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雁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41)Am(NO_3)_3在大鼠伤口局部组织中的扩散
- 1990年
- 本文介绍^(241)Am(NO_3)_3污染大鼠伤口后在局部组织中扩散的实验观测结果。实验大鼠每3只为一组,共10组,分别于污染伤口后的3小时至90天期间活杀,对伤口局部组织作冰冻切片,测量切片上的γ放射性,观察^(241)Am(NO_3)_3污染伤口后沿水平方向向伤口周围组织及沿垂直方向向伤口深部扩散的范围和速度。实验结果提示伤口的早期处理一般应在污染后6小时之前进行,手术切除范围最少为距伤口边缘8mm、深6mm;中期处理一般应在污染后的5天之前,手术切除范围应在距伤口边缘10mm、深7mm。
- 刘雁玲
- 关键词:镅241伤口扩散创面感染
- 4例高剂量电子束照射所致皮肤深层剂量估算及临床治疗
- 1996年
- 本文报道了4例高剂量电子束照射引起的皮肤深层损伤。1例由于EJ—22型静电加速器关机后即刻取样引起,另3例为意外受到EPS加速器高能电子束的照射。4例均为男性,年龄在28岁-51岁之间。受照部位为面部及四肢,面积在1%-55%间。用热释光测量技术测量并估算的受照人员表皮基底层(皮肤浅表,7mg/cm2)吸收剂量为45—200Gy,3例还估算了皮肤深层3.5mm范围内不同深度处的电子照射吸收剂量,并绘出了深部剂量分布图。本文还对受照人员皮肤的辐射效应及转归、临床治疗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刘雁玲郝铸仁崔高显
- ^(137)Cs 污染大鼠皮肤伤口后的动态分布及其医学处理
- 1998年
- 本文用137Cs(NO3)3污染大鼠皮肤伤口后,观察了137Cs自伤口转移到体内主要脏器和组织内的动力学变化及其医学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37Cs极易经伤口吸收进入体内。伤口污染后30min即有87.5%的137Cs转移到体内。137Cs在伤口局部的存留量及其在内脏主要器官内的沉积量有一定动态变化规律,并能分别拟合为数学方程。137Cs污染伤口后的医学处理效果不尽满意,相对而言,普鲁士兰的阻吸收作用稍优于按相等时间内采取手术切除的疗效。因此,在处理这类事故时,可首先考虑给阻吸收药物。
- 刘雁玲
- 关键词:伤口污染铯137皮肤接触
- 2例^(56)Mn引起的β射线皮肤辐射损伤病例
- 1993年
- 本文报道了2例^(56)Mn 引起的β射线皮肤辐射损伤病例。根据现场调查、模拟事故发生情况及对受照材料的理化分析,确定皮肤的辐射损伤主要由^(56)Mn 的β射线所引起。估算皮肤7 mg/cm^2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例1右手为22.9 Gy,左手为15.2 Gy;例2右手局部为5.2 Gy。例1于受照后20余天,双手相继出现水泡,临床诊断为双手Ⅱ度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例2右手拇、食指尖仅出现干燥、脱屑,临床诊断为Ⅰ度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2例经冶疗后均痊愈。
- 刘雁玲张志平阳天均刘宏才
- 关键词:Β射线皮肤
- 胆石中11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用原子吸收先谱等技术定量分析了30例胆结石样品中的Ca、Na、P、K、Mg、Fe、Cu、Zn、Mn、Sr、和Pb。结果表明,这些元素总量占胆石总重的2.27%。Ca、Na和P共占97%;其中尤以Ca为最多,约占85%。胆总管结石中的Fe和Cu含量显著高于胆囊内单个结石的含量(P<0.05);以胆红素为主的结石中,这两种元素含量比胆固醇为主的结石也显著增高(P<0.05)。
- 刘雁玲田荣尹协瑜冀绍伟
- 关键词:胆结石无机元素
- β射线所致皮肤损伤的远期效应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1996年
- β射线所致皮肤损伤的远期效应及疗效观察刘雁玲,张志平,高鑫苓核工业厂矿和科研单位中发生的皮肤放射性损伤绝大多数由β射线引起。为深入了解这类皮肤损伤的局部病变发展过程的量效关系和远期效应,以及治疗严重皮肤损伤病例的远期疗效,本文作者对25例β射线所致皮...
- 刘雁玲张志平高鑫苓
- 关键词:皮肤损伤Β射线预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