45例,测定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肾功能及尿ACR等。分别根据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ACR水平进行分层。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研究人群中,尿ACR的异常率为21.6%,其中微量白蛋白尿20.4%,大量白蛋白尿1.2%。②不同年龄组患者尿ACR水平〈40岁组(26.4±34.2)mg/g、≥40~50岁组(33.7±68.5)mg/g、≥50~59岁组(38.6±94.9)mg/g、≥60~69岁组(33.9±60.8)mg/g、≥70岁组(48.9±62.4)m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0,P〉0.05)。③异常尿ACR组FPG、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正常尿ACR组患者(t值分别为-2.547、-2.144、-2.113、-4.663,P〈0.05或〈0.01),高密度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正常尿ACR组(t=2.216,P〈0.05)。④HbA1c≥6.5%组的尿ACR水平与HbA1c〈6.5%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5,P〉0.05),HbA1c≥6.5%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尿ACR水平显著高于血压正常患者(t=-2.472,P〈0.05)。HbA1c〈6.5%组患者尿ACR比值水平与BMI、FP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4、0.559,均P〈0.05);HbA1c≥6.5%组尿ACR水平与SBP、舒张压(DBP)和FP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6、0.169、0.182,均P〈0.05);⑤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尿ACR的主要因素包括FPG、SBP、肌酐(Cr)。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ACR水平异常的发生不受年龄的影响,与血压及FPG有关。
- 张梅杨涛付麒刘璇单珊钱莉周红文
- 关键词:白蛋白尿
- 海藻酸-壳聚糖-磷酰胆碱微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磷酰胆碱修饰的新型海藻酸-壳聚糖微囊包裹胰岛对微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静电微囊发生技术获得磷酰胆碱修饰的海藻酸-壳聚糖微囊;利用考马斯亮蓝法分别测定单纯壳聚糖和磷酰胆碱修饰的壳聚糖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量;将海藻酸.壳聚糖-磷酰胆碱微囊(实验组)和海藻酸一壳聚糖微囊(对照组)分别植入小鼠腹腔,4周后回收微囊,HE染色评价囊周纤维化情况;采用葡萄糖刺激试验评价微囊胰岛和单纯胰岛的胰岛素释放功能。结果单位质量的壳聚糖及磷酰胆碱修饰物所吸附的蛋白质量分别为189.4μg/mg和90.5μg/mg(t=5.5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囊植入腹腔后,实验组囊表面细胞反应较对照组轻微,未见明显的纤维化形成;实验组微囊包裹胰岛与单纯胰岛在低糖溶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是(3.298±1.680)μIU/ml和(4.299±1.159)μIU/ml(t=1.096,P〉0.05),而在高糖溶液中分别是(11.783±4.175)μIU/ml和(12.875±2.268)μIU/ml(t=0.51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酰胆碱修饰可提高海藻酸一壳聚糖微囊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不影响微囊胰岛生物学功能,更适用于微囊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
- 单珊刘璇李含陈恒徐宽枫张弢张梅杨涛
- 关键词:微囊壳聚糖磷酰胆碱生物相容性胰岛移植
- 病程和体重对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分析病程和体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病程组3个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INSR30、INSR120)与初诊断组的变化,并比较超重和肥胖患者的3个胰岛素分泌指数和相同病程非肥胖患者的差异。结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随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与初诊断组相比,病程超过2年后统计学差异显著。超重和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强于同病程的非肥胖患者,但病程达15年以上时这种差异消失。病程2~4年的超重和肥胖患者INSR30、INSR120与初诊断组比较分别升高9.40%、5.39%,与非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随病程延长而逐步衰退,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分泌能力和随病程变化模式与非肥胖患者间存在差异。
- 孙敏付麒刘璇单珊钱莉蔡赟杨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病程体重
- HbA_1c和空腹血糖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索HbA_1c及FPG筛查糖尿病(DM)的应用价值。方法南京地区参加体检的未诊断糖尿病1330例,测定FPG和HbA_1c,予标准化早餐后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FPG和HbA_1c筛查糖尿病的效果。结果按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本研究人群DM患病率为6.8%。采用ROC曲线判断,与DM状态相关的FPG临界点为6.1mmol/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96.3%;HbA_1c临界点为6.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5%和88.8%。当采用FPG≥6.1mmol/L或HbA_1c≥6.1%作为标准时,敏感性达到92.3%,同时有较好的特异性81.2%。结论单独使用FPG较HbA_1c在筛查DM中具有稍高的价值,为了最大限度的筛查DM患者,建议对6.1mmcl/L≤FPG≤7.0mmol/L或HbA_1c≥6.1%的患者行OGTT以明确有无糖尿病。
- 俞丹向爱华邓红英陈素芬蔡亚华刘璇单珊钱莉付麒王知笑范红旗张梅王虹杨涛朱广家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国产胰岛素放射免疫检测系统的现状与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调查研究目前国内胰岛素(INS)放射免疫检测系统的现状。方法首先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140份,选用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四种国产INS放射免疫诊断试剂盒(国产a、b、c、d)对上述血清进行检测,根据E170检测的血清INS水平特点,把检测数据分为四组;其次,人工配制低、高浓度INS混合血清2份,分别用国产放免诊断试剂盒重复检测20次并计算批内变异系数(CV%);另外又收集E170检测血清INS≤10μIU/mL血清68份,用国产a试剂盒检测,然后对二者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所得回归方程用来校正国产a水平1组INS数据,再将校正后数据与E170数据做配对t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1)对四种国产放射免疫诊断试剂盒INS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四个水平组的F值分别是46.7、13.8、9.6、9.2,P值均小于0.001。(2)四种国产试剂低和高浓度混合血清批内CV%均控制在10%以内。(3)与E170检测结果(5.4±2.5)μIU/mL相比,校正后国产a试剂检测水平1组血清INS含量为(5.6±1.6)μIU/mL,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49,P>0.05),校正前后相关系数r均为0.49。结论国产胰岛素放射免疫检测系统间缺乏可比性和溯源性,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INS参考系统来提高检测系统的溯源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 付煜单珊陈恒徐宽枫杨涛
-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溯源性
- 胰岛再生治疗的前景
- 2011年
-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主要目的,尚无有效恢复受损胰岛功能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胰岛再生治疗将是一种可以恢复受损胰岛功能、改变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崭新治疗手段。目前现有的噻唑烷二酮、肠促胰岛素及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治疗,虽然不是一类新的胰岛再生药物,但其具有一定的促进胰岛再生、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体外诱导β细胞再生也将为胰岛移植提供新的来源,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曙光。
- 单珊郑旭琴杨涛
- 关键词:噻唑烷二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