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锋
- 作品数:42 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科研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与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与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近段/中段狭窄组(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近段或中段狭窄≥50%,简称狭窄组;47例)和病变不明显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11例)。以26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3个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以Gensini积分系统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单支病变、2支病变及多支(3支及以上)病变患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的荧光表达强度。分析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与各项指标及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其诊断价值。结果狭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病变不明显组及对照组(P<0.01)。狭窄组中单支病变、2支病变、多支病变之间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Gensini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显示,CX3CR1是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1.771,95%可信区间(CI)1.200~2.616],且具有一定的诊断效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结论单核细胞LOX-1、CX3CR1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病变过程,但与其狭窄程度无关。单核细胞CX3CR1高表达是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影响因素,且对疾病诊断有一定的效力。
- 刘军锋敬锐刘雅宁霍茜瑜刘志礼贾克刚李永姝韩雪晶林文华刘运德
- 关键词: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单核细胞
- 肺炎支原体感染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 作为呼吸道病原体之一的肺炎支原体(Mp)逐渐受到关注。黏附和定植在宿主细胞是Mp致病的关键,P1蛋白、P116蛋白、高分子量蛋白、P65蛋白等黏附蛋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分子水平研究分析黏附蛋白的致病机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刘军锋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膜脂蛋白
- 文献传递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冠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以冠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为基础,持续动态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心肌损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钴结合白蛋白(ACB)试验间接反映IMA水平,ACB浓度越低,IMA水平越高。使用HITAC...
- 刘军锋韩雪晶郑大勇尚子轶唐红霞贾克刚
-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
- 文献传递
- 蛋白质组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贾克刚刘军锋刘运德
- 关键词:蛋白质组心血管疾病双向凝胶电泳质谱
- 外周血AGGF1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AGGF1)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1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将116例患者分为病例组(狭窄>50%,82例)和对照组(狭窄≤50%,34例)。采用非条件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的危险因素和AGGF1联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对34例对照患者进行随访,评价AGGF1对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AG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AGGF1下降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50%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为0.536,95%可信区间(CI)为0.368~0.782]。AGGF1联合HDL-C、LDL-C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对照组随访期间高AGGF1患者无MACE发生,低AGGF1患者有6例发生MACE。结论外周血AGGF1下降是冠状动脉狭窄>50%的危险因素,AGGF1联合HDL-C、LDL-C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GGF1降低对冠状动脉狭窄≤50%远期发生MACE或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刘军锋贾克刚车安琪敬锐李永姝韩雪晶石萍吴萌林文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单核细胞CX3C趋化因子受体1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关系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患者70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患者23例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志愿者24例分别为狭窄组、不明显病变组与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CX3CR1荧光表达强度,比较3组单核细胞CX3CR1表达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狭窄组、不明显病变组、对照组CX3CR1荧光强度分别为4.94%(2.41%,6.58%)、2.02%(1.25%,3.57%)、1.68%(1.09%,2.24%),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c=31.025,P<0.01)。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CX3CR1荧光强度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Z=4.934,P<0.01)。TG和CX3CR1是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48,P=0.026)。CX3CR1荧光强度在临界值为2.91%时,敏感性为64.1%,特异性为91.7%,曲线下面积为0.810,CX3CR1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一定的诊断效力(95%CI:0.728~0.891,P<0.01)。结论单核细胞CX3CR1高表达是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诊断有一定的效力。
- 张强刘军锋霍茜瑜刘志礼屈文慧贾克刚李龙雨敬锐林文华刘运德
- 关键词:单核细胞冠状动脉狭窄
- 实验室检测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本研究主要讨论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室诊断,从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两方面进行阐述,病毒因素包括HCV基因型和病毒载量及耐药基因检测,在DAA类药物治疗之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原因,主要是确诊慢性HCV感染和确定治疗方案和最佳疗程,还要考虑患者对DAA的抵抗及基线HCV病毒载量,在DAA治疗HCV感染之前评估宿主状态也很重要,宿主因素主要从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类治疗的关系、合并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实验室分期、安全监测等方面来讲述。
- 范志娟刘军锋刘军锋刘爽刘树业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毒耐药
- LOX-1、CX3CR1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PCI手术前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评估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PCI手术的冠状动脉狭窄疾病患者(病例组)在术前、术后1 d^3 d和术后30 d^60 d及40例对照组均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LOX-1、CX3CR1水平。记录2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I术后1 d^3 d LOX-1、CX3CR1开始明显下降,到术后30 d^60 d其水平均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水平。经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表明,LOX-1是PCI术前、术后1 d^3 d冠脉狭窄病变的危险因素,并且具有一定的诊断效力。结论 LOX-1、CX3CR1与PCI前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关系密切,可用于PCI术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从而对PCI术后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及治疗发挥作用。
- 霍志晓于争贾克刚刘军锋刘运德
- 关键词: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病变
- 蛋白C、抗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栓塞后治疗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量(PLT)、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检测肺癌+PE组治疗5~7d及肺癌组入院时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PE组Lp(a)、TC、TG、TT均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PE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癌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显示,PC、AT、FⅧ是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均〉0.90.结论肺癌合并PE中期治疗需关注PC、AT、FⅧ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其活性水平可用来评估-定时期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案.
- 陈环张鹏刘军锋
- 关键词:蛋白质C抗凝血酶肺癌肺血栓栓塞
-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伴CD15、CD58、CD123阳性表达1例报道被引量:4
- 2018年
-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ALL)属于早期非成熟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1],占T-ALL的5.5%~35.0%。此病在2009年由COUSTANSMITH等[2]最先诊断。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生物学亚型白血病,肿瘤细胞非常早地从骨髓游移到胸腺细胞,并表达丰富的T淋巴细胞系标志以及干细胞和髓系的相关标志,有淋巴系和髓系的分化潜能,是一种成熟阻滞、分化很差的干细胞白血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对许多罹患ETPALL的患者不起作用,无法使疾病进入缓解期,只有30.0%~40.0%的患者能成为长期幸存者[3]。儿童患此病治疗效果差,诱导缓解失败率、复发率均较成人高。
- 刘雅宁孟予城杨淑莲刘军锋