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曦娇

作品数:39 被引量:198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成像
  • 14篇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影像
  • 8篇影像学
  • 7篇胰腺
  • 7篇细胞
  • 6篇影像学表现
  • 6篇肝细胞
  • 5篇胃肠
  • 5篇细胞癌
  • 5篇CT
  • 5篇GD-EOB...
  • 4篇术后
  • 4篇胃肠道
  • 4篇肝细胞癌
  • 4篇肝移植
  • 4篇X线
  • 4篇
  • 4篇肠道

机构

  • 39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肿瘤医...
  • 2篇乐山市人民医...
  • 2篇三亚市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第四人...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 1篇通用电气医疗...

作者

  • 39篇刘曦娇
  • 35篇宋彬
  • 23篇黄子星
  • 6篇刘洋洋
  • 6篇李峥艳
  • 6篇陈光文
  • 6篇唐鹤菡
  • 5篇陈国勇
  • 4篇吴苾
  • 4篇袁放
  • 4篇张威
  • 4篇张羲娥
  • 4篇蔡磊
  • 4篇李莉
  • 3篇魏毅
  • 3篇钟欢欢
  • 3篇张薇薇
  • 3篇伍兵
  • 2篇刘丹
  • 2篇曾涵江

传媒

  • 20篇中国普外基础...
  • 8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综合评述影像学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及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影像检查策略。结果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影像学评价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能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移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从而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肝移植术前供、受体筛选和术后随访、并发症的监测有重要价值。影像科医生应熟悉并掌握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各种影像学表现。
刘曦娇宋彬陈光文
关键词:肝移植围手术期影像学
活体肝移植术后受体胆系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受体胆系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2007-01/2011-03在我院接受活体肝移植的患者119例,回顾性分析其在术后随访的多层螺旋CT(MDCT)及MRI图像,重点观察胆道系统,观察有无各种胆系并发症,必要时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将结果与其同期随访的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对照,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119例患者术后1-18mo随访中,胆系并发症共计22例,发生率约18.5%.其中包括9例胆汁淤积、5例胆管炎、4例胆管狭窄和4例胆漏.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发生时间不一致,发生的影响因素复杂.胆汁淤积、胆管炎及胆管狭窄在MDCT、MRI图像上可良好显示,并有各自的影像学特点,MRI价值大于MDCT.目前两种检查技术对胆漏的诊断价值有限.结论:LDLT术后胆系并发症发生的解剖生理复杂,影像学价值大,其中MRI优于MDCT.建议临床医生在LDLT受体术后随访时如怀疑有胆系并发症首选MRI检查.
刘曦娇李嘉鑫黄子星陈光文李晨宋彬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胆系影像学
钆布醇在腹部增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钆布醇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腹部动脉血管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行钆布醇增强MRA检查患者112例,由两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对大中血管行主观评分和信号值测定,对小血管进行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对两名观察者的主观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2例患者,其中96例患者因体检行腹部MRA检查,16例患者因肝脏占位行腹部MRA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112例钆布醇增强MRA图像中,有2例患者因呼吸伪影严重而影响血管显影。110例MRA图像清晰,能清晰显示大中血管和小血管的起源、走行。大中血管成像的主观评分为(21.22±1.93)分,对小血管成像的主观评分为(6.24±1.33)分。对感兴趣区大中血管的信号强度测量显示信号噪声比和对比信号噪声比率分别为1093.27±331.71和897.27±333.29。两名观察者对大中血管定性分析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2,对小血管定性分析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72。结论钆布醇增强MRA能清晰显示大中血管,还能良好显示部分小血管,在腹部动脉血管扫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刘曦娇李峥艳张薇薇刁乙珂付宇许乙凯王劲任静沈文宋彬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动脉血管腹部
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的放射科规范化培训新模式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适合非影像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放射科轮转培养新模式,以提高培训质量。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轮转的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培训模式分为传统培训模式组与创新培训模式组。以过程考核、出科考试及出科总成绩为评估指标,比较两组的培训结果。结果最终纳入住院医师122人,包括传统培训模式组45人,创新培养模训组77人。两组学员的性别、专业、身份、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员的第1次阅片技能考核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新培训模式组的第2次阅片技能考核成绩[15(14,16)vs.12(11,13)分]、出科考试成绩[34(31,36)vs.29(25,31)分]和出科总分[80(76,83)vs.71(67,74)分]优于传统培训模式组(P<0.05)。结论线上教学平台联合线下教学的创新培训模式能提高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在放射科轮转的培训效果。
李峥艳赵爽刘曦娇余建群
关键词:住院医师放射科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术前诊断与评估被引量:14
2018年
目前相关检查手段尚难以在术前确诊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但血清甲胎蛋白、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水平以及肿瘤边缘、大小、癌周组织强化、包膜完整程度等影像学征象能协助微血管侵犯的术前预测,可以为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术前预测、诊断与评估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蒋涵羽陈婕张晗媚刘曦娇黄子星宋彬
