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宇
- 作品数:27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血脂剩留风险、microRNA与发生ISR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2024年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PCI术后发生ISR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究PCI后ISR发生的风险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表明,血脂剩留风险、microRNA参与了PCI术后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和内膜增生以及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对ISR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就心血管剩留风险、microRNA与IS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以期对临床研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 郝甜陈启刘晓宇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ISR心血管剩留风险MICRO-RNA
- 冠状动脉内生物可降解支架研究现状
- 2023年
- 冠状动脉(冠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的植入是治疗冠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方法虽然显著减少了支架内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弊端是心脏永久保留了金属异物,同时涂层聚合物还可能导致血管的慢性炎症、再狭窄、新生内膜的粥样硬化以及晚期管腔丢失。为克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疾病的局限性,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生物可降解支架。然而在使用生物可降解支架时,支架内血栓的高发生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未选择合适患者、未进行PSP策略(预扩张、支架植入、后扩张)以及支架材料和生产工艺仍需改进相关。但这并不能阻挡生物可降解支架引发冠脉介入治疗的第4次革命。同时,生物可降解支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提供靶病变适当时间的机械支撑后恢复冠脉生理性的功能。本综述主要介绍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目前的困境。
- 陈思佟王悦喜刘晓宇
-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支架冠心病介入治疗
- 学生辅助疗效评估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学生辅助疗效评估教学法运用于心内科临床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入我院心内科生产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名,比较出科时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理论和综合素质考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ni-CEX量表中,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学生辅助疗效评估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带教效果好,教学质量高。
- 王一然任家孚刘晓宇王春燕
- 关键词:心内科临床教学
- 基于原发性癫痫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数据处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发性癫痫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数据处理方法,属于针对疾病检测的数据处理领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采集;S2.数据预处理;S3.数据分析:包括ReHo数据分析、ALFF数据分析和FC数据分析...
- 乔鹏飞牛广明高阳刘挨师孟海霞刘晓宇
- 心肌Heidenhain染色在诊断冠心病猝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肌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Heidenhain染色)诊断冠心病猝死(CAD-S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CAD-MI组)、119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HHD组)、9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HS组)、75例心脏病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HD-HS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COP组)以及同期体检科确诊的60例健康个体(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查,分析各组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测结果。结果 6组研究对象心肌Heidenhain染色阳性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肌Heidenhain染色检查结果强阳性(2+)作为CAD-SD的诊断标准,心肌Heidenhain染色诊断CAD-S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4.8%、99.5%、98.4%、98.3%、98.4%。结论心肌Heidenhain染色诊断CAD-S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 刘晓宇崔国峰
- 关键词:冠心病猝死心肌梗死
- 冠心病病人血浆vWF、GMP-140及Fg变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及Fg在C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CHD病人分为3组,观察各组血浆vWF、GMP-140及Fg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HD病人血浆vWF、GMP-140及F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M I上述指标明显增高(P<0.01)。结论:CHD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vWF、GMP-140及Fg可预测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 刘晓宇张剑郝艳萍
- 关键词:冠心病纤维蛋白原
- IL-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采用PCR分析IL-6 174G/C和IL-6 572 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了103例冠心病病例,选取214例同期住院患者为对照病例,采用PCR分析IL-6 174G/C和IL-6 572 G/C基因多态性,所有的分析均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吸烟、高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另外,低总胆固醇(TC)浓度,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和高三酰甘油(TG)浓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IL-6 572 C/C基因型在病例组(11.7%)中的百分比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 572 C/C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能显著性的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调整后的OR(95%CI)值为5.10(1.66~17.40)(P<0.05)。结论 IL-6 174 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携带IL-6 174 C/C基因型的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的5倍多。
- 张迎军王悦喜任保军阿荣刘晓宇
- 关键词:IL-6基因多态性冠心病发病风险
- 手足并用教学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教学方面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3
- 2021年
-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危重类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性讲解通透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学习并掌握一些更加实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将多媒体教学与“手足并用教学法”相结合应用到心血管领域教学中,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教学方面应用,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下面就手足并用教学法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方面的临床教学体会汇报如下。
- 杨柳刘晓宇郝甜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教学
- 心房颤动的药物与消融治疗进展
- 2025年
- 心房颤动(房颤)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目前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复发风险。因此,聚焦房颤治疗手段创新是提高治疗有效率以及降低复发率的关键。该文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现有研究成果与未来潜在的治疗创新发展方向,归纳总结房颤治疗策略创新的优势与挑战,为临床房颤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与思路。
- 董瑞刘晓宇陈启
-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导管消融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心绞痛疗效在治疗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疗效确切。
- 袁托亚张迎军刘晓宇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绞痛疏血通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