关键词:肝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于原位肝移植(0LT)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地检索近20年来Cochrane图书馆、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以及万方数据库中MRCP对OLT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的研究文献。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提取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中的诊断数据。用Metadisc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MRCP诊断OLT术后胆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采用拟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共计261例怀疑胆管狭窄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RCP诊断OLT术后胆管狭窄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各自的95%可信区间(95%cD分别为89%(95%CI:0.83~0.94)和94%(95%CI:0.88~0.98);汇总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04(95%CI:2.83~22.85)及0.11(95%CI:0.04~0.37),AUC为0.961。结论MRCP对于OLT术后胆管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常规随访及筛查手段。
刘洋洋黄子星刘曦娇唐静唐鹤菡李莉宋彬
关键词: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原位肝移植术胆管狭窄META分析
肝硬变相关结节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肝硬变相关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前瞻性纳入的19例肝硬变合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肝胆期为造影剂注射后20 min。将患者的图像分成2组进行诊断分析:A组,平扫和动态增强图像;B组,平扫、动态增强及肝胆期图像。采用圆形感兴趣区测量肝胆期病灶、背景肝信号强度及背景噪声标准差,计算病灶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19例患者共发现25个肝肿瘤,包括18个肝细胞性肝癌(HCC),7个再生结节(RN)或不典型增生结节(DN)。肿瘤直径0.6~3.2 cm,平均1.3 cm。16个HCC病灶在肝胆期表现为相对于背景肝实质的低信号,2个表现为高信号;有5个HCC病灶发生坏死囊变,坏死区在动脉期无强化,在肝胆期片絮状强化。6个RN或DN在肝胆期表现为相对于背景肝实质的高信号,1个表现为等信号。A组图像和B组图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20/25)和92.0%(23/25)。肝胆期RN或DN的SNR值为132.90±17.21,HCC为114.35±19.27;其CNR值为19.47±8.20,HCC为112.15±33.52。结论 Gd-EOB-DTPA增强肝胆期成像能提高肝硬变相关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有助于制定更精确和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刘曦娇唐鹤菡钟欢欢黄子星宋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硬变结节肝细胞肝癌
3.0T ~1H-MRS联合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技术定量分析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在3.0T MRI上联合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技术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例26例,于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行1次磁共振化学位移抑脂成像(梯度回波T1WI同/去相位双回波)和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测得同/去相位序列的信号强度值(SIIP和SIOP),计算双回波脂变指数(FI)。测得1 H-MRS的水峰峰值(Pwater)和脂肪峰峰值(Plipid)、水峰峰下面积(Awater)、脂肪峰峰下面积(Alipid),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1(RLC1)及相对脂肪含量2(RLC2)。同期测量患者的血脂、谷氨酰转肽酶、腹围及身高体重指数(BMI),将其拟合成临床脂肪肝指数(FLI)。以FLI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间点MRI所测得肝脏脂肪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I、RLC1、RLC2与FLI进行秩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性(r>0,P<0.05)。干预治疗前后对照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FI、RLC1、RLC2、FLI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时间(time)变化趋势的对比Polynomial检验显示time*type有统计学意义(P=0.000),提示FI、RLC1、RLC2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变化是有差异的。可靠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组的FI和治疗前组的RLC1、RLC2的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CC≥0.75。结论:1H-MRS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脂肪肝进行定量测定,可作为脂肪肝动态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张羲娥黄子星袁放宋彬刘曦娇张威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30岁以下青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30岁以下青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30岁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27例患者。分析其CT图像特征,同时收集其主诉、肿瘤标志物等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7例。肿瘤中心位于肝右叶18例、肝左叶8例、肝尾叶1例。肿瘤长径>5cm 20例(74.1%)肿块内含坏死灶,小部分合并囊变、出血15例(55.5%);病灶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征象23例(85.2%);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7例(25.9%),患者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17例(63.0%)。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占22例(81.5%)。中分化肝细胞癌占15例(55.6%),低、中低分化肝细胞癌占12例(44.4%)。结论 30岁以下青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病史和AFP水平有助于明确诊断。
钟欢欢刘曦娇宋彬黄子星
关键词:青年人肝细胞癌CT
MRI技术评价肝脏纤维化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综合评述当前各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诊断肝脏纤维化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收集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总结各种MRI技术在肝脏纤维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结果用于评价肝脏纤维化的MRI技术包括常规增强扫描、双对比增强扫描和各种功能性MR技术。常规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纤维化引起的肝脏形态学改变,对分级价值不大;双对比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肝脏纤维化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各种功能性MR技术除了能诊断肝脏纤维化外,还能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论MRI尤其是功能性MRI技术发展迅速,在肝脏纤维化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刘曦娇宋彬
关键词:肝脏纤维化